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吧 关注:545贴子:1,543
  • 0回复贴,共1

商业街设计,解读后疫情时代最“吸客”的商业街!肆墨设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商业街区是城市空间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后疫情时代下,商业街已经成为人们一个选择频率极高的去处,其项目具有的复合功能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传统的商业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少,街区也走向了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创意型的消费场所转型,商业街区设计越来越重要。
一条街能带火一座城,成功的商业街项目总是能够“燃爆点”,快速聚集庞大人流,带来的人流效应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前有这有山、和平菓局的持续走红,后有文和友、大唐不夜城的火热打卡。虽然这些现象级的项目在江湖上的地位很少能被撼动,但是“后浪”们却也来势汹汹,用特有的一套“吸客密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01 公园式商业街
后疫情时代下,人们愈发青睐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庆光环购物中心、上海前滩太古里、成都源野等项目的火热证明了“公园式商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确占有一席之地。而相比于“将公园搬进购物中心”的概念,公园式商业街的概念则是在公园里进行商业体验。

02 重视“烟火气”的商业街
“商业气息浓厚”是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商业街项目最为频繁的吐槽接下来讲的两条商业街则做到了一方面保证街区的商业性,一方面贴近生活美好气息,让烟火气和潮流文化共生在一条老街里。
03 “全面沉浸式”商业街
“全面沉浸”想必是这几年最主流的趋势了,在商业街区里也不例外。通过“文化+主题”打造沉浸式商业街,提升用户体验感,吸引人们驻留,所上文提到的长沙文和友、和平菓局、这有山等经典项目都是如此。如今,国内的商业街已经吃透了“地域主题特色”的基础流量密码,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口。

04 国潮风商业街
从《洛神水赋》到《只此青绿》,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国潮”持续升温。当然,在商业街项目里,也离不开“国潮”的身影。
05 写在最后
对于体验商业街的消费者来说,稀缺的不是美食,而是独特的“美景”。可感受到的是,这两年间,国内的商业街区在场景打造上大多走“情怀风”、“复古风”的路线,愈发进入到了“千篇一律”的状态。所以,如何避免同质化,“创造”新的城市级别商业街区景点成为了要紧事.

小编认为,商业街区不能完全沉浸在主题场景打造上,可以将场景看作是商业街区的辅助,可以让艺术×技术与商业街区结合,比如成都太古里的裸眼3D、广州北京路的裸眼3D、首尔wave幻觉投影等;也可以在环境上关注风、湿度、温度、日照等生态要素,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生态舒适的商业街空间.
最后还是要提到,城市中的商业街区也是城市建设的精华,仅仅场景上是“特色鲜明”,也并不足以具有长期吸引力。还需要在有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场景与商业品质的兼顾,才可在众多密集的城市商业中站稳脚跟。


IP属地:广东1楼2022-09-13 14: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