英泰思特吧 关注:831贴子:18,925
  • 3回复贴,共1

英泰考试研究院 | 名师出品2023高考一轮复习计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陕西1楼2022-09-02 14:42回复
    语文
    备考复习建议

    2022年高考语文分析
    2022年高考是自2017年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从模块看保持了应有的稳定但题型做了较大的调整,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选择题减少,主观题增加,强化了表达能力的考查;和教材联系加大,文言文和诗歌刻意强调了和教材的联系;更加注重试题情境的创设,强调和生活实际、传统文化的联系。
    试卷整体上看,凸显核心价值观养成的主题,全面落实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和“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增加知识库容,满足试题知识情境的需求
    应对考试需要一定的知识情境作为基础,比如文言实词和文化常识的考查,就是典型的考核知识积累。
    对古诗文,尤其是教材中的文言文要做必要的梳理,强化基础知识的积累,使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库容。答题时才能够满足试题知识情境的需要。
    2、以点带面,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满足试题能力情境的需求
    高考往往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交叉点,把高考高频考点逐个过关,采用典例分析,对点训练和知识点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注意知识点全面,既要强调单个知识点讲解训练的透彻,又要强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推进。
    3、精选试题,建立试题训练体系,适应试题设题情境的要求
    高考试题的设置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平时的训练要跟上高考试题设题变化的需要,比如近几年现代文阅读中强调随文设题,文本对照研读,文本和语言特征的考查,题干陌生化以及凸显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渗透等等,这样就要求在平时训练中选题要符合这些特点。
    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要只给答案,落实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上,这也是新课标中要求落实的重要的学科素养。
    4、三线并进,建立作文素材体系,适应试题生产生活情境的要求
    作文备考是重中之重,也是最难的一环,高三基本上都明确了各种作文的基本模式,因此高三最重要的是素材的强化积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不回避社会热点,这样就要求此题为主要先备考。
    可以建立三条主线:热点人物、热点事件、核心价值观中规定的主题。以这三条线搜集素材,强化积累,形成自己的素材体系,这样就基本上能适应高考命题生产生活情境的需求。


    IP属地:陕西2楼2022-09-02 14:55
    回复
      数学

      2022年高考数学分析
      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3种题型上都加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数学创新试题形式,引导教学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和数学能力,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多选题的设计上,进一步增强选项的灵活性,突出对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考查。在填空题的答案设计上,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直观想象等素养作了深入的考查。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
      1、调整教学进度
      保障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时长。
      2、单元整体教学
      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分课时教学导致的碎片化学习现象,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3、提炼知识网络化的经验模式,应用于单元复习课及高考第一轮复习
      例如:"多维思考,夯实网点"→"概念归类,横向对比"→"题组复习,题型归纳"→"课堂归纳,框架搭建"→"习题归档,丰富内容"→"编制章节知识框图,实现知识的模块集成"。
      4、立足通性通法,促进通性通法迁移与运用
      通法常常从基本概念、原理出发,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基本方法为技能(技巧),解法思想顺乎一般思维规律,其具体操作过程易于为多数学生所掌握。
      二级结论源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它是利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经过归纳、推理、证明总结出来的结论;它是特定条件下一些解题步骤的有序整合。灵活地利用好二级结论,就可以规避掉大量重复的计算,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巧妙地解决问题。
      刷题拼的是不出错,少出错,对于优秀学生来讲负担更重。启示:
      (1)分解难点,精准推送具有个人针对性、阶段时效性的个性化刷题可能更有效。
      (2)动脑筋深入思考,在老师指导下形成知识网络,在脑海中有学科的整体框架和基本规律,平时会用所学知识,研究、探究一点小问题,考试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IP属地:陕西3楼2022-09-02 14:56
      回复



        IP属地:陕西4楼2022-09-02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