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分之一呢。这一段是战况建议配上地图看===================
1756年8月[28日]→【29日才对】,早已做好精心准备的腓`特`烈`二`世决定先发制人。他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对普`鲁`士南部的萨`克`森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引发了七年战争。(酱油萨……这也太酱油了)招架无力的萨`克`森军队被迫于10月15日缴械投降。奥`地`利派布劳恩元帅领军前往支援,与普军在洛沃西采激战,但未能挽回萨`克`森的败局。
1757年4月,腓`特`烈二世再次挥军南下,进军波`西`米`亚。波`西`米`亚在今捷`克地区。普军一路势如破竹,围困了波`西`米`亚首府布`拉`格。但奥`地`利军队毫不示弱。(看吧这就叫互攻(不对)动画组明显弱化了少爷,其实那时候他们是(打得)难舍难分的各有胜负)六月,道恩元帅指挥奥军在科林之战中重创普军。与此同时,法`国军队在埃斯特列元帅指挥下占领了黑`森、卡`塞`尔和汉`诺`威(酱油们辛苦了!~),向普`鲁`士边境大力推进。腓`特`烈二世面对数量占优势的对手,放弃了波`西`米`亚调头迎击法军。而俄`国军队趁机攻入东`普`鲁`士,瑞`典军队在普属博`美`拉`尼`亚登陆,奥军也追击进入西`里`西`亚,形成对普`鲁`士的围困。11月5日腓`特`烈二世在四面受敌的情形下在罗`斯`巴`赫战役中孤注一掷,在他的骑兵司令官冯•赛德雷茨的帮助下仅用90分钟就击败法军(……法叔你比酱油还酱油!),以损失500人的代价消灭法军7000余人,又乘胜追击把法军赶出了边界。随后,腓`特`烈二世调遣4万精兵急行军进入西`里`西`亚,在12月5日的洛伊滕战役中大败奥军,以损失6500人的代价歼灭奥军27000人,显示了腓`特`烈二世杰出的军`事才能。
随后,虽然1758年奥法俄同盟发动军队近32万人(相当于普军的两倍)但因为缺乏全局性的战略观念,行动缺乏统一和配合,所以未能发挥优势。当俄军攻占东`普`鲁`士,一路西进直逼普`鲁`士腹地的时候,奥`地`利和法`国却在西`里`西`亚和萨`克`森一味消极防御给普军创造了集结兵力、与俄军单独作战的条件。在屈斯特林城附近的措恩多夫村,普军与俄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双方损失惨重,俄军被迫撤退。此时的普`鲁`士越战越勇,腓`特`烈名声大振。
然而,1759年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年。俄奥联军吸取教训,协同作战,会师法`兰`克`福,直逼普`鲁`士首府柏`林城。(我不想All普但这状况是怎么回事——)8月[21日]→【12日吧!】,普军与俄奥联军在库纳斯多夫展开了七年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俄奥联军以两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使普军的五万人马死伤近半、从此实力大降。
到了1760年,连年征战的普`鲁`士国库空虚,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近,心有余力不足了……(喂喂!)。又逢俄奥法三面夹击,俄军还一度攻占了普`鲁`士的首`都`,柏`林。军力不足的腓`特`烈二世只剩下了招架之功,陷入了苦撑危局的窘境。
1761年,笼罩在普`鲁`士上空的阴云仍未散去,普军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丝毫改变。俄奥联军不仅攻占了南西`里`西`亚等大片领土,并且经过长期围困终于攻克了科`尔`贝`格(话说这是哪儿?),使柏`林再次告急。与此同时普`鲁`士的主要盟友英`国发生了意外的政坛变故,普`鲁`士的处境可谓雪上加霜。在1761年10月的英`国议`会`大`选中,一直极力支持普`鲁`士的老威廉•皮特被迫辞去国务大臣的职务。正是因为他的坚持,英`国才始终如一地资助普`鲁`士。皮特辞职后英`国政<<<哎呀大闸蟹什么的最讨厌了>>>府中断了对普`鲁`士的财政援助。(……我理解你!(拍了某一人乐)普`鲁`士军队几乎陷入了绝境。正当腓`特`烈二世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个戏剧性的事件挽救了霍`亨`索`伦家族的命运。
1762年1月5日,沙`俄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病逝,她的外甥彼得三世继位。彼得三世的母亲是彼`得`大`帝的女儿,而他的父亲是一位德`意`志亲王。从小在[德`国]→【这时候应该叫德`意`志`兰比较合适,统一以后再称德`国】长大的彼得十分怀念普`鲁`士,对腓`特`烈二世更是推崇倍至。他登基后立即宣布退出战争,把俄`国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还给普`鲁`士,并同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竭力想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的瑞`典也因此退出战争,与普`鲁`士签订了和约。普`鲁`士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整个事件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被后人称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阿勃!你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