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李律吧 关注:2贴子:29
  • 0回复贴,共1

网上被辱骂怎么办?网络侵权怎么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侮辱既可能是通过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明确表达的嘲笑、辱骂等的侮辱,也可能是通过特定行为表达的侮辱。诽谤是对事实的捏造或者歪曲。
其次,这里需要区分名誉权和名誉感的概念,名誉权是指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其客体是名誉。而名誉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其实际是个人对自我价值的主观感受。也即,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当个人的社会评价受到损害才有可能构成名誉侵权,而个人自身的主观评价不属于客观的社会评价,不纳入名誉权的保护范围。因此,名誉感受损不代表名誉权受到侵害。
网络侵权、被辱骂的两种表现方式侮辱和诽谤!
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语言、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意识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是以上几种方式的混合。
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诽谤是指侵权人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也就是散布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事件来诋毁他人的名誉,而侮辱,则有可能散布的是真实的内容。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
1.在面对这种侵权行为的时候,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及具体我们的名誉特点,采用多种因素综合考量,以增强法律效果给予对方行为否定性评价的作用。
2.在诉讼准备中,对某些事实举证责任分配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搜集提供相关证据,以免因举证不利承担败诉后果,毕竟诉讼当中证据为王。
3.在生活工作中,要意识到自由和规范的合理边界。在无法判断真伪言论时候切勿跟风和冲动,总之是要谨慎言行。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11-21 20: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