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记得从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给我买了《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儿童版读物,我从幼儿园开始会认字起,就一直抱着这两本书不断的翻看,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也从不觉得厌烦,正因为小时候受到了环境的熏陶,从上小学起,我就深深地迷恋上了诗词歌赋,当时我们小学每周都有固定的诗词赏析课程,也有专门的教材,里面一共一百首诗词,在别的小朋友都在为每次上课前的考背发愁时,我已经早就能够将书中的诗词背的滚瓜烂熟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诗词就是曹操的《短歌行》,说来惭愧,因为当时年幼的我看着书上一行行陌生的作者姓名,唯一一个认识的便是 东汉/曹操
当时我很吃惊,想道:“曹操居然也会写诗?”“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看的小人书上面的那个曹操?”于是,我怀着无比的期待,等待着老师讲到这首诗的那天。
终于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讲到了这首诗,这个曹操,果然就是小人书中的曹丞相!
在我期待着这首诗究竟讲了曹操什么邪恶的用意时,老师却讲到,这首诗是曹操为了求贤所做的诗词,而且在讲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时,老师更是讲解说这是曹操对于投奔他的人才表达感谢,彼时年幼的我,对于书中人物的认识并不深刻,我听了老师的讲解,感到大为吃惊,在我的印象里,曹操就是一个凶恶狡诈的恶人,恶行简直罄竹难书,怎么可能对于人才这么恭敬,这不应该是刘备刘皇叔才有的品德吗?年幼的我曾经因为这件事把自己搞得大为光火,因为实际上的曹操,似乎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浅薄,随着年龄的增加,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越来越多,对于曹操,既看到了无数的赞美,也听到了无数的批判,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我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直到我看到了鲍国安老师的曹操。
我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在过年串亲戚时,偶然在别人家里看到了正在播放老版《三国演义》的电视,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三国演义》居然被拍成了电视剧!
当时正播放着赤壁之战前夜曹老板大宴群臣的画面,我一下就被画面中那个金盔金甲大红袍的男人吸引住了,他手持长槊,在众人的簇拥下正在唱着那首熟悉的《短歌行》,优美的音乐,中气十足的唱腔和能够完美托起这两项的无可挑剔的表演让我一下就入了迷,回家之后我就缠着父母打开电脑,在电脑上搜出了《三国演义》,立刻看了起来。
当时我很吃惊,想道:“曹操居然也会写诗?”“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看的小人书上面的那个曹操?”于是,我怀着无比的期待,等待着老师讲到这首诗的那天。
终于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讲到了这首诗,这个曹操,果然就是小人书中的曹丞相!
在我期待着这首诗究竟讲了曹操什么邪恶的用意时,老师却讲到,这首诗是曹操为了求贤所做的诗词,而且在讲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时,老师更是讲解说这是曹操对于投奔他的人才表达感谢,彼时年幼的我,对于书中人物的认识并不深刻,我听了老师的讲解,感到大为吃惊,在我的印象里,曹操就是一个凶恶狡诈的恶人,恶行简直罄竹难书,怎么可能对于人才这么恭敬,这不应该是刘备刘皇叔才有的品德吗?年幼的我曾经因为这件事把自己搞得大为光火,因为实际上的曹操,似乎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浅薄,随着年龄的增加,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越来越多,对于曹操,既看到了无数的赞美,也听到了无数的批判,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我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直到我看到了鲍国安老师的曹操。
我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在过年串亲戚时,偶然在别人家里看到了正在播放老版《三国演义》的电视,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三国演义》居然被拍成了电视剧!
当时正播放着赤壁之战前夜曹老板大宴群臣的画面,我一下就被画面中那个金盔金甲大红袍的男人吸引住了,他手持长槊,在众人的簇拥下正在唱着那首熟悉的《短歌行》,优美的音乐,中气十足的唱腔和能够完美托起这两项的无可挑剔的表演让我一下就入了迷,回家之后我就缠着父母打开电脑,在电脑上搜出了《三国演义》,立刻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