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吧 关注:485,329贴子:7,702,788
  • 10回复贴,共1

转自“香水圈终极困惑:大牌太贵,国产不香?”节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3、贵有贵的道理
对老牌香水权威的挑战,最早来自于成分党的崛起和代工党的不平。
祖马龙的热门款蓝风铃,30毫升要610元,一瓶50毫升的芦丹氏,售价近1000元,年轻的消费者既吃力也感到困惑。
代工党在互联网ODM模式流行后,开始追溯同一家香水工厂出来的多种品牌和差异定价;而刨根问底的成分党开始对着配料表一一向上游香精香料公司询价。

在一篇流传甚广的图片里,这样描述迪奥花漾甜心的价格组成。关税和营业税合计35%,制造商和销售商利润占比20%,广告8%,而最刺眼的是原材料成本,只占据2%,15.6元。
且不说这个估算到底对不对,但在以强营销为行业属性的美妆和香水行业,只依靠原料成本来判断产品总成本显然缺乏基本常识。从原料采购,到研发生产,再到包装设计,分销零售,这个成熟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它足以匹配的价值。
拿成分党眼中最有力的证据「原料」而言,天然原料本就珍贵,且价格高昂。
日本香水协会常任讲师榎木雄作在《你不懂香水》一书中谈到,香水中使用的大马士革玫瑰,每一朵都是靠人工采摘的,由于玫瑰的香气会因为气温而消散,所以采摘时间仅限于黎明到上午。萃取1千克大马士革玫瑰精油需要花费5吨花瓣,因此价格极为昂贵。
大火的Le Labo香水品牌创始人佩诺特也佐证了玫瑰原料的昂贵,以Le Labo的玫瑰31为例,在格拉斯手工采摘的玫瑰花瓣,每公斤售价几十万美元,「几乎没有规模经济效益」。


IP属地:云南1楼2022-11-01 16:35回复
    植物性香料之外,采集自麝香鹿的麝香、抹香鲸的龙涎香、灵猫的灵猫香和海狸的海狸香四类动物性香料,也因为后期的禁止捕杀麝香鹿和捕鲸限制而越发珍贵。
    和天然香料供应量不足相对的,是世界范围内对香水需求量的增加。每天有超过300种新香水问世,而每款香水的发行量往往多达几万、几十万瓶。而部分合成香料因为具有稀缺性,价格有时还高于天然香料。
    原料之外,作为「香水灵魂」的调香师,培养起来并不容易。上海香料研究所所长肖作兵教授指出,在法国、美国、德国和瑞士等国家,培养一个好的调香师需要7-10年。
    知乎用户Rita W指出,好的调香师可遇不可求。「一瓶真正的香水从最初的灵感到最后的成品,要经历数以百次(不排除千次)的反复修改和尝试,最后才能定稿,而成为呈现在你面前的那一小瓶。」
    这是一个古朴而繁琐的过程,每一种原材料的选取和比例都要求极其精准。商业化的品牌这一块也许可以稍微节约一些时间和功夫,但沙龙香大多愿意标榜自己是传统的调香方式。任何手工产品在规模量产的时代,都是奢侈的。
    研发阶段的调香之外,进一步的生产和测试也意味着烧钱,这是规模化的成熟品牌,也就是大厂才有能力做的事情。
    知乎用户执萍翼从制药角度解释了成本的出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验要达标,所使用的设备和检测手段自然也要烧钱:比如生产要自动化流水线,部分厂房要达到GMP标准。
    这就是为什么小型代工厂很难做出实力过硬的香水,代工党对高端精品香水价格的指责,缺乏了对研发、测试和生产过程的考虑。


    IP属地:云南2楼2022-11-01 16:37
    回复
      04、一个新兴香水产地该如何崛起
      理解了香水的价格组成,就很容易明白,香水真正的贵,还是在于成熟品牌的质量保证、香味创意和品牌溢价。
      这就解释了文章一开始所说的触香心理,它更像是一层被包裹的珠光宝盒,而你拥有了打开匣盖的钥匙。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在总规模接近300亿的中国香水市场,欧美香氛品牌表现出了极为强势的占据地位。尽管中国香水市场创业者众,但定位和定价都集中于中低端,还不能真正撬动欧美集团稳固的城墙。
      在新中国的香水历史上,最早与法国合资组建的专业香水公司南京巴黎贝丽丝创立于1988年2月,尽管拥有贝丽丝PARIZINO、望ONE等多个香水品牌,但一直在年轻人群体里没什么水花。
      而后期的香水赛道里,鲜有种子选手跑出来。「气味图书馆」倒是以香水起家的,但后期向家居、个护领域拓展,并未在香水这一品类上达成深耕,新锐香水品牌AROMAG创始人曾鸿认为,这是「市场上还没有形成有高度品牌认知的国内香水品牌」的原因之一。
      如果曾鸿有机会当面和气味图书馆的创始人娄楠石对话,他或许可以听到对方的另一种想法。
      娄楠石走的是弯道路线,侧面战场。她认为香水市场有前景但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增长。而如果以香为引子,打造一款嗅觉品牌,用包括精油、蜡烛、护手霜在内的香氛产品形成交叉而分离的矩阵用户体系,或许是侧面赢过欧美大牌的最佳策略。
      但更多的国内香水创业者,决定从高端香水线上正面突围。
      在今年的美博会上,关于香水的话题讨论里,行业参与者几乎一致同意,国产香水需要有瞄准高端的意识,通过品牌高溢价在香水市场中突围。
      从零开始的新创品牌打响名气没有那么容易,供应链上的被动也让生产难上加难。


      IP属地:云南5楼2022-11-01 16:42
      回复
        「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我想做一支售价50块的香水,国内可能有1000家工厂都可以,但如果想做一支1000块钱的香水,想要香水瓶子和喷头(喷雾的细腻程度)达到国际一线的精细,在国内能做的供应商可能不到5家。」
        即使找到这样的优质供应商,产能也是问题。
        香水品牌时光馥创始人傅杰妮也谈到一个起订量的问题。目前部分国内香水工厂的确是在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但这部分有工艺的工厂却很难分出产能来留给新创品牌。
        这个很好理解。
        一个工厂全年的产能是有限的,而且产能大多也是根据已经接到的大牌订单早就调整好了,很难切割出来一部分给新人。这和特斯拉没法量产是一个道理,所以马斯克要来中国建工厂。
        对想要高端突围的香水人而言,不仅要面对供应链上的被动,还要背负整个行业的骂名。
        从香水生产制造商逐利的角度,一款大牌香出来,马上就有味道相仿的平替出现。香水的供应链反馈比起其他行业算快的,价格低廉的香水马上就会挤占一部分市场。而国产香水也很容易在此过程中被扣上「抄袭」的帽子。
        而前面也提到了,一个好的调香师培养漫长。但我国大陆地区唯一在本科阶段开设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院校,仅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所。
        从更上游的原料来看,香料香精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与洗涤用品、食品、纺织、皮革和造纸等,在全球近6000种香料中,我国自主研发不足10%,尤其是高端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而对于广泛使用的香茅、柠檬味香精原料,竞争激烈又使得原料商不断压价。
        而不够透明的香精业态,对独立调香师来说,又是一层打击。
        在这样的循环里,中国香水业发展的车头很难被拽动。一方面,下游的消费者缺乏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另一方面,上游供应链和品牌之间都在暗暗承压。
        矛盾一天不解决,世界就很难认可Made in China的香水。
        如同世界对法国香水的认可一样,一个好的香水原产地形象,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有认真做事的人和认真对待的态度,用背后的底线和尊严去支撑整个品类。
        这才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香水产地崛起的症结所在。


        IP属地:云南8楼2022-11-01 17:13
        回复
          度娘自动吞楼很严重。
          喜欢看长文,每个人有侧重的关注点,有不同的理解。短文不一样,涉及的知识面相对少。
          并不是喜欢做断章取义的事,原文太长。
          相对于原文中特意提到“成分党”,“代工党”。 以“品牌党”为主要内容,
          从中就不难发现,香水其实也有思路,比如说:香水可以 “造假者”(商人),“可自制自用”,等等


          IP属地:云南9楼2022-11-01 17:25
          回复
            原文,
            https://www.dahebao.cn/news/1563882?cid=1563882


            IP属地:云南10楼2022-11-01 17:30
            回复
              up,转的好贴。但是有些话不一定深信,因为过多站在为“品牌” 说话的立场


              IP属地:云南11楼2022-11-08 15:11
              回复
                这个贴是没人看得到还是没有个敢回复的?


                IP属地:云南12楼2022-11-11 21:35
                回复
                  看完了,专业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12-19 18: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