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成吧 关注:11贴子:179
  • 1回复贴,共1

关于阿成老师

收藏回复

  • 203.86.55.*
最近一直在读阿成老师的文章,提起阿成往往有些读者会认为是写《棋王》、《树王》、《孩子王》的阿城,其实不然。两者截然不同。
认识阿成是读了《年关六赋》,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或许一样。前者阿成叫王阿成,是东北哈尔滨《小说林》、《诗林》的总编,并且是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获奖作品是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除此之外还获得其他一些奖项,我不详细介绍了。反正阿成老师称得上是一位大师级的作家了,我一直这样认为。
读阿成老师的小说第一感觉,并不觉的多精彩。但回头认真一品咂,感觉味就出来了。并且这种味越品咂越浓。像短篇小说《活树》、《空坟》、《东北吉普赛人》等等,都是一些相当不错的小说,乃至近期出版的《秀女》、《上帝之手》、《浪漫的故事》等等。
阿成老师的短篇小说,篇幅不是很长,不像一些作者没话找话,拉长一点再拉长一点。没意思。
曾经我记得已故作家汪曾祺先生就说过差不多这样的话,意思应该差不多。
阿成的文章,我一直在读。近期在网上费了很大劲,找到了阿成的几篇小说,我高兴了好几天。其中有《菜市口》,我认为这一篇算不上小说,应该是一篇随笔或者散文。其中还有《小导游》《蓝色金抢雨社区》《榆树饯车站》《体检》《战士讲述》《流亡者社区的雨夜》《郎乡》《纸风车》《脆弱的人》《浪漫的故事》《鲫鱼》《追忆1936》《我所知道的德北》,其次还有一篇《韩国印象》一篇《红色之旅》,红色之旅应该算一篇游记间或随笔什么的。其次呢还有一篇《走进千手千面的女神》,这是一篇阅读感受,随后一篇是《我的阅读观和小说观》和《21世纪百姓心愿》。
再有就是一篇阿成的大丫头,王若楠写的一篇关于她爹的印象记,名字叫《阿成侧记》。
今天晚上,才断断续续的差不多读完,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篇《走进千手千面的女神》和《我的阅读观和小说观》这两篇读书感受。其中阿成说到,“我拿起笔来写小说,坦率的说,并不大关心小说的新颖。我只关注那些生活还清贫,或者处境不妙,屡遇坎坷的那一部分人。我凝视他们时,眼睛里充满了同情和爱”。的确像阿成老师所说的一样,读他的小说我确确实实能够感受的到,也能够看的出,阿成老师真的是一位平民的小说家。在2004年昆仑出版社出版的阿成老师的小说集《哈尔滨故事》中,阿成在自序中就这样说到,“或许命该如此,我一直深深的同情与理解我周围的那些小人物。好在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当中不断的发生一些令人愉快的事,像恋爱、婚姻、发点小财、突然在电视上露一下脸、中了一次彩票,一些妙不可言的趣事等等。但是,我作为一个平民小说家,我必须用小说去安慰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看到生活之美,让他们为自己的、哪怕是一丁点的成绩而感到自豪”。
作为平民小说家的阿成老师,用他的小说将普通的平民生活,描绘的有滋有味。而且在他小说的整体意蕴中,孕育着阿成老师的平民化立场,更充满了浓厚的激情、柔情和抒情。
在结束这篇短文时,我想用阿成老师的一段话来收尾,我们还是听听阿成老师怎样说的,“我小说里的人物,差不多都是普通的平民,让我写一个叱咤风云的斗士,我不可能行。坦率的说,谁在叱咤风云,谁在风骚独领,对相当多的平民来说,并不十分的重大,他们或许固执的认为,他们该怎样生活还得怎样生活。他们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信念。这不能说他们麻木,缺乏激情,绝对不是,恰恰相反,他们对平凡的生活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他们非常热爱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极普通的生活。他们又像遍布在原野上的草一样,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但在我看来,这些草更像一根根钢针,只要你一脚踩上去时,才能感到被扎的疼痛。我想,作为一个作家,阿成差不多也是一个这样的人物。他不是一杆大旗,或者千钧棒,或者浑身挂满各种响器的综合性乐手,模特,他仅仅是一根普普通通的针,是在用锋利的针头,将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五颜六色的碎布片儿,连缀起来,做一件好看的工艺品,供平民欣赏,把玩,使甩手无边的普通生活增加一缕温馨的色彩”。
“我几乎是含着孩子般的泪水,将从苦难中榨取出欢乐、愉悦和滋润,熬制成一根根蜡烛,并点燃它们,再将它们摆放在通往天国的大道上,用摇戈的烛光,将凹凸不平生命路程,幻化为动人的坦途,为历经磨难的生命谱写一支轻松的歌”。
                           2006.12.5夜东大桥居



1楼2010-06-27 14:20回复
    阿成的生活充满了传奇。他的叙述神出鬼没。


    禁言 |2楼2010-07-05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