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简述了紫砂泥料的分类情况,那么这一篇我们深入了解下其组成因子,从而能更科学的了解紫砂泥料。
下面简要说一下紫砂矿的矿物组成及化学组成 宜兴紫砂泥的矿物组成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石英碎屑、白云母、褐铁矿、游离铁氧化物及黏土矿物等。原料的矿物组成,决定着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我们常说紫砂矿的变化是非常广泛的,影响因素也是复杂多种的,同一种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例如,氧化硅若以不同的结晶形式——游离态(泥料中的游离石英)和结合态(黏土分子中的氧化硅,长石中的氧化硅)存在,其作用和性质就不一样,泥料中各种组成的物理状态,如粉碎细度、混合的均一性、泥料陈腐的时间长短、包括制壶匠人的捶打等诸多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总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再来说说紫砂泥料化学组成以及含量范围 用化学元素形式来表示不同矿料的差异,化学成分的不同,不仅使坯体在烧成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在烧成以后,也会使坯体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 二氧化硅(SiO2)50%~70%、三氧化二铝(Al2O3)15%~30%、三氧化二铁(FeO3)1%~9%、氧化钙(CaO)1%以内、氧化镁(MgO)1%以内、氧化钾(K2O)3%以内、氧化钠(NasO)1%以内、二氧化钛(TiO2)1%以内等,也含有微量元素锰、钡、擦、钒、铬、销、锌、钻、镍、磷等当然不同种类的矿,以上成分的占比也不同。
以上元素起到的主要作用如下: Sio2(二氧化硅):在泥质中以砂状石英的形态存在,起作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黏土在高温下生成莫来石,成为紫砂壶的骨架,另一部分,则与长石中的碱土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生成玻璃物质,填充于胎体的骨架之间,同样提高紫砂壶胎体的机械强度和成品率,如果SiO2含量过大,会降低热稳定性,减少可塑性、粘结力、收缩率。也就是二氧化硅是泥料骨架的衡量指标,含量高其做壶过程中不容易塌,同样的其表面较稳定,那么成品率也高,但是如果含量过高,那这款泥料就太“酥”,粘性太低,也不好成型。
Al2O3(三氧化二铝):中性氧化物,主要与硅在高温下生成莫来石,成为胎体的骨架,提高成品壶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氧化铝能提高烧成温度,扩大紫砂壶的烧结范围,在20%左右,烧成温度变化不大,若低于15%,则会明显降低烧成温度,缩小烧结范围,降低热稳定性,总之三氧化二铝对于温域范围有很大影响因素。
Fe3O2(三氧化二铁):一种红褐色或猪肝色着色氧化物,随着含量的多少、组成的不同和烧成气氛的不同,能使紫砂壶呈黄色、青色、灰色、红色等。另外它还有较强的助熔作用,能降低紫砂壶的烧成温度,也是矿料中的矿化剂,能促进烧结。
TiO2(二氧化钛):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气氛中烧制呈黄色(本绿多呈米黄色的原因就在此)换句话说TiO2的多少影响成品壶的颜色。所以金属氧化物里,和朱泥加铁红粉一样,要使得段泥颜色纯、亮、嫩、就会额外加氧化钛。
CaO(氧化钙):金属氧化物,高温下能与二氧化硅形成低共熔物—一偏硅酸钙(CaO·SiO),也起到助熔作用,降低还料烧成温度,增加坯料的致密度,提高紫砂壶的机械强度。还原气氛下,CaO可以增强Fe3O2的着色作用,在捂灰和还原烧中起到作用。
MgO(氧化镁):金属氧化物,在紫砂壶的烧制过程中,与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发生反应,生成熔点较低的堇青石,减小紫砂壶的膨胀系数。 K2O(氧化钾):金属氧化物,易溶于水,且熔点低,是陶瓷坯、釉的主要熔剂,能降低烧成温度。还能熔融部分二氧化硅形成玻璃相,填充于胎体的骨架之间,加速莫来石成长。
那么我们大致了解了他的矿物及化学组成,我们在面对一种泥料时,分析紫砂泥中的主要成分,以各种氧化物在做成紫砂壶进窑烧制起到的作用,这样就更好地,更加科学地理解紫砂泥料变化的复杂性。
下面简要说一下紫砂矿的矿物组成及化学组成 宜兴紫砂泥的矿物组成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石英碎屑、白云母、褐铁矿、游离铁氧化物及黏土矿物等。原料的矿物组成,决定着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我们常说紫砂矿的变化是非常广泛的,影响因素也是复杂多种的,同一种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例如,氧化硅若以不同的结晶形式——游离态(泥料中的游离石英)和结合态(黏土分子中的氧化硅,长石中的氧化硅)存在,其作用和性质就不一样,泥料中各种组成的物理状态,如粉碎细度、混合的均一性、泥料陈腐的时间长短、包括制壶匠人的捶打等诸多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总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再来说说紫砂泥料化学组成以及含量范围 用化学元素形式来表示不同矿料的差异,化学成分的不同,不仅使坯体在烧成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在烧成以后,也会使坯体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 二氧化硅(SiO2)50%~70%、三氧化二铝(Al2O3)15%~30%、三氧化二铁(FeO3)1%~9%、氧化钙(CaO)1%以内、氧化镁(MgO)1%以内、氧化钾(K2O)3%以内、氧化钠(NasO)1%以内、二氧化钛(TiO2)1%以内等,也含有微量元素锰、钡、擦、钒、铬、销、锌、钻、镍、磷等当然不同种类的矿,以上成分的占比也不同。
以上元素起到的主要作用如下: Sio2(二氧化硅):在泥质中以砂状石英的形态存在,起作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黏土在高温下生成莫来石,成为紫砂壶的骨架,另一部分,则与长石中的碱土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生成玻璃物质,填充于胎体的骨架之间,同样提高紫砂壶胎体的机械强度和成品率,如果SiO2含量过大,会降低热稳定性,减少可塑性、粘结力、收缩率。也就是二氧化硅是泥料骨架的衡量指标,含量高其做壶过程中不容易塌,同样的其表面较稳定,那么成品率也高,但是如果含量过高,那这款泥料就太“酥”,粘性太低,也不好成型。
Al2O3(三氧化二铝):中性氧化物,主要与硅在高温下生成莫来石,成为胎体的骨架,提高成品壶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氧化铝能提高烧成温度,扩大紫砂壶的烧结范围,在20%左右,烧成温度变化不大,若低于15%,则会明显降低烧成温度,缩小烧结范围,降低热稳定性,总之三氧化二铝对于温域范围有很大影响因素。
Fe3O2(三氧化二铁):一种红褐色或猪肝色着色氧化物,随着含量的多少、组成的不同和烧成气氛的不同,能使紫砂壶呈黄色、青色、灰色、红色等。另外它还有较强的助熔作用,能降低紫砂壶的烧成温度,也是矿料中的矿化剂,能促进烧结。
TiO2(二氧化钛):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气氛中烧制呈黄色(本绿多呈米黄色的原因就在此)换句话说TiO2的多少影响成品壶的颜色。所以金属氧化物里,和朱泥加铁红粉一样,要使得段泥颜色纯、亮、嫩、就会额外加氧化钛。
CaO(氧化钙):金属氧化物,高温下能与二氧化硅形成低共熔物—一偏硅酸钙(CaO·SiO),也起到助熔作用,降低还料烧成温度,增加坯料的致密度,提高紫砂壶的机械强度。还原气氛下,CaO可以增强Fe3O2的着色作用,在捂灰和还原烧中起到作用。
MgO(氧化镁):金属氧化物,在紫砂壶的烧制过程中,与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发生反应,生成熔点较低的堇青石,减小紫砂壶的膨胀系数。 K2O(氧化钾):金属氧化物,易溶于水,且熔点低,是陶瓷坯、釉的主要熔剂,能降低烧成温度。还能熔融部分二氧化硅形成玻璃相,填充于胎体的骨架之间,加速莫来石成长。
那么我们大致了解了他的矿物及化学组成,我们在面对一种泥料时,分析紫砂泥中的主要成分,以各种氧化物在做成紫砂壶进窑烧制起到的作用,这样就更好地,更加科学地理解紫砂泥料变化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