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报吧 关注:12贴子:128
  • 0回复贴,共1

[精彩影评]《金刚》:那头为爱赴死的猩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刚》12日正式登陆亮相,这不是一部单纯的重拍片,那是彼得·杰克逊更为年轻的梦想。9岁的彼得曾经为1933年的《金刚》痴迷,没有《金刚》就不会有导演彼得。也就不会有《指环王》的中土世界,不会有新西兰的电影力量的崛起。《金刚》是电影制作史上的一个新高度。 

不过,当见到金刚被人类用麻醉剂迷倒之际,艰难地向安伸出手去(没错,是伸手,不是伸前爪),已经可以改变观众的印象。但见到金刚和安在冰湖上转圈以及最后在帝国大厦永别时,如果还没有感动,哦,那你又何必花几十元坐进电影院呢。 

依然超越旧版 

尽管彼得·杰克逊一再否认超越一说,因为70年前的电影和70年后的电影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和旧版的比较却是所有翻拍作品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何况老版《金刚》DVD才在2005年重新发行过。 

彼得·杰克逊认为《金刚》是完全忠实原作的,他的目的是致敬。1976年约翰·吉尔勒明的版本不仅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接近于70年代,而且还把地点从帝国大厦搬到了世贸中心“双塔”上。彼得这一次完全还原到30年代,而且回到纽约帝国大厦,这是再现《金刚》的荣耀。 

彼得曾说:“原作《金刚》拯救了一个濒临倒闭的电影公司,而且开创了一个电影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不可能超越原作的。”但是彼得让现在的人们见识到一个淡漠70年的故事魅力,这也延续电影生命的伟大贡献。 

这部真正的超越在于没有让这头大猩猩纯粹用电脑制作,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人来扮演的,没有安迪·瑟金斯,我们无法理解金刚会人性化。老版《金刚》依然是一个猎奇的套路,尽管他伟大到开创一种电影题材,制造许多电影技术。70年后还要谈创造就不能单纯讲技术,《金刚》现在就是经典,那时因为这头猩猩的人性化。 

这部影片的魅力,就是这头大猩猩会演戏。它不是《侏罗纪公园》的恐龙,它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这头猩猩在远古文明是一个王者,但它想和现代文明的美丽和真爱找到平和,可现代文明并不是只有金发美女,它的生命只属于过去,金刚为了爱想跨越自己的时代,打破自己的命运结果只能以悲剧收场。 

新版在对猩猩的塑造上达到一个我们认为老掉牙的境界,人性化,但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做到。国产大片喊着人性口号的何其多,但是有多少可以感动观众?

细节决定成败,不在于一个简单老套的故事。金刚改造了这个吓人的大猩猩,结局变了味道,人类没有普天同庆,只继续在经济大萧条的世道上沉沦直到新的世界大战开始,不懂得爱永远是人类的悲剧。 

那无敌的场面 

首先要明确的是,《金刚》是一部大片。从喜剧片到冒险片,从冒险片到惊悚片,再从惊悚片到爱情片,又从爱情片到灾难片……《金刚》中引以为傲的是长达9分钟和远古暴龙决斗的场面,从单纯的刺激加入对金刚孤独而渴望的人性化刻画。还有登上帝国大厦和金发美女共赏日出,就像《泰坦尼克号》上那最后一个黄昏。 

《金刚》的摄影师依然是《指环王》的老搭档安德鲁·勒斯涅,他擅长于拍摄移动的画面,在《金刚》的画面中也延续了他的风格,也让彼得的影片形成一股特色。几大段落可以看到摄影的特色,一是冒险号接近骷髅岛时的风浪,大片的气度迎面而来,影片到这里已经转变调子,预示冒险开始了。二是金刚最初抓走安时,画面用俯拍加上慢镜头,安用惊恐的神情望着上面,我们还没有见到金刚的全貌,画面起起落落非常有现场感。三是长颈龙的追逐情节,非常刺激,其实这要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场戏,我们相比《无极》开篇同样的情节,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片中杰克和卡尔等人在骷髅岛上疲于奔命,树枝、藤条、石块,恐龙、各种怪物、巨大的蝙蝠、蜘蛛、蝎子、蜈蚣等等全都活灵活现,我们只能赞叹完美电脑特效的高水准,要知道其实他们脚底下全是泡沫和木头。 

金刚和3头暴龙博杀的7分钟,那一场戏是影片一大精彩场面,金刚的动作和暴龙的动作都是电脑细微无误的加工出来的。牙齿,毛发和流着鲜血的伤口,太真实了。金刚也能领悟侠义心肠,而且它认为自己是这一世界的王者。后面金刚大闹剧院和登上帝国大厦赴死,勇猛的金刚却显出悲剧感,这是宿命的古希腊悲剧的典型,勇敢抗争但注定失败,映衬着金色的阳光简直是一出典型的。 



1楼2006-01-26 19: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