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07:21:59 来源: 小叶教你育儿
(王宝凤)
一直觉得,“父爱如山”是对父爱最厚实的诠释。在父亲节,呼朋引伴爬个山,也是给父亲们美好的礼物了。

搜寻周边的小山,距离近又未曾去过的山峰,数马耳山还不错,就它了!
马耳山位于诸城桥上村与五莲县交界处,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为鲁东南第一高山。
驱车前往。临近目的地,经过马耳山山泉水厂,

透过车窗拍下经过的圣水湖等,

到达马耳山景区大门口,竟是是3A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开车进入,园内一片寂静,没见到一个游人,感觉就是我们的包场。

沿车道一路上行,到太公坊附近停车,看导游图,错过了去太公湖和钓鱼台打卡。
太公坊附近给人一片破败感,感觉久乏人气了。上行的台阶路不见人迹,一侧的车道貌似刚开工又停工了。

上行到一座殿宇前——太公祠。事先没有备课,至此才知道马耳山的历史古迹竟与姜太公相关,姜尚祖籍原是马耳山下尚庄人。也就知道山下的太公湖和钓鱼台所指了。


沿青石铺就的台阶路上山,小路陡峭,在大大的太阳下,很快便大汗淋漓。

好在景区为森林公园,绿化真的不错,植被茂密,着眼处绿意苍翠厚重,

各色野花零星点缀于路旁,

更为惊喜的是还发现了百合和黄花菜,虽然长得清瘦了些,在可观点不多的马耳山依然不失为一道靓丽的小风景。

经过狼仙洞,只见宣传牌不见洞,但其“不可贪得无厌”的启示还是赞的。

到达滴水洞,对面有滴水观音菩萨塑像,叩拜神灵!

滴水洞前有“游客止步”的牌子,从导游图看,景区的线路到此结束了。
但见有成熟的小道在前方蜿蜒,于是试探继续行走。

抬望眼,马耳山最高峰呈现在眼前。

马耳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得名。当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在雪后超然台上望马耳山时,有“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的诗句;听说潍坊市文旅局编写的《钟灵毓秀话潍坊》的报告文学集,有关于马耳山的介绍,期待一观。
未查询到马耳山的官宣图片,观同伴拍的此图,应当是马耳山的双耳主峰了。

沿小道一路攀升,站立山巅,群山平原尽收眼底,略略有点“山高我为峰”的小豪迈吧。


山顶亭阁可是望海楼?


沿山巅东向,有亭阁和太阳能装置。但亭阁长久失修,已成断壁残垣状,顶部看上去有继续碎落之势。本欲在此休息一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只好寻路下山。

不想走回头路,见亭阁下有小道,就此下山。谁料小道隐在密林深处,更是不见人迹,且越来越陡,风化的碎石易滑难行,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手脚并用,也算是过了一把驴线瘾。


陡峭的小道最后汇于青石台阶路,沿台阶路下行,有龙树菩萨塔,

有平安庙。平安庙掩映在绿树浓荫下,葱茏绿意之中。看外观应该是新修不久,有锁把门,尚未对外开放。

平安庙下来,就是太公坊了,也就是我们停车处。对面有太公亭,

太公亭下有神泉,乃姜太公封神后与众仙聚会时为造福百姓而开辟,据说有去除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难怪山下有马耳山泉水厂呢。遇到有人专门开车过来取泉水的。

我们在此午餐。“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欧阳修与众宾饮于醉翁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马耳山小游,全程两个小时,好友豪情于太公亭欢庆父亲节,则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期待有机会从五莲境内再游马耳山。
(20210620)
(王宝凤)
一直觉得,“父爱如山”是对父爱最厚实的诠释。在父亲节,呼朋引伴爬个山,也是给父亲们美好的礼物了。

搜寻周边的小山,距离近又未曾去过的山峰,数马耳山还不错,就它了!
马耳山位于诸城桥上村与五莲县交界处,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为鲁东南第一高山。
驱车前往。临近目的地,经过马耳山山泉水厂,

透过车窗拍下经过的圣水湖等,

到达马耳山景区大门口,竟是是3A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开车进入,园内一片寂静,没见到一个游人,感觉就是我们的包场。

沿车道一路上行,到太公坊附近停车,看导游图,错过了去太公湖和钓鱼台打卡。
太公坊附近给人一片破败感,感觉久乏人气了。上行的台阶路不见人迹,一侧的车道貌似刚开工又停工了。

上行到一座殿宇前——太公祠。事先没有备课,至此才知道马耳山的历史古迹竟与姜太公相关,姜尚祖籍原是马耳山下尚庄人。也就知道山下的太公湖和钓鱼台所指了。


沿青石铺就的台阶路上山,小路陡峭,在大大的太阳下,很快便大汗淋漓。

好在景区为森林公园,绿化真的不错,植被茂密,着眼处绿意苍翠厚重,

各色野花零星点缀于路旁,

更为惊喜的是还发现了百合和黄花菜,虽然长得清瘦了些,在可观点不多的马耳山依然不失为一道靓丽的小风景。

经过狼仙洞,只见宣传牌不见洞,但其“不可贪得无厌”的启示还是赞的。

到达滴水洞,对面有滴水观音菩萨塑像,叩拜神灵!

滴水洞前有“游客止步”的牌子,从导游图看,景区的线路到此结束了。
但见有成熟的小道在前方蜿蜒,于是试探继续行走。

抬望眼,马耳山最高峰呈现在眼前。

马耳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得名。当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在雪后超然台上望马耳山时,有“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的诗句;听说潍坊市文旅局编写的《钟灵毓秀话潍坊》的报告文学集,有关于马耳山的介绍,期待一观。
未查询到马耳山的官宣图片,观同伴拍的此图,应当是马耳山的双耳主峰了。

沿小道一路攀升,站立山巅,群山平原尽收眼底,略略有点“山高我为峰”的小豪迈吧。


山顶亭阁可是望海楼?


沿山巅东向,有亭阁和太阳能装置。但亭阁长久失修,已成断壁残垣状,顶部看上去有继续碎落之势。本欲在此休息一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只好寻路下山。

不想走回头路,见亭阁下有小道,就此下山。谁料小道隐在密林深处,更是不见人迹,且越来越陡,风化的碎石易滑难行,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手脚并用,也算是过了一把驴线瘾。


陡峭的小道最后汇于青石台阶路,沿台阶路下行,有龙树菩萨塔,

有平安庙。平安庙掩映在绿树浓荫下,葱茏绿意之中。看外观应该是新修不久,有锁把门,尚未对外开放。

平安庙下来,就是太公坊了,也就是我们停车处。对面有太公亭,

太公亭下有神泉,乃姜太公封神后与众仙聚会时为造福百姓而开辟,据说有去除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难怪山下有马耳山泉水厂呢。遇到有人专门开车过来取泉水的。

我们在此午餐。“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欧阳修与众宾饮于醉翁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马耳山小游,全程两个小时,好友豪情于太公亭欢庆父亲节,则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期待有机会从五莲境内再游马耳山。
(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