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爷的旱烟
干爷是父亲的干爹,父亲小时候祖母奶水不够,曾寄养在干爷家。
我刚上初中时干爷就去世了,干爷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烟锅。
干爷有一个木制躺椅,无论冬夏,总见他躺在上面吃烟锅,区别无非是冬天在太阳下、夏天在树荫下而已。干爷有长短不一几根烟锅,躺在躺椅上用的烟杆有三尺左右,出门走路时用的烟杆有尺五左右,当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有时也交替使用。干爷的烟锅是铜制的,被他一双老茧手常年摩痧得锃明瓦亮,闪着金子般的光芒。有一次我问干爷你的烟锅是不是金子的,干爷把眼睛往上一翻,长哼了一声说不是金的我能抽得这么香,我说爷你哄我哩吧,他说你崽娃不听话我给你一烟锅,嘿!干爷还打人哩。干爷的烟杆很有特点,是竹制的,细细的闪着紫红的光泽,已看不出是啥竹子了,比小拇指还细一圈,可是结实得很,我曾见他敲了我老五哥(他孙子)几烟锅都没断,也可能是他疼孙子没使劲。他的烟袋是手工缝制的,里外裹着层厚厚的烟油,看不出是啥材质,不知是皮是布,黑兮兮的散发着股浓浓的烟叶子味,烟袋口有个细绳,另一端拴在烟锅上,经常缠绕在烟杆上。烟嘴还是很讲究的,好象是石头的,红白相间的翠玉,安在烟杆的另一头,接口处被干爷的口水搞得黑乎乎的。干爷走路时烟锅子通常是叼在嘴上,吧哒!吧哒!抽个不停。有时倒插在后脖领里,烟袋在脊背上晃荡着,若不是老人家背驼,极像侠客背的长剑。有时烟杆在前、烟袋在后搭在肩膀上,很像走南窜北小贩们背的褡裢。
干爷吃的烟叶是自己亲手种的。把上年的好烟留做烟种,春季育苗五月份前后栽种,经过浇水施肥(足施农家肥,不能用化肥,干爷说最好的肥料是油渣),打顶扳芽,盛夏时节烟叶就长成了,干爷把叶子一片片折下来,串在长绳上挂在屋檐下晾干。烟叶刚挂上去时是一种泛白的绿色,过一段时间就是一片金黄,还要经常翻转换气,这样才能色泽一致,防止受潮发霉。等烟叶全黄干了,干爷就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找个通风透气的地方挂起来,这可是他老人家一年的“烟粮”啊。干爷吃旱烟有一套的工具,都装在一个破旧的木匣子里,其实也就是大小两把剪刀和几个大小不等装烟丝、烟卷的盒子,再就是一个老掉牙的装火石的轮式打火机。经常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坐在小板凳上伺弄烟叶的情景:慢慢地解开一小把烟叶,一张张摊平压展,先用大剪刀将烟叶剪出5X10CM左右的叶片,再把剪下的边角料用小剪刀剪成细细的烟丝,然后再把剪下的大叶片一张张地卷成拇指粗细长短的烟卷,最后把烟丝装满烟袋,烟卷装在小盒子里。干爷说,烟卷是“细粮”,是招待客人撑门面的,烟丝是“粗粮”自己慢慢挖着装烟袋找感觉的,这个事情马虎不得。
印象中干爷长年穿一件斜襟大褂,衣襟上缀满了布条做的盘扣,特别是前胸的三个盘扣,由于干爷口水和饭菜的垂青,总是油黑透亮,加之烟锅子不离嘴边,让人觉着干爷只要有口烟,别的就全不在乎了。干爷抽烟常是斜躺在躺椅上,先是拿烟锅在烟袋里挖呀挖呀挖半天,然后又用拇指按呀按呀按半天,再是把那个破打火机打呀打呀打半天,火星飞得好一阵才能打着,然后对着火“吧哒,吧哒”吸半天,这烟才能点好。这才仰身躺平,微闭双眼,一口长吸,两个腮帮子深深地凹进去,好象这口气要吸进五脏六腑里,这烟能把体内的一切杂念荡涤干净似的,再徐徐一点点一点点很不情愿地吐出来。然后一个转身,嗓子深处发出一声怪叫,一口稠痰吐到跟前的泥地上,再仰身平躺,再咂几口,有时口水就顺着烟嘴流下来了,他也不擦,继续“吧哒,吧哒”咂烟。有时火要掉了,他就用大拇指压压再咂,真不敢想信老人家的大拇指一点也不怕那火红的烟头,若问他烫不,定给被他喷一口浓烟,呛得人鼻涕口水一齐流。一袋烟吃完,老人家翻身下来,把烟锅脑壳在鞋底上磕干净,再用鞋底把地上的脏物擦干净,就在躺椅上倒头睡去。
看把他美的……
干爷是父亲的干爹,父亲小时候祖母奶水不够,曾寄养在干爷家。
我刚上初中时干爷就去世了,干爷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烟锅。
干爷有一个木制躺椅,无论冬夏,总见他躺在上面吃烟锅,区别无非是冬天在太阳下、夏天在树荫下而已。干爷有长短不一几根烟锅,躺在躺椅上用的烟杆有三尺左右,出门走路时用的烟杆有尺五左右,当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有时也交替使用。干爷的烟锅是铜制的,被他一双老茧手常年摩痧得锃明瓦亮,闪着金子般的光芒。有一次我问干爷你的烟锅是不是金子的,干爷把眼睛往上一翻,长哼了一声说不是金的我能抽得这么香,我说爷你哄我哩吧,他说你崽娃不听话我给你一烟锅,嘿!干爷还打人哩。干爷的烟杆很有特点,是竹制的,细细的闪着紫红的光泽,已看不出是啥竹子了,比小拇指还细一圈,可是结实得很,我曾见他敲了我老五哥(他孙子)几烟锅都没断,也可能是他疼孙子没使劲。他的烟袋是手工缝制的,里外裹着层厚厚的烟油,看不出是啥材质,不知是皮是布,黑兮兮的散发着股浓浓的烟叶子味,烟袋口有个细绳,另一端拴在烟锅上,经常缠绕在烟杆上。烟嘴还是很讲究的,好象是石头的,红白相间的翠玉,安在烟杆的另一头,接口处被干爷的口水搞得黑乎乎的。干爷走路时烟锅子通常是叼在嘴上,吧哒!吧哒!抽个不停。有时倒插在后脖领里,烟袋在脊背上晃荡着,若不是老人家背驼,极像侠客背的长剑。有时烟杆在前、烟袋在后搭在肩膀上,很像走南窜北小贩们背的褡裢。
干爷吃的烟叶是自己亲手种的。把上年的好烟留做烟种,春季育苗五月份前后栽种,经过浇水施肥(足施农家肥,不能用化肥,干爷说最好的肥料是油渣),打顶扳芽,盛夏时节烟叶就长成了,干爷把叶子一片片折下来,串在长绳上挂在屋檐下晾干。烟叶刚挂上去时是一种泛白的绿色,过一段时间就是一片金黄,还要经常翻转换气,这样才能色泽一致,防止受潮发霉。等烟叶全黄干了,干爷就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找个通风透气的地方挂起来,这可是他老人家一年的“烟粮”啊。干爷吃旱烟有一套的工具,都装在一个破旧的木匣子里,其实也就是大小两把剪刀和几个大小不等装烟丝、烟卷的盒子,再就是一个老掉牙的装火石的轮式打火机。经常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坐在小板凳上伺弄烟叶的情景:慢慢地解开一小把烟叶,一张张摊平压展,先用大剪刀将烟叶剪出5X10CM左右的叶片,再把剪下的边角料用小剪刀剪成细细的烟丝,然后再把剪下的大叶片一张张地卷成拇指粗细长短的烟卷,最后把烟丝装满烟袋,烟卷装在小盒子里。干爷说,烟卷是“细粮”,是招待客人撑门面的,烟丝是“粗粮”自己慢慢挖着装烟袋找感觉的,这个事情马虎不得。
印象中干爷长年穿一件斜襟大褂,衣襟上缀满了布条做的盘扣,特别是前胸的三个盘扣,由于干爷口水和饭菜的垂青,总是油黑透亮,加之烟锅子不离嘴边,让人觉着干爷只要有口烟,别的就全不在乎了。干爷抽烟常是斜躺在躺椅上,先是拿烟锅在烟袋里挖呀挖呀挖半天,然后又用拇指按呀按呀按半天,再是把那个破打火机打呀打呀打半天,火星飞得好一阵才能打着,然后对着火“吧哒,吧哒”吸半天,这烟才能点好。这才仰身躺平,微闭双眼,一口长吸,两个腮帮子深深地凹进去,好象这口气要吸进五脏六腑里,这烟能把体内的一切杂念荡涤干净似的,再徐徐一点点一点点很不情愿地吐出来。然后一个转身,嗓子深处发出一声怪叫,一口稠痰吐到跟前的泥地上,再仰身平躺,再咂几口,有时口水就顺着烟嘴流下来了,他也不擦,继续“吧哒,吧哒”咂烟。有时火要掉了,他就用大拇指压压再咂,真不敢想信老人家的大拇指一点也不怕那火红的烟头,若问他烫不,定给被他喷一口浓烟,呛得人鼻涕口水一齐流。一袋烟吃完,老人家翻身下来,把烟锅脑壳在鞋底上磕干净,再用鞋底把地上的脏物擦干净,就在躺椅上倒头睡去。
看把他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