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燕的悲剧几乎是一种宿命。
突厥的公主、爱上李世民就已经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这一切从带她领突厥兵马援助李氏父子起义时就已经不可逆转——她要襄助的势力将成为中原兴盛的希望,中原的统一将意味着突厥的衰落;她爱上的人是中原世代簪缨之家的谦谦公子,未来雄心勃勃的一代英主,她不是他所心仪的诗书气质的温婉淑女,而突厥是他必须解决的边患。
那燕,颉利可汗爱女(若依史书,颉利未为可汗时应为莫贺多设,建牙五原,掌兵马行政大权,亦是位高权重)。根据剧中交代,那燕三岁丧母,颉利“只会教她骑马,只会教她射箭,只会教她打仗”。那燕的成长过程,既缺少女性的温柔,更乏少诗书涵养。长成后的那燕,容色出众兼地位显赫,想必对她一见倾心的突厥贵族不在少数,那燕则对他们都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初出场时的骄傲自信也就可以理解了,那是对自己的魅力、才干、地位十分自得的优越心态。
那燕援助李氏父子前,与突利有一番对话,那燕表达了对吉儿不接受突利而选择世民的不甘,表达了对世民的好奇,更表白了自己的爱情观:“我若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不顾一切头也不回地地去喜欢他。”
那燕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那燕开始对世民的心态是不端正的。若依照历史上世民和长孙的年龄推算,初出场的那燕不会超过十五岁(姑且算她与吉儿同年,比长孙小一岁)。一个习惯了众星捧月的骄傲公主,带着对李杨之恋的不满与的自我优越感,出现在世民面前。正如“love阿史那燕”所说“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一个男人是危险的,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李世民。”那燕的想法大概是是世民很快如那些浅薄的突厥贵族一般被她吸引,她如愿地破坏了李杨之恋后,突利就可以和吉儿在一起,而她则会一如既往地以高傲优越的姿态拒绝世民。以那燕的骄傲和十五岁少女的心智,有这种幼稚可笑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那燕并非是世民心仪的类型。世民显然不是那些浅薄的突厥贵族,更何况那燕根本就不是他的菜。李世民是何等人!千古帝王楷模、威名远扬的“天可汗”!气象若日月丽天,那些浅薄的突厥贵族在他面前连做渣渣都不配。智商、情商都非一般人可比,那燕的那点小女孩心思在他是一览无遗。出身于簪缨世家的他受过良好的中原文化教育,心仪的是饱读诗书的温婉聪慧的中原世家女子,那燕则天生野性刁蛮不识礼法,巨大的文化鸿沟导致两人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进行深层次交流。
世民并没有多余的情感空间留给那燕。遇到那燕时,他既有初恋挚爱吉儿,又有了贤淑懂礼的妻子无垢,他的内心有充分的情感支撑,无需再寻求其他的情感寄托。
综上可知,在世民看来,那燕幼稚的情感是不可靠的(至少是开始时),那燕的心性、气质不符合他的审美,两人之间存在着文化鸿沟。何况,大哥建成对那燕十分痴迷,贤妻美妾在室,他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并非心仪女子让大哥不快,所以他甚至答应帮建成去追求那燕。但同时,鉴于那燕突厥公主的重要身份,他又不得不在必要时在态度上有所迎合。
所以,世民对那最初的态度大概是彬彬有礼、保持距离,客气而疏离,并且还一度欲撮合与建成与那燕。世民这样的态度显然是让一贯被捧着的那燕大为诧异的,而世民的卓荦不凡令那燕不得不仰视,那燕的心态和情感发生了微妙的转折。对于世民,她收起了戏弄之心,呈上了她炽热滚烫的赤子之心。是的,你没看错,我写得的确是赤子之心。那燕呵,是那样一个女子,她要么不爱,要么就是毫无保留的,就像她自己说的:“如果我要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不顾一切、头也不回地去喜欢他。”也像是“想飞的小美”说的:“不是李世民,是什么别的人,只要长孙无垢嫁了,她一定会三从四德;不是李世民,是什么别的人,只要给杨吉儿足够浓烈的爱,她也一定会投桃报李。命运的转盘,唯一改变不了的,是阿史那燕,当此之世,令她都仰慕,只有一个李世民。”
那燕的爱情,是赤诚、热烈、纯一的,像火焰,似乎全然没有理智的加持,但那种热烈纯粹是不是更像生命的原动力,也更像未经意识过滤的爱情本身呢?所以,最初,或许就是她这种生命原动力般的热烈打动了年少的我,整个唐剧中“真正让我爱过痛过的女子,是阿史那燕。”(想飞的小美语)
这样一份热烈真诚的爱情让世民无法不动容。他感激她的付出,欣赏她的军事才能,因为感激与欣赏,或许他也滋生了一点点对她的喜欢。但是,这一点点喜欢,与那燕毫无保留的爱情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何况,这一点点喜欢,一旦让吉儿伤心,立刻就烟消云散了,他刻意与她拉开距离,至于她伤心与否,他并不在意。这一点点喜欢,不足以让他稍微分一点点原本属于吉儿的爱给她,也不足以让他去与大哥对抗。所以,那燕的爱情至此注定无法善终。
因为不被爱,作为一个电视角色,那燕也成为众多人嫌恶的对象:“所以太多的人不喜欢阿史那燕。因为她既不能像杨吉儿一样收获李世民的爱情,也不能像长孙无垢一样收获自己的品格。”那燕的爱情在大众的潜意识里是有“原罪”的:“那是每个娇纵的女孩年少时都会犯下的错。只要你爱上一个男人的理由,既不是他成了你的丈夫,也不是他锲而不舍的追求,而是因为你先欣赏和仰慕。”而年少的我,却因此对她更加心疼怜惜。
图片
世民或许以为,那燕的一切行为是在他掌控的范围内的。第一集时,世民对吉儿说过,他一向只做他有把握的事。纵观世民领军为政,他的确是善于谋划,善于笼络人心,他心思缜密、步步为营,以他的智商情商,说出这种话算不得口出狂言。所以,以这个角度看,我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他对那燕也是把握的,可以做到李渊所要求的“掌握好那燕公主”。前期,他向建成承诺帮助建成得到那燕,中间他被动地接受了那燕的示好,吉儿表示介意后他又要和那燕“兄妹相称”(扶额,完了,这点确实渣,洗不白了😂)。我想以世民的心智,虽然他对那燕的态度有变化,虽然那燕性情骄纵不拘礼法,但是他应该是自信能掌握好那燕的,不管是否与那燕有进一步的发展,那燕的反应不至于破坏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大局,也不会对他自己的前途产生不良影响。他笃定那燕对他的感情,所以他是有些有恃无恐的,也是因为这点笃定,所以他也敢于在那燕想要杀他的时候单刀赴会。这和他敢于便装检阅降兵降将没有本质不同,他就是一个精明自信、擅长把握人心、善于赢得人心的谋略家!写到这里,剧中的世民和史书上的唐太宗完美地重合了。太宗的臣下不少都曾是敌对势力的部属,就连大名鼎鼎的魏征都曾为建成的东宫洗马,这一干臣子对太宗莫不是竭力尽忠,就连一群夷狄酋长对他也是誓死追随,太宗死后,一群突厥贵族嫠面痛哭、如丧考妣。
如果不是太子妃的计策搅局,那燕是不会投入建成怀抱的,太子妃的算计打乱了世民的步调,使得世民被李渊怒斥,也让那燕伤心欲绝、痛不欲生。世民,虽然他因那燕的误会而“痛心疾首”云云,可那又如何?他也并没有做更多的努力去向那燕解释清楚,若不是多年后那燕问起,他可能永远也不会说。有人说,如果他真的在意那燕,当时就该去东宫抢人了。话说的直白了些,道理却的确是这个道理。
说到底,所有的分离都是不够爱。再联想到世民掌控全局的能力,我就更为那燕悲哀了。他的全局,有天下,有前途,有吉儿,有大哥,而那燕永远都是排在最末,可以随时牺牲掉的存在。至于她的感受,更是不重要了。是的,他会感激她,会欣赏她,甚至还有些喜欢她,但是那一点微薄的情感无法与那燕澎湃的爱情相比,甚至都比不上那燕的伤痛。
那燕的爱,像是以生命为燃料的一团火焰,熊熊燃烧。没有回应的爱只会灼伤她自己,也会让生命黯淡下去。太子妃的算计,更让她丧失了最后的意志。她不再自信骄傲,不再光彩照人,即使后来她为了族人成了世民的妃子,她的眼神中也只有木讷。讽刺的是,就连入宫为妃这样的提议,都是她的父亲提出来的,世民对于她的感情实在是微薄啊!即使,后来他刻意地对她好,不过是因为之前的愧疚,以及未来唐与突厥不可避免的战争。从头至尾,他都是注定要辜负那燕的。
我无意指责世民。身为帝王,本来就不能以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他对那燕,至少始终是真诚真挚的,我从来都不同意一直存在的“利用说”。他对那燕感激是真的感激,喜欢是真的喜欢,疼惜也是真的疼惜,但太多的时候,那燕需要为他心目中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人让路。
那燕终于死了。突厥败亡,膝下空空,毕生追求的爱情终究不可得。或许,为族人求情壮烈一死是生命最圆满的句号,也是那燕悲剧宿命最好看的结局。
那燕的悲剧是多方面造成的。她刚强易折的性格,她与世民的文化差异,世民情感世界的拥挤,她突厥公主的尴尬身份……每一个似乎都是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但是,说起来,终究是他不够爱她。真正的爱,哪怕所爱隔山海,也要翻山越岭彼此温暖,又怎么忍心让她独自落寞,燃烧尽所有的热情和生命,独自拥抱着余烬冷灰瑟瑟发抖,走向人生的末路呢?
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燃烧尽了生命,不过在他的情感中划下了一个不算深刻的记号,不知道那燕是否觉得值得?若一切重来,她是否还愿意要这样的人生?
我不知道答案。我只记得,最初那个自信光彩的公主惊艳了我,我不喜欢看到后来她深重且浓烈的痛苦,更不想看到她最终走向人生尽头的悲壮与无奈。
永远记得,阳光下她自信大气的微笑,记得她跃马扬鞭的样子,那是我金色斜晖的年少里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许多年里,我都在和一众小伙伴讨论李二凤究竟爱不爱那燕,那些年少时纠结的问题,到了这个年龄似乎才想的明白了,来龙去脉似乎也才看得清晰。我也是够执著的😅。
所以,这篇长文也算一个了结吧。
谨以此,献给我的草原公主,献给我生命最初的爱恋。
青春已老,记忆常青。
突厥的公主、爱上李世民就已经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这一切从带她领突厥兵马援助李氏父子起义时就已经不可逆转——她要襄助的势力将成为中原兴盛的希望,中原的统一将意味着突厥的衰落;她爱上的人是中原世代簪缨之家的谦谦公子,未来雄心勃勃的一代英主,她不是他所心仪的诗书气质的温婉淑女,而突厥是他必须解决的边患。
那燕,颉利可汗爱女(若依史书,颉利未为可汗时应为莫贺多设,建牙五原,掌兵马行政大权,亦是位高权重)。根据剧中交代,那燕三岁丧母,颉利“只会教她骑马,只会教她射箭,只会教她打仗”。那燕的成长过程,既缺少女性的温柔,更乏少诗书涵养。长成后的那燕,容色出众兼地位显赫,想必对她一见倾心的突厥贵族不在少数,那燕则对他们都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初出场时的骄傲自信也就可以理解了,那是对自己的魅力、才干、地位十分自得的优越心态。
那燕援助李氏父子前,与突利有一番对话,那燕表达了对吉儿不接受突利而选择世民的不甘,表达了对世民的好奇,更表白了自己的爱情观:“我若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不顾一切头也不回地地去喜欢他。”
那燕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那燕开始对世民的心态是不端正的。若依照历史上世民和长孙的年龄推算,初出场的那燕不会超过十五岁(姑且算她与吉儿同年,比长孙小一岁)。一个习惯了众星捧月的骄傲公主,带着对李杨之恋的不满与的自我优越感,出现在世民面前。正如“love阿史那燕”所说“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一个男人是危险的,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李世民。”那燕的想法大概是是世民很快如那些浅薄的突厥贵族一般被她吸引,她如愿地破坏了李杨之恋后,突利就可以和吉儿在一起,而她则会一如既往地以高傲优越的姿态拒绝世民。以那燕的骄傲和十五岁少女的心智,有这种幼稚可笑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那燕并非是世民心仪的类型。世民显然不是那些浅薄的突厥贵族,更何况那燕根本就不是他的菜。李世民是何等人!千古帝王楷模、威名远扬的“天可汗”!气象若日月丽天,那些浅薄的突厥贵族在他面前连做渣渣都不配。智商、情商都非一般人可比,那燕的那点小女孩心思在他是一览无遗。出身于簪缨世家的他受过良好的中原文化教育,心仪的是饱读诗书的温婉聪慧的中原世家女子,那燕则天生野性刁蛮不识礼法,巨大的文化鸿沟导致两人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进行深层次交流。
世民并没有多余的情感空间留给那燕。遇到那燕时,他既有初恋挚爱吉儿,又有了贤淑懂礼的妻子无垢,他的内心有充分的情感支撑,无需再寻求其他的情感寄托。
综上可知,在世民看来,那燕幼稚的情感是不可靠的(至少是开始时),那燕的心性、气质不符合他的审美,两人之间存在着文化鸿沟。何况,大哥建成对那燕十分痴迷,贤妻美妾在室,他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并非心仪女子让大哥不快,所以他甚至答应帮建成去追求那燕。但同时,鉴于那燕突厥公主的重要身份,他又不得不在必要时在态度上有所迎合。
所以,世民对那最初的态度大概是彬彬有礼、保持距离,客气而疏离,并且还一度欲撮合与建成与那燕。世民这样的态度显然是让一贯被捧着的那燕大为诧异的,而世民的卓荦不凡令那燕不得不仰视,那燕的心态和情感发生了微妙的转折。对于世民,她收起了戏弄之心,呈上了她炽热滚烫的赤子之心。是的,你没看错,我写得的确是赤子之心。那燕呵,是那样一个女子,她要么不爱,要么就是毫无保留的,就像她自己说的:“如果我要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不顾一切、头也不回地去喜欢他。”也像是“想飞的小美”说的:“不是李世民,是什么别的人,只要长孙无垢嫁了,她一定会三从四德;不是李世民,是什么别的人,只要给杨吉儿足够浓烈的爱,她也一定会投桃报李。命运的转盘,唯一改变不了的,是阿史那燕,当此之世,令她都仰慕,只有一个李世民。”
那燕的爱情,是赤诚、热烈、纯一的,像火焰,似乎全然没有理智的加持,但那种热烈纯粹是不是更像生命的原动力,也更像未经意识过滤的爱情本身呢?所以,最初,或许就是她这种生命原动力般的热烈打动了年少的我,整个唐剧中“真正让我爱过痛过的女子,是阿史那燕。”(想飞的小美语)
这样一份热烈真诚的爱情让世民无法不动容。他感激她的付出,欣赏她的军事才能,因为感激与欣赏,或许他也滋生了一点点对她的喜欢。但是,这一点点喜欢,与那燕毫无保留的爱情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何况,这一点点喜欢,一旦让吉儿伤心,立刻就烟消云散了,他刻意与她拉开距离,至于她伤心与否,他并不在意。这一点点喜欢,不足以让他稍微分一点点原本属于吉儿的爱给她,也不足以让他去与大哥对抗。所以,那燕的爱情至此注定无法善终。
因为不被爱,作为一个电视角色,那燕也成为众多人嫌恶的对象:“所以太多的人不喜欢阿史那燕。因为她既不能像杨吉儿一样收获李世民的爱情,也不能像长孙无垢一样收获自己的品格。”那燕的爱情在大众的潜意识里是有“原罪”的:“那是每个娇纵的女孩年少时都会犯下的错。只要你爱上一个男人的理由,既不是他成了你的丈夫,也不是他锲而不舍的追求,而是因为你先欣赏和仰慕。”而年少的我,却因此对她更加心疼怜惜。
图片
世民或许以为,那燕的一切行为是在他掌控的范围内的。第一集时,世民对吉儿说过,他一向只做他有把握的事。纵观世民领军为政,他的确是善于谋划,善于笼络人心,他心思缜密、步步为营,以他的智商情商,说出这种话算不得口出狂言。所以,以这个角度看,我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他对那燕也是把握的,可以做到李渊所要求的“掌握好那燕公主”。前期,他向建成承诺帮助建成得到那燕,中间他被动地接受了那燕的示好,吉儿表示介意后他又要和那燕“兄妹相称”(扶额,完了,这点确实渣,洗不白了😂)。我想以世民的心智,虽然他对那燕的态度有变化,虽然那燕性情骄纵不拘礼法,但是他应该是自信能掌握好那燕的,不管是否与那燕有进一步的发展,那燕的反应不至于破坏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大局,也不会对他自己的前途产生不良影响。他笃定那燕对他的感情,所以他是有些有恃无恐的,也是因为这点笃定,所以他也敢于在那燕想要杀他的时候单刀赴会。这和他敢于便装检阅降兵降将没有本质不同,他就是一个精明自信、擅长把握人心、善于赢得人心的谋略家!写到这里,剧中的世民和史书上的唐太宗完美地重合了。太宗的臣下不少都曾是敌对势力的部属,就连大名鼎鼎的魏征都曾为建成的东宫洗马,这一干臣子对太宗莫不是竭力尽忠,就连一群夷狄酋长对他也是誓死追随,太宗死后,一群突厥贵族嫠面痛哭、如丧考妣。
如果不是太子妃的计策搅局,那燕是不会投入建成怀抱的,太子妃的算计打乱了世民的步调,使得世民被李渊怒斥,也让那燕伤心欲绝、痛不欲生。世民,虽然他因那燕的误会而“痛心疾首”云云,可那又如何?他也并没有做更多的努力去向那燕解释清楚,若不是多年后那燕问起,他可能永远也不会说。有人说,如果他真的在意那燕,当时就该去东宫抢人了。话说的直白了些,道理却的确是这个道理。
说到底,所有的分离都是不够爱。再联想到世民掌控全局的能力,我就更为那燕悲哀了。他的全局,有天下,有前途,有吉儿,有大哥,而那燕永远都是排在最末,可以随时牺牲掉的存在。至于她的感受,更是不重要了。是的,他会感激她,会欣赏她,甚至还有些喜欢她,但是那一点微薄的情感无法与那燕澎湃的爱情相比,甚至都比不上那燕的伤痛。
那燕的爱,像是以生命为燃料的一团火焰,熊熊燃烧。没有回应的爱只会灼伤她自己,也会让生命黯淡下去。太子妃的算计,更让她丧失了最后的意志。她不再自信骄傲,不再光彩照人,即使后来她为了族人成了世民的妃子,她的眼神中也只有木讷。讽刺的是,就连入宫为妃这样的提议,都是她的父亲提出来的,世民对于她的感情实在是微薄啊!即使,后来他刻意地对她好,不过是因为之前的愧疚,以及未来唐与突厥不可避免的战争。从头至尾,他都是注定要辜负那燕的。
我无意指责世民。身为帝王,本来就不能以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他对那燕,至少始终是真诚真挚的,我从来都不同意一直存在的“利用说”。他对那燕感激是真的感激,喜欢是真的喜欢,疼惜也是真的疼惜,但太多的时候,那燕需要为他心目中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人让路。
那燕终于死了。突厥败亡,膝下空空,毕生追求的爱情终究不可得。或许,为族人求情壮烈一死是生命最圆满的句号,也是那燕悲剧宿命最好看的结局。
那燕的悲剧是多方面造成的。她刚强易折的性格,她与世民的文化差异,世民情感世界的拥挤,她突厥公主的尴尬身份……每一个似乎都是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但是,说起来,终究是他不够爱她。真正的爱,哪怕所爱隔山海,也要翻山越岭彼此温暖,又怎么忍心让她独自落寞,燃烧尽所有的热情和生命,独自拥抱着余烬冷灰瑟瑟发抖,走向人生的末路呢?
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燃烧尽了生命,不过在他的情感中划下了一个不算深刻的记号,不知道那燕是否觉得值得?若一切重来,她是否还愿意要这样的人生?
我不知道答案。我只记得,最初那个自信光彩的公主惊艳了我,我不喜欢看到后来她深重且浓烈的痛苦,更不想看到她最终走向人生尽头的悲壮与无奈。
永远记得,阳光下她自信大气的微笑,记得她跃马扬鞭的样子,那是我金色斜晖的年少里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许多年里,我都在和一众小伙伴讨论李二凤究竟爱不爱那燕,那些年少时纠结的问题,到了这个年龄似乎才想的明白了,来龙去脉似乎也才看得清晰。我也是够执著的😅。
所以,这篇长文也算一个了结吧。
谨以此,献给我的草原公主,献给我生命最初的爱恋。
青春已老,记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