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007贴子:6,271,020

回复:开个贴,每日分享一个天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GC 2261又称哈勃变光星云,是位于麒麟座的反射星云,被双星系统麒麟座 R照亮,跨度约为1光年,距离地球约2500光年,于1783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麒麟座 R由两颗前主序星组成,一颗是被原恒星吸积盘遮挡的赫比格 Ae/Be 星,约有10倍太阳质量,年龄仅有30万年,另一颗则是金牛座 T 星。NGC 2261是一个典型的变光星云,麒麟座 R的周期性光度变化使得NGC 2261在数周的时间内也出现缓慢但明显的变化。图片由哈勃望远镜拍摄。


IP属地:福建115楼2023-01-22 13:40
回复
    NGC 2264,包含圣诞树星团、锥状星云、狐皮星云等多个天体的星团与星云复合体,位于麒麟座,距离地球约2700光年。 NGC 2264是麒麟座内的一片复杂区域,由暗星云、反射星云、发射星云以及照亮或激发它们的恒星或星团组成。图一由ESO智利拉西拉天文台拍摄。从图片顶部右上角的狐皮星云到左下的锥状星云,跨度大约在30光年左右。图二是由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红外图像。图像中的粉红色或红色斑点就是隐藏在尘埃背后的新生恒星或原恒星。这些新生的恒星系统的历史只有10万年左右,还停留在诞生它们的尘埃云原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恒星也会漂移离开它们的出生地。图三图四是广视角NGC 2264区域的麒麟座分子云复合体,图三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420753/?q=NGC%202264&camera=。图四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5kvbq8/?q=Sh2-273&camera=。图五图六分别是哈勃望远镜与甚大望远镜拍摄的锥状星云。整个暗星云巨柱高约7光年,其形成机制类似M 16中的”创世之柱“星云,这些壮观的冷气体柱是孕育恒星的孵化器。






    IP属地:福建116楼2023-01-23 13:46
    回复
      NGC 2266,位于双子座的疏散星团,距离地球约1.1万光年,由威廉·赫歇尔于1785年发现。NGC 2266的年龄约为10亿年,是一个十分高龄的疏散星团。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1mb5cv/?q=NGC%202266


      IP属地:福建118楼2023-01-24 15:31
      回复
        NGC 2273,位于天猫座的SBa型棒旋星系,距离地球约9500万光年,直径约为10万光年,退行速度约为1875公里/秒。NGC 2273以41度的倾角朝向地球,具有复杂的多环结构,包含一个明亮的内环和两组旋臂构成的两个大而黯淡的外“伪环”,内环跨度约有3万光年,内部伪环大约有6.5万光年,外部伪环半径约有9.5万光年。NGC 2273是一个 II 型Seyfert 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估计在(7.5±0.4)×106 M☉之间。图片由哈勃拍摄。


        IP属地:福建119楼2023-01-25 23:53
        回复
          NGC 2276又称Arp 25,位于仙王座的SABc型中间旋涡星系,距离地球约1.2亿光年,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退行速度约为2820公里/秒,直径约为8.5-9万光年。NGC 2276两次被收录进Arp特殊星系图集中,一次是因为其倾斜的悬臂结构获得编号Arp 25,另一次是与其邻居——透镜状星系(部分资料标记为椭圆星系)NGC 2300形成了相互作用星系对Arp 114。NGC 2276的外观呈现扭曲的不对称特征,这种外观是由两种不同的引力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的,一种是与邻近星系NGC 2300的相互作用,另一种是与星系团中弥漫的气体物质的相互作用(一说是矮星系碰撞)。前者拉伸了NGC 2276的东侧旋臂,后者使得NGC 2276以950公里/秒的速度远离伴星系NGC 2300,星际介质间高速的相对运动使得其西侧边缘受到压缩,引发了星暴现象,每年形成大约5到15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在过去的60年内,NGC 2276被观测到6次超新星爆发事件。在NGC 2276西侧的星暴悬臂中,人们发现了一个5万M☉的IMBH(中等质量黑洞)NGC2276-3c,这是一类观测中极其罕见的黑洞。观测结果证明IMBH的存在正在抑制周围的恒星形成,研究人员通过EVN与VLA的数据分别发现了两个延伸6光年与2000光年的射电喷流,喷流清除了附近的气体空腔,使得NGC2276-3c喷流沿线约1000光年内不存在年轻恒星。图一由哈勃拍摄。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full/2nz0i7/0/


          IP属地:福建120楼2023-01-26 13:30
          回复
            Cha I,位于蝘蜓座的暗分子云,是蝘蜓座分子云复合体最主要的一部分,距离地球约160pc(522光年)。Cha I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活跃恒星形成区之一,是开展有关原恒星、低质量恒星乃至褐矮星的相关研究的重要目标。图一图二是位于Cha I 暗云内部,包含赫比格-哈罗天体HH 909A的Chamaeleon 红外星云,分别由双子座南方天文台与哈勃望远镜拍摄。图片揭示了一颗低质量原恒星正从它的两级喷射出每秒数百公里的狭窄气流。高速气体与低速气体相撞照亮了该片区域,整片红外星云的外形类似一只蝴蝶的翅膀。图三由哈勃望远镜与VISTA巡天望远镜的数据联合绘制。图四是韦伯望远镜拍摄的Cha I中心区域,于2023年1月23日发布。研究人员在其中探测到了水冰以及硫化羰基、氨、甲烷和甲醇等分子的固态形式,这为了解星际空间中一些简单的前生物分子的形成途径开辟了新的道路。




            IP属地:福建121楼2023-01-27 13:47
            回复
              NGC 2280,位于大犬座的Scd型漩涡星系,距离地球约7500万光年,退行速度约为1900公里/秒,直径约为13.5万光年,由约翰·赫歇尔于1835年发现。2001年11月15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在NGC 2280中发现了一颗Ⅱ型超新星SN 2001fz。NGC 2280的核球中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通过星系俯仰角的测量,估计其质量在400万到1500万M☉之间。图源:https://www.hansonastronomy.com/ngc-2280


              IP属地:福建122楼2023-01-28 14:24
              回复
                NGC 2281,位于御夫座的疏散星团,距离地球约1720光年,年龄约为6.3-6.6亿年,由威廉·赫歇尔于1788年发现。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344472/?q=NGC%202281;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5oi17z/0/


                IP属地:福建123楼2023-01-29 13:56
                回复
                  NGC 2282又称IC 2172,是位于麒麟座的反射星云(NGC 2282亦可能指代星云中的疏散星团)。根据分光光度分析,NGC 2282距离地球约1.65kpc(约54000光年),跨度约5光年。NGC 2282在天球上是一个半径为3.15角分的反射星云,被位于其尘埃环境中的年轻星团 OCL 535.1照亮,根据光学和近红外色度图的分析,星团的年龄估计在2-5百万年之间。NGC 2282作为分子云与嵌入式星团复合体,是一片活跃的恒星形成区,约有数千个太阳质量。图片由亚利桑那大学莱蒙山天文台舒尔曼望远镜拍摄。


                  IP属地:福建124楼2023-01-30 13:34
                  收起回复
                    NGC 2287又称小蜂巢星团,位于大犬座的疏散星团,是一个梅西耶天体,编号41。M 41距离地球约2300光年,星团直径约为25-26光年,年龄约为1.9亿年,预计其解体前寿命在5亿年左右。M 41在天球中的大小跟满月差不多,位于天狼星正南方约4度,包含约100颗恒星。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ufauph/0/https://www.astrobin.com/334106/0/


                    IP属地:福建125楼2023-01-31 13:35
                    回复
                      C/2022 E3 (ZTF),是一颗来自奥尔特云的长周期彗星,于2022 年 3 月 2 日由ZTF的加州1.2 米施密特望远镜发现。该彗星于2023年1月12日到达近日点,距离太阳1.11AU。将于2023年2月1日到达近地点,距离地球0.28AU。届时,E3彗星的亮度将可能达到5等,接近人眼目视观测的极限,位置在北天极附近。彗星轨道模拟器:https://theskylive.com/3dsolarsystem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57vepp/B/,拍摄日期是2022年12月19日,图片中彗尾左侧宽而短的光晕是彗星的尘埃尾,尘埃尾是彗星受太阳辐射压力沿着其轨道方向留下的尘埃物质;右侧窄而长的是彗星的离子尾,离子尾是彗星物质被太阳紫外线辐射电离的结果,指向彗星附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vi1m33/B/,拍摄日期是12月24日。图三图源:https://twitter.com/Komet123Jager/status/1615654123805745152/photo/1,拍摄日期是2023年1月17日。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强烈太阳风导致彗星的离子尾出现了断裂现象。图四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tbi61a/?q=E3&camera=,拍摄日期是1月20日。图五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07qt67/?q=E3,拍摄日期是1月26日。图六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4v7jlw/B/?q=E3&camera=,拍摄日期是1月28日。彗尾角度随着彗星的轨道运动而改变。






                      IP属地:福建126楼2023-02-01 14:05
                      回复
                        LEDA 2046648,位于武仙座的Sc型漩涡星系,距离地球约10亿光年,退行速度约为24573Km/s。图片是韦伯望远镜在进行近红外成像仪与无狭缝光谱仪(NIRISS)的调试中,为观察一颗白矮星而拍摄的,于1月31日发布,LEDA 2046648是位于图像下方的大型旋涡星系。


                        IP属地:福建127楼2023-02-02 13:33
                        回复
                          NGC 2292与NGC 2293,位于大犬座的相互作用星系对,二者皆为透镜状星系,距离地球约1.2亿光年,于1835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NGC 2292/2293星系对直径约为16万光年,是一对处于合并早期的星系,LGG 138 星系群的一部分。科研人员在NGC 2292/2293星系对的周围,发现了两层中性氢环状气体结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0亿倍,直径约为30kpc。气体物质以200 km/s 的线速度环绕该星系对圆周运动,且它们的视向速度保持一致。关于环的成因,一种解释是星系对吸积附近LGG 138 星系群的另一个星系NGC 2295,另一种解释是两星系合并时的潮汐扰动。两星系最终将合并成为一个大型椭圆星系。图片由哈勃于2020年拍摄。(PS:NASA说像万圣节的南瓜,个人感觉像极了煎蛋,不过是双黄蛋...)


                          IP属地:福建128楼2023-02-03 13:54
                          收起回复
                            NGC 2295,位于大犬座的Sab型旋涡星系,于1835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距离地球约1亿光年,退行速度约为1632km/s,位于NGC 2292-NGC2293星系对的西侧。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8ek10a/?q=NGC%202295,三者在图像的右上方。


                            IP属地:福建129楼2023-02-04 13:18
                            收起回复
                              LP 145-141又称LAWD 37,位于苍蝇座,是距离太阳系15光年的一颗孤立的白矮星,是已知距离太阳系第四近的白矮星。预计其前身星在主序阶段约有4.4倍太阳质量,并在10亿年前燃烧殆尽。图片由哈勃拍摄,于2月2日发布。天文学家利用引力微透镜原理,使用哈勃望远镜(HST)精确测量LAWD 37在其背景恒星前方经过时,微透镜效应给背景恒星位置带来的偏离,进而计算出LAWD 37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56%。这是人们首次直接测量一颗孤立白矮星的质量,过去所采取的测量是利用白矮星所在的双星系统的恒星运动数据得到的。这次测量的偏离结果比1919年爱丁顿在西非日全食测量出的恒星进动结果小625倍,后者是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实验证明,而爱因斯坦当时并不认为同样的实验可以运用在太阳以外的恒星上,因为这需要非常精确的观测手段。(PS:在介绍LEDA 2046648时,所提到的韦伯望远镜(JWST)正在观测的白矮星也是这颗。JWST可以利用名为“平行观测”的手段,利用无狭缝光谱仪(NIRISS)与近红外相机 (NIRCam)同时对两个不同的目标进行观测。)


                              IP属地:福建130楼2023-02-05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