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正是周末,一大早,陈起就收拾好了东西,把常勤砚放在一个精致的木制盒子里,开车回了家。
回到家时,陈起刚听到客厅内的摆钟响了八次。陈鹤此时正在用餐,见到陈起回来,陈鹤很开心,原本吃惯了的莲子粥都好似成了美味佳肴,陈鹤这顿早餐吃得津津有味,陈起也陪着祖父一起享受着这份快乐。
等吃完了早餐,陈起把早已准备好的木制盒子递给了陈鹤,陈鹤见宝贝孙子一副神秘,以为是陈起淘到了什么好东西。以前陈起也常常带一些自己无法鉴定的古玩回家,只不过这次陈鹤观察到陈起的神情更加凝重。
木盒子不大,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不过陈鹤越看越觉得这盒子眼熟,想了好久,才想起来这是前几年自己送给陈起的,盒子是一种名贵的的木材打造的,单单盒子的价格就上万,是陈起首次淘到一件元代的青花瓷时自己送的。陈起平时也爱若珍宝,不轻易使用。
陈鹤的心中也被激起了好奇心,拿着陈起递过来的钥匙,缓缓地打开,发现里面的物件被红布裹着,包裹了好几层,显示出主人的在意程度。解开最后一层红布,里面的东西完整的呈现在陈鹤的眼前,一块褐色的砚台。看到砚台的第一眼,陈鹤的脸色就陷入了呆滞中,记忆如潮,一波波涌来。
不知何时,陈起发现祖父的眼中渐渐湿润了,看着砚台的眼神中,混合着激动和喜悦,其中好像又有着一份疲惫。眼神中的各种色彩交汇,最后转换为欣慰,抚摸砚台的手越发轻柔,像是对着至爱之人。
抬头发现陈起的脸色有些担忧,知道是担心自己太激动伤身。微微摇头示意自身无碍,脸上激动的血红也逐渐消褪,不过眼中的喜色还是很浓郁。
见到祖父神情亢奋,脸上出现一抹血红,陈起还真担心出什么问题。好在祖父的兴奋之色并没有持续多久,陈起很理解祖父的这种热切,一生的追寻,为之付出的艰辛又有多少人能理解。
平复下激动地心情,陈鹤望着砚台,透发出一股回忆:“想不到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她,老天真是待我不薄,虽死无憾了,这是寄托了我们几十代人的责任与梦想啊!
我们家有一条祖训代代相传,当家里的男子满二十岁时会被告知这条祖训,,祖训的内容就是要寻找一方叫‘常勤’的砚台,定下这条祖训的是先祖,留下了另一方乐于砚。”说着,陈鹤走向书架。
接下来陈起吃了一惊,陈鹤拿走了书架上的一本书,“咔咔咔”几声响动,突然书架往左移动了数尺,其后的墙壁上,露出一个长宽各有一尺的暗格。陈鹤神情肃穆地那一把黄铜钥匙,开了暗格,从里捧出一本泛黄的书,上面写有‘陈氏家谱’的字样,此书的材质是一种绢。
见到陈鹤神情如此庄重,陈起也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从祖父手上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家谱,细细地打开。
家谱的第一页上记载着先祖的名讳,先祖单名‘放’,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家谱中大略记载了先祖的生平,其中提到了乐于砚的事。
“其时正值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神州大地战火纷飞,到处是人间炼狱。而处在这个乱世,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民生凋零,许多人家里只剩下老幼妇孺,不事生产,家里没有食物,就到处挖野菜,啃树皮。而家里一旦有人得病,只能自己熬,或者胡乱吃些草药,熬不过去的后果就是死。
当时陈放先祖路过一处村子,村子内只剩下一户人家,家中老人得了重病,但是由于没钱看病,加之老人的抵抗力差,又吃不好睡不好,使得原本的小患渐渐熬成了大病,生机消散,只剩下几日的功夫。
先祖是虽一个江湖大夫,但医术高超。先祖留在那里,每日煎些草药给老人服用。据后来老人所说,家里除了老人外,还有他的儿媳和五岁的孙子,儿子被抓去当兵后就没了消息。老人年纪大了,这些年都是儿媳支撑着,老人的儿媳由于操劳过度,不满三十,却形体憔悴,头发也白了大半。平时一家人都是靠她到附近的山上挖一些野菜为食,前几日山上的野菜都被挖完了,需要去更远的一座山。
先祖心底善良,又拿出自家的一些钱财,买了一些米和菜给他们。过了几日,老人的病有了起色,神智清醒而且能开口说话了,先祖见老人病情逐渐稳定,就留下了一些草药,嘱咐老人的儿媳按时给老人煎药,病情自会痊愈。先祖离去之际,那家人感激涕零,老人最后拿出家里的祖传之物一方砚台要送给先祖,先祖原本不打算拿,但老人态度坚决,最后先祖见不可辞,加之看着只是普通的砚台也就收下了。
先祖当时也未曾想到此砚竟是大名鼎鼎的乐于砚,平时也当做普通的文房四宝使用,直到有一回他给一个大儒看病,那大儒看到了摆放在外面的砚台,认出了这就是乐于砚,并告诉了先祖有关乐于砚的传说。先祖这才了解此砚原来还有这样的来历,竟然还有一方常勤砚,两者本是一对,是一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砚台,此砚神奇之处令人叹为观止,用此砚写的字画,浸在水里后,墨不散,字迹依然如故。
先祖知道后,又回到见到老人的村子,想把砚台归还,奈何老人一家早已人去楼空。在老人家里,先祖找到了一行字迹:君若返,当知此砚之贵重,亦见君心大善,吾无憾矣,再赠君一玉。”
陈鹤抚摸着常勤砚,缓缓叙述往事,“先祖此时方知老人恐乃当世高人,依法取得了古玉,对着老人留下的字迹行了大礼。
先祖时常把玩此砚,但想到还有一方常勤砚遗失,引以为憾事,不过但凭遇水不褪色这一条,此砚也是一宗宝物。由此乐于砚传了下来,成了我们家的家传之宝,后世子孙也以寻找另一方常勤砚为己任,但是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二十八代了,却依然毫无结果,想不到今日被起儿找到,真是天大的好运,终于完成了祖先当年集齐两砚的愿望,祖先在天有灵也会倍感欣慰。”陈鹤还是禁不住留下了眼泪。
陈起小心合上家谱,心情也是有些沉重。第五代祖上官至宰相,第八代祖上富可敌国,第十五代祖上……家谱上记载陈起的二十多代位祖上经历各有不同,但是一直无法找到常勤砚,想不到历经千年,终于在陈起这一代成功了。
陈鹤又把家谱恭敬地放进暗格内,细细锁好,又再三检查了几次,确信真的锁好后,又把书架移位复原。
其后,陈鹤把常勤和乐于两方砚台摆在一起,燃起三炷香,祭拜祖先:“后代子孙不孝,寻常勤一砚历千年不可得,幸三十代孙陈起得之,今日告之以慰祖先,望祖先佑我后世子孙。”说完后郑重地磕了三个头,待陈鹤起身后,陈起也行了大礼。
陈起想起先祖得到过两件宝贝,除了乐于砚外,还有一块古玉。摸着胸前的古玉,这古玉陈起自小就一直戴在身上的,陈起原先也以为只是一般的古玉,此时心中却是有了一个极端的猜测。
陈鹤见陈起的脸上有疑问,像是未卜先知,对陈起言道:“你佩戴的环形古玉就是那位高人所赠,是我家的另一样宝物。”
祖父的话令陈起心中很感动,晚上祖孙二人难得坐在一起闲聊,寻回了常勤砚令陈鹤异常高兴,一个晚上都是乐呵呵的,陈起见祖父如此开心,也是挑些校园里发生的趣事将给老人家听,祖孙二人这一晚上过得其乐融融。
第二天一大早,陈起便返回了学校。大学的生活轻松而自由,相比高中而言,陈起觉得大学简直是脱了缰的野马。
时间在大学里是最不值钱的,简直能多的让人不知所措。所幸陈起有自己的爱好,平时有空闲的时间就去古玩市场去转转。除了上课时间到场以外,其它时间很少能看到陈起,在外人的眼里陈起是一个奇人,认真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对于图书馆一类的学习场所,陈起一般都很少去,即使去了,也没有一次能超过一小时,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古文学方面的造诣甚至比一些老师都强。
一次上专业课,陈起趴在桌上与周公谈心,不知遇到了什么,引得陈起哈哈大笑。这一声笑,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打破了教室内原有的安宁。
周围的同学都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等着看陈起的笑话。任课老师看到后自是火冒三丈,脸拉得老长,叫醒陈起后对他说道:“这位同学,叙述一下周穆王的生平。”
陈起看着老师一脸不快,陈起心中也在打鼓,为了不讨骂,陈起只好认真对待,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开口讲到:“周穆王是周朝最具传奇色彩的君王,武王开朝,经成、康两朝休养生息,国立大增,昭王欲建功立业,然有心无力,及至穆王,继先祖之志,开疆拓土,威名远播,为一代英主。《穆天子传》中记载……”
陈起旁若无人的讲了半个小时,原本那些幸灾乐祸,等着陈起出丑的人都一脸呆滞,不敢相信上课不认真的陈起居然有这么高的古文学素养,连上课的老师都吃惊于陈起的表现,原来还打算敲打一下陈起,此时也忘得一干二净。
整个教室都成了陈起的舞台,刚开始声音的主人还有点紧张,随着讲述,陈起越来越进入状态,周穆王的各种事迹被陈起娓娓道来,很多人想不到越来单纯的历史也可以这样吸引人。
下课铃声响起,陈起停止了演讲,众人才恋恋不舍的把思绪从故事中拔出来。事后,陈起得了一个外号‘陈教授’。
陈起依旧过着这般悠闲的生活,往返于校园和古玩市场两点一线,偶尔回一趟家,日子过得平静没有一丝波澜,常勤砚带来的波澜几乎也渐渐消失无形。
一切都恢复原来的轨迹,陈起几乎忘记了方时这个名字。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八点钟,一曲‘故乡的风原情’的铃声响起,陈起拿起手机一看,发现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以为是骚扰电话,就按了‘取消键’,准备继续睡觉。
可是没等一分钟,手机的铃声有响了起来,陈起发现还是刚才的那个号码,陈起心中有些不耐,按了‘接听键’。
“喂,你是哪位?”陈起的声音带着一丝没睡醒的懒散。
“我是方时,就是上次在古玩市场遇到,想买你砚台的那个人。”
方时这个名字陈起不记得是谁,不过对方一提常勤砚的事,陈起倒是马上想起了方时是谁了,睡意顿消,立马精神了。
知道对方是那位想买常勤砚的方时后,对方花了大力气找到自己,多半还是为了常勤砚的事,陈起心里多少有些不安。
“你好,我是陈起,不知方先生找我何事?”陈起按耐着心中的不安,平静地问道。
“我这次找你是为了那方砚台的事,有些重要的事想和你商讨,此事对你我都很重要。明天下午一点,我会在花都茶楼等你,希望你能来。”
方时的话语中没有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不过方时的回答证实了陈起心中的猜想,方时找他是为了常勤砚。既然能找到他,躲避解决不了问题,陈起决定还是去见见。
“那好,明天我会去的。”
“嗯,就这样吧”,方时挂断了电话。
“常勤砚是一方年代久远砚台而已,方时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只是为了一方砚台,难不成方时知道此砚的其他一些信息,而且他还说这事对于我也很重要,那到底是什么事……”陈起挂了电话后,陷入了沉思中。
第二天下午,陈起驱车来到了花都茶楼。这座花都茶楼是本城名气最大的茶楼,而且历史久远,据说百多年前就存在了。
前几年,据说来了一位姓方的富商,买下了这个茶楼重新进行了扩建改造,既着重体现出了茶楼的古色古香,又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得这座茶楼典雅中不失大气,倒也不负花都这个名字。
回到家时,陈起刚听到客厅内的摆钟响了八次。陈鹤此时正在用餐,见到陈起回来,陈鹤很开心,原本吃惯了的莲子粥都好似成了美味佳肴,陈鹤这顿早餐吃得津津有味,陈起也陪着祖父一起享受着这份快乐。
等吃完了早餐,陈起把早已准备好的木制盒子递给了陈鹤,陈鹤见宝贝孙子一副神秘,以为是陈起淘到了什么好东西。以前陈起也常常带一些自己无法鉴定的古玩回家,只不过这次陈鹤观察到陈起的神情更加凝重。
木盒子不大,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不过陈鹤越看越觉得这盒子眼熟,想了好久,才想起来这是前几年自己送给陈起的,盒子是一种名贵的的木材打造的,单单盒子的价格就上万,是陈起首次淘到一件元代的青花瓷时自己送的。陈起平时也爱若珍宝,不轻易使用。
陈鹤的心中也被激起了好奇心,拿着陈起递过来的钥匙,缓缓地打开,发现里面的物件被红布裹着,包裹了好几层,显示出主人的在意程度。解开最后一层红布,里面的东西完整的呈现在陈鹤的眼前,一块褐色的砚台。看到砚台的第一眼,陈鹤的脸色就陷入了呆滞中,记忆如潮,一波波涌来。
不知何时,陈起发现祖父的眼中渐渐湿润了,看着砚台的眼神中,混合着激动和喜悦,其中好像又有着一份疲惫。眼神中的各种色彩交汇,最后转换为欣慰,抚摸砚台的手越发轻柔,像是对着至爱之人。
抬头发现陈起的脸色有些担忧,知道是担心自己太激动伤身。微微摇头示意自身无碍,脸上激动的血红也逐渐消褪,不过眼中的喜色还是很浓郁。
见到祖父神情亢奋,脸上出现一抹血红,陈起还真担心出什么问题。好在祖父的兴奋之色并没有持续多久,陈起很理解祖父的这种热切,一生的追寻,为之付出的艰辛又有多少人能理解。
平复下激动地心情,陈鹤望着砚台,透发出一股回忆:“想不到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她,老天真是待我不薄,虽死无憾了,这是寄托了我们几十代人的责任与梦想啊!
我们家有一条祖训代代相传,当家里的男子满二十岁时会被告知这条祖训,,祖训的内容就是要寻找一方叫‘常勤’的砚台,定下这条祖训的是先祖,留下了另一方乐于砚。”说着,陈鹤走向书架。
接下来陈起吃了一惊,陈鹤拿走了书架上的一本书,“咔咔咔”几声响动,突然书架往左移动了数尺,其后的墙壁上,露出一个长宽各有一尺的暗格。陈鹤神情肃穆地那一把黄铜钥匙,开了暗格,从里捧出一本泛黄的书,上面写有‘陈氏家谱’的字样,此书的材质是一种绢。
见到陈鹤神情如此庄重,陈起也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从祖父手上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家谱,细细地打开。
家谱的第一页上记载着先祖的名讳,先祖单名‘放’,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家谱中大略记载了先祖的生平,其中提到了乐于砚的事。
“其时正值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神州大地战火纷飞,到处是人间炼狱。而处在这个乱世,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民生凋零,许多人家里只剩下老幼妇孺,不事生产,家里没有食物,就到处挖野菜,啃树皮。而家里一旦有人得病,只能自己熬,或者胡乱吃些草药,熬不过去的后果就是死。
当时陈放先祖路过一处村子,村子内只剩下一户人家,家中老人得了重病,但是由于没钱看病,加之老人的抵抗力差,又吃不好睡不好,使得原本的小患渐渐熬成了大病,生机消散,只剩下几日的功夫。
先祖是虽一个江湖大夫,但医术高超。先祖留在那里,每日煎些草药给老人服用。据后来老人所说,家里除了老人外,还有他的儿媳和五岁的孙子,儿子被抓去当兵后就没了消息。老人年纪大了,这些年都是儿媳支撑着,老人的儿媳由于操劳过度,不满三十,却形体憔悴,头发也白了大半。平时一家人都是靠她到附近的山上挖一些野菜为食,前几日山上的野菜都被挖完了,需要去更远的一座山。
先祖心底善良,又拿出自家的一些钱财,买了一些米和菜给他们。过了几日,老人的病有了起色,神智清醒而且能开口说话了,先祖见老人病情逐渐稳定,就留下了一些草药,嘱咐老人的儿媳按时给老人煎药,病情自会痊愈。先祖离去之际,那家人感激涕零,老人最后拿出家里的祖传之物一方砚台要送给先祖,先祖原本不打算拿,但老人态度坚决,最后先祖见不可辞,加之看着只是普通的砚台也就收下了。
先祖当时也未曾想到此砚竟是大名鼎鼎的乐于砚,平时也当做普通的文房四宝使用,直到有一回他给一个大儒看病,那大儒看到了摆放在外面的砚台,认出了这就是乐于砚,并告诉了先祖有关乐于砚的传说。先祖这才了解此砚原来还有这样的来历,竟然还有一方常勤砚,两者本是一对,是一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砚台,此砚神奇之处令人叹为观止,用此砚写的字画,浸在水里后,墨不散,字迹依然如故。
先祖知道后,又回到见到老人的村子,想把砚台归还,奈何老人一家早已人去楼空。在老人家里,先祖找到了一行字迹:君若返,当知此砚之贵重,亦见君心大善,吾无憾矣,再赠君一玉。”
陈鹤抚摸着常勤砚,缓缓叙述往事,“先祖此时方知老人恐乃当世高人,依法取得了古玉,对着老人留下的字迹行了大礼。
先祖时常把玩此砚,但想到还有一方常勤砚遗失,引以为憾事,不过但凭遇水不褪色这一条,此砚也是一宗宝物。由此乐于砚传了下来,成了我们家的家传之宝,后世子孙也以寻找另一方常勤砚为己任,但是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二十八代了,却依然毫无结果,想不到今日被起儿找到,真是天大的好运,终于完成了祖先当年集齐两砚的愿望,祖先在天有灵也会倍感欣慰。”陈鹤还是禁不住留下了眼泪。
陈起小心合上家谱,心情也是有些沉重。第五代祖上官至宰相,第八代祖上富可敌国,第十五代祖上……家谱上记载陈起的二十多代位祖上经历各有不同,但是一直无法找到常勤砚,想不到历经千年,终于在陈起这一代成功了。
陈鹤又把家谱恭敬地放进暗格内,细细锁好,又再三检查了几次,确信真的锁好后,又把书架移位复原。
其后,陈鹤把常勤和乐于两方砚台摆在一起,燃起三炷香,祭拜祖先:“后代子孙不孝,寻常勤一砚历千年不可得,幸三十代孙陈起得之,今日告之以慰祖先,望祖先佑我后世子孙。”说完后郑重地磕了三个头,待陈鹤起身后,陈起也行了大礼。
陈起想起先祖得到过两件宝贝,除了乐于砚外,还有一块古玉。摸着胸前的古玉,这古玉陈起自小就一直戴在身上的,陈起原先也以为只是一般的古玉,此时心中却是有了一个极端的猜测。
陈鹤见陈起的脸上有疑问,像是未卜先知,对陈起言道:“你佩戴的环形古玉就是那位高人所赠,是我家的另一样宝物。”
祖父的话令陈起心中很感动,晚上祖孙二人难得坐在一起闲聊,寻回了常勤砚令陈鹤异常高兴,一个晚上都是乐呵呵的,陈起见祖父如此开心,也是挑些校园里发生的趣事将给老人家听,祖孙二人这一晚上过得其乐融融。
第二天一大早,陈起便返回了学校。大学的生活轻松而自由,相比高中而言,陈起觉得大学简直是脱了缰的野马。
时间在大学里是最不值钱的,简直能多的让人不知所措。所幸陈起有自己的爱好,平时有空闲的时间就去古玩市场去转转。除了上课时间到场以外,其它时间很少能看到陈起,在外人的眼里陈起是一个奇人,认真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对于图书馆一类的学习场所,陈起一般都很少去,即使去了,也没有一次能超过一小时,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古文学方面的造诣甚至比一些老师都强。
一次上专业课,陈起趴在桌上与周公谈心,不知遇到了什么,引得陈起哈哈大笑。这一声笑,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打破了教室内原有的安宁。
周围的同学都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等着看陈起的笑话。任课老师看到后自是火冒三丈,脸拉得老长,叫醒陈起后对他说道:“这位同学,叙述一下周穆王的生平。”
陈起看着老师一脸不快,陈起心中也在打鼓,为了不讨骂,陈起只好认真对待,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开口讲到:“周穆王是周朝最具传奇色彩的君王,武王开朝,经成、康两朝休养生息,国立大增,昭王欲建功立业,然有心无力,及至穆王,继先祖之志,开疆拓土,威名远播,为一代英主。《穆天子传》中记载……”
陈起旁若无人的讲了半个小时,原本那些幸灾乐祸,等着陈起出丑的人都一脸呆滞,不敢相信上课不认真的陈起居然有这么高的古文学素养,连上课的老师都吃惊于陈起的表现,原来还打算敲打一下陈起,此时也忘得一干二净。
整个教室都成了陈起的舞台,刚开始声音的主人还有点紧张,随着讲述,陈起越来越进入状态,周穆王的各种事迹被陈起娓娓道来,很多人想不到越来单纯的历史也可以这样吸引人。
下课铃声响起,陈起停止了演讲,众人才恋恋不舍的把思绪从故事中拔出来。事后,陈起得了一个外号‘陈教授’。
陈起依旧过着这般悠闲的生活,往返于校园和古玩市场两点一线,偶尔回一趟家,日子过得平静没有一丝波澜,常勤砚带来的波澜几乎也渐渐消失无形。
一切都恢复原来的轨迹,陈起几乎忘记了方时这个名字。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八点钟,一曲‘故乡的风原情’的铃声响起,陈起拿起手机一看,发现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以为是骚扰电话,就按了‘取消键’,准备继续睡觉。
可是没等一分钟,手机的铃声有响了起来,陈起发现还是刚才的那个号码,陈起心中有些不耐,按了‘接听键’。
“喂,你是哪位?”陈起的声音带着一丝没睡醒的懒散。
“我是方时,就是上次在古玩市场遇到,想买你砚台的那个人。”
方时这个名字陈起不记得是谁,不过对方一提常勤砚的事,陈起倒是马上想起了方时是谁了,睡意顿消,立马精神了。
知道对方是那位想买常勤砚的方时后,对方花了大力气找到自己,多半还是为了常勤砚的事,陈起心里多少有些不安。
“你好,我是陈起,不知方先生找我何事?”陈起按耐着心中的不安,平静地问道。
“我这次找你是为了那方砚台的事,有些重要的事想和你商讨,此事对你我都很重要。明天下午一点,我会在花都茶楼等你,希望你能来。”
方时的话语中没有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不过方时的回答证实了陈起心中的猜想,方时找他是为了常勤砚。既然能找到他,躲避解决不了问题,陈起决定还是去见见。
“那好,明天我会去的。”
“嗯,就这样吧”,方时挂断了电话。
“常勤砚是一方年代久远砚台而已,方时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只是为了一方砚台,难不成方时知道此砚的其他一些信息,而且他还说这事对于我也很重要,那到底是什么事……”陈起挂了电话后,陷入了沉思中。
第二天下午,陈起驱车来到了花都茶楼。这座花都茶楼是本城名气最大的茶楼,而且历史久远,据说百多年前就存在了。
前几年,据说来了一位姓方的富商,买下了这个茶楼重新进行了扩建改造,既着重体现出了茶楼的古色古香,又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得这座茶楼典雅中不失大气,倒也不负花都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