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情况介绍
Hello,大家好,这是我的第一篇公众号。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呢是因为网上对这个专业的介绍非常少,之前在知乎上也有很多师弟师妹咨询我关于专业的问题,所以我想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心得跟大家聊聊,让后来者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毕业于东北一所医科大学,研究生和本科都在同一所大学,20年毕业,如今已经两年半了。谈谈当初是怎么进入这个专业的吧,其实呢完全是阴差阳错,当年我的高考分数不太高,当时正好赶上我们学校这个专业补录,因为我们学校在省内还是口碑非常好的,所以家人建议我试试,结果一下就录取了,就这样读了四年本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又考研念了三年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二、专业介绍
首先,说说这个专业的特点吧,依据我的经验就是这个专业是一个学“屠龙之术”的专业,工作以后我经常讲“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怎么当裁判员,工作之后却是当运动员,而且发现现实中裁判的规则根本和我们学的不一样”,复合型、全面性、宏观性是我对这个专业的概括。
其次,说说专业开办的情况,其实现在几乎所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又一次碰到一个广西的朋友,他说他是右江民族医学院这个专业毕业的,我就非常吃惊。从排名来说,华科同济医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应该是毫无疑问这个领域内的前三,我们学校排名也比较靠前,因为是第一批卫生部的干部培训班背景,所以底蕴和历史还是在的,不过这两年也因为东北地区的整体衰落而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知道有一些科研能力比较强的老师都选择去了南方待遇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学校,哪怕这些学校目前的专业水平远比不上我们学校。
第三,说说课程设置,这个专业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会有不同,但基本都会涉及高数、医学基础、内外妇儿等专科、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医学等,这就是我说的这个专业的复合型所在,基本目标就是培养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管理学人才。我们学校相对来说医学课程的时间不长,要求不高,工作之后认识了几个华科毕业的同事,听闻他们学校的课程压力很大,基本上临床专业的基础课都要学,比如生理生化之类的,而这些在我们学校都是选修课。
第四,重点说说考研。“一定要考研,一定要考研,一定要考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结合自己和周边人的经历来说,这个专业只有具备研究生学历才能进入门槛,身边当初没有考研的同学工作一两年后也陆陆续续回来考研了,因为在现在这个学历内卷的时代,研究生学历真的是你去一个大城市和较好单位的门槛。考研选择呢我是建议,按照城市、学校、导师这样的顺序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和学校决定了你的就业城市的选择范围,比如你喜欢哪个城市可以努力先考到那个城市的学校,这样你就有至少三年的时间来考察自己到低适不适合这个城市,这是关乎一生的大事;其次是学校,好的学校,甚至名牌大学必然会让你未来的选择更多;最后,说一下导师,可以说导师的性格和人品直接决定你研究生生活的质量。但之所以把导师放在最后一位是因为一般研究生三年肯定毕业了,就算遇到一个恶心的导师,熬三年也肯定熬出头了,但是如果读博士,那导师就是第一位的。那如何了解这个导师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问这个导师的学生,以我的经验来说一般师兄师姐都会和你说实话,因为实在是不想看孩子们再走一次自己的弯路,至于研究方向之类的都是次要的。报考导师的选择上我建议先报大导师后报小导师,这就是逆向思维,因为大家往往都会觉得大导师竞争激烈,所以为了求稳就去报小导师,结果反倒造成竞争,如果一开始报大导师,哪怕没录取也可能有小导师可以调剂兜底,考研这个事,考上比一切都重要,但是如果你知道哪个小导师对学生很好,那就还是优先报小导师。再说一下研究生期间的规划,我知道几乎所有刚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会有一颗读博搞科研的心,但现实是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合搞科研也没有机会读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想读博那从读研的第一天就要努力,积极做准备,如果想毕业就工作,那在完成基本毕业要求的条件下,要多去实习,了解未来可能接触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环境;其次,要从自身定位,基本上研二上半学期结束你和导师就知道你是不是搞科研的材料了;第三,如果决定读博,自身也有这样的实力,那就积极争取,勇敢地向导师表达自己的愿望,抓住一切机会,尤其是现在几乎都是申请考核制的背景下,导师在招生录取时的话语权非常大,所以得到导师的支持和认可非常重要。
第五,说说就业去向,依据个人经验来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至少90%都去了医院的行政科室,所以后面的择业选择和工作建议我也会围绕这个岗位展开。还有少部分去了药企、咨询公司和高校,但是这需要你在一个发达城市或者读了博士才有机会,我身边实际接触的基本上没有。
三、择业建议
首先说一个总前提,就是应届毕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生活和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的城市决定了你的生活,选择的单位和部门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而且你在应届时的选择是最多的,最自由的,等你有工作经验了就会发现反倒被各种自己的和外界的要求限制了选择。在择业上我建议的考虑要素顺序是,城市、领导、单位。
先说城市,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这是你未来几十年生活的背景和底色,是大环境,所以我说最重要。选择城市具体而言又需要重点考虑以下要素,首先是人际关系,人是社会动物,尤其你工作以后你会发现生活会单调很多,所以在当地有对象、有朋友和家人能帮你排解非常多的孤独和寂寞,也能帮助你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其次是房价,其实刚毕业的时候我也觉得说这个因素很市侩,不过我现在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重视的问题,当你在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天天为租房搬家奔波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有自己房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是无法替代的。我是不建议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去一线城市的,当然家里有矿的除外。虽然一线城市的机会的确最多,但是对于这个专业来说,一线城市的性价比非常低,因为这个专业毕业生几乎都是去医院工作,而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工资水平是远远追不上一线城市的房价的,并且在一线城市做行政工作其实也享受不到这个城市发展带来的太多产业红利,反而要承担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所谓“深圳挣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还是挺有道理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学习经历一段,有一些积蓄再换地方,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和风险非常高,需要谨慎。再次是气候和生活环境,去外地工作以后你就会发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两句话是真的,中国各地方的气候和生活差异非常大,由此带来的文化差异也很大,个人建议选择老家省的省会或者是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这样能在自我发展和生活习惯方面取得平衡。同时稳定性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十分重要看重的一个因素,所以用人单位往往更愿意在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群体中招聘。
第二说领导,之所以把领导排在单位之前,是因为和导师一样,领导的性格人品直接决定你未来很久的幸福感,这和导师还不同,因为导师最多管你几年,但是领导管你多久可不一定,而且工作后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和领导同事打交道,所以日常工作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办公室的氛围和关系。这也是我建议大家,如果决定研究生毕业就工作,那就赶紧找机会去实习,去了解。能遇到一个大度、宽厚、有能力的领导真是人生大幸,索性我在这方面还比较幸运,工作以来换了两个单位,碰到的直属领导都是非常好的人。
第三才是单位,很多人可能奇怪,单位的平台作用不是应高非常重要吗,为啥我把它排在最后一个。这是因为,我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要树立“底线思维”。现实是,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在单位都是一个基层员工,单位发展的红利肯定会享受到,但是程度可能没有那么大,好比你在一个二甲医院当院长肯定强过在一个三甲医院当科长,之前工作时候真碰到一个科长做了这样的选择。具体到医院的选择上,我建议优先选口腔科、眼科、五官科、妇产科等专科医院,因为是专科医院,所以事情会比较少,压力没那么大,待遇也不低,甚至更高,综合来看性价比最高,但是儿童医院和精神病院除外,具体原因后面会讲;其次选综合性医院,优点在于资源丰富,自己和家人看病方便,也能接触到一些社会关系,但是这是次要的,因为你用到这种关系的时候很少,尤其是你还是一个小兵的时候,人家专家主任更不一定卖你面子,反正只要你社会地位高了,经济状况好了,哪里看病都方便,缺点呢就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竞争也非常厉害,晋升的空间会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大型三甲医院;最差的是儿童医院和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在于待遇低,工作强度还大,虽然在公众印象中儿童医院一向患者爆满,所以待遇一定不低,其实不是这样的,儿科疾病的医疗花费往往比较少,医保也没有特别的照顾政策,但是风险和压力却非常高,儿童医院虽说是专科医院,但是其学科专业齐全,其实就是“小综合医院”,需要处理的事情也非常多,甚至不亚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综合医院,所以综合来看性价比很低,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而精神病医院虽然待遇可能较高,甚至很高,但是工作环境特殊,处理情况复杂,所以也不太建议去,我当年毕业的时候也是拒绝了一家精神病医院的offer。
四、工作建议
第一,要与人为善,这是第一要义,尤其是行政工作,要懂得与人协作和换位思考。工作当中大家的位置、学识和经验等等都各不相同,自然对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看法,所以工作中有分歧很正常,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并与他人发生争执,甚至将工作分歧上升为私人恩怨,这是十分不理智的,“有话好好说”是种能力。
第二,要持续学习,就像我之前说的,真正工作以后会发现学的都用不上,一切要重新学,所以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和能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获得能力增长和发展空间。
第三,要尊重领导,曾经听过有一段好像不太正确的话“领导的指示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不执行领导的指示一定是不对的”。工作以后深以为意,领导的考量和经验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所以先执行,就算有问题,也有领导承担责任。同时,要和领导勤汇报,多请示,让领导知道你的工作进度和想法,多和领导交流既是提高自己也是促进和领导的关系。
第四,要有一个职业规划,要以职称和晋升条件为指挥棒,结合科室情况,规划自己具体发展路线。人还是要努力往上走走的,不仅仅是为了地位和待遇,更是为了自我成长和发展,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心态、见识和心胸方面还是有比较大差距的。
好了,没想到自己说了这么多,也欢迎大家咨询我关于这个专业的相关问题,我的公众号叫“就书下饭”,我在青岛,也可以当面讨论,谢谢大家。
Hello,大家好,这是我的第一篇公众号。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呢是因为网上对这个专业的介绍非常少,之前在知乎上也有很多师弟师妹咨询我关于专业的问题,所以我想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心得跟大家聊聊,让后来者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毕业于东北一所医科大学,研究生和本科都在同一所大学,20年毕业,如今已经两年半了。谈谈当初是怎么进入这个专业的吧,其实呢完全是阴差阳错,当年我的高考分数不太高,当时正好赶上我们学校这个专业补录,因为我们学校在省内还是口碑非常好的,所以家人建议我试试,结果一下就录取了,就这样读了四年本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又考研念了三年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二、专业介绍
首先,说说这个专业的特点吧,依据我的经验就是这个专业是一个学“屠龙之术”的专业,工作以后我经常讲“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怎么当裁判员,工作之后却是当运动员,而且发现现实中裁判的规则根本和我们学的不一样”,复合型、全面性、宏观性是我对这个专业的概括。
其次,说说专业开办的情况,其实现在几乎所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又一次碰到一个广西的朋友,他说他是右江民族医学院这个专业毕业的,我就非常吃惊。从排名来说,华科同济医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应该是毫无疑问这个领域内的前三,我们学校排名也比较靠前,因为是第一批卫生部的干部培训班背景,所以底蕴和历史还是在的,不过这两年也因为东北地区的整体衰落而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知道有一些科研能力比较强的老师都选择去了南方待遇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学校,哪怕这些学校目前的专业水平远比不上我们学校。
第三,说说课程设置,这个专业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会有不同,但基本都会涉及高数、医学基础、内外妇儿等专科、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医学等,这就是我说的这个专业的复合型所在,基本目标就是培养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管理学人才。我们学校相对来说医学课程的时间不长,要求不高,工作之后认识了几个华科毕业的同事,听闻他们学校的课程压力很大,基本上临床专业的基础课都要学,比如生理生化之类的,而这些在我们学校都是选修课。
第四,重点说说考研。“一定要考研,一定要考研,一定要考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结合自己和周边人的经历来说,这个专业只有具备研究生学历才能进入门槛,身边当初没有考研的同学工作一两年后也陆陆续续回来考研了,因为在现在这个学历内卷的时代,研究生学历真的是你去一个大城市和较好单位的门槛。考研选择呢我是建议,按照城市、学校、导师这样的顺序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和学校决定了你的就业城市的选择范围,比如你喜欢哪个城市可以努力先考到那个城市的学校,这样你就有至少三年的时间来考察自己到低适不适合这个城市,这是关乎一生的大事;其次是学校,好的学校,甚至名牌大学必然会让你未来的选择更多;最后,说一下导师,可以说导师的性格和人品直接决定你研究生生活的质量。但之所以把导师放在最后一位是因为一般研究生三年肯定毕业了,就算遇到一个恶心的导师,熬三年也肯定熬出头了,但是如果读博士,那导师就是第一位的。那如何了解这个导师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问这个导师的学生,以我的经验来说一般师兄师姐都会和你说实话,因为实在是不想看孩子们再走一次自己的弯路,至于研究方向之类的都是次要的。报考导师的选择上我建议先报大导师后报小导师,这就是逆向思维,因为大家往往都会觉得大导师竞争激烈,所以为了求稳就去报小导师,结果反倒造成竞争,如果一开始报大导师,哪怕没录取也可能有小导师可以调剂兜底,考研这个事,考上比一切都重要,但是如果你知道哪个小导师对学生很好,那就还是优先报小导师。再说一下研究生期间的规划,我知道几乎所有刚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会有一颗读博搞科研的心,但现实是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合搞科研也没有机会读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想读博那从读研的第一天就要努力,积极做准备,如果想毕业就工作,那在完成基本毕业要求的条件下,要多去实习,了解未来可能接触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环境;其次,要从自身定位,基本上研二上半学期结束你和导师就知道你是不是搞科研的材料了;第三,如果决定读博,自身也有这样的实力,那就积极争取,勇敢地向导师表达自己的愿望,抓住一切机会,尤其是现在几乎都是申请考核制的背景下,导师在招生录取时的话语权非常大,所以得到导师的支持和认可非常重要。
第五,说说就业去向,依据个人经验来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至少90%都去了医院的行政科室,所以后面的择业选择和工作建议我也会围绕这个岗位展开。还有少部分去了药企、咨询公司和高校,但是这需要你在一个发达城市或者读了博士才有机会,我身边实际接触的基本上没有。
三、择业建议
首先说一个总前提,就是应届毕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生活和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的城市决定了你的生活,选择的单位和部门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而且你在应届时的选择是最多的,最自由的,等你有工作经验了就会发现反倒被各种自己的和外界的要求限制了选择。在择业上我建议的考虑要素顺序是,城市、领导、单位。
先说城市,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这是你未来几十年生活的背景和底色,是大环境,所以我说最重要。选择城市具体而言又需要重点考虑以下要素,首先是人际关系,人是社会动物,尤其你工作以后你会发现生活会单调很多,所以在当地有对象、有朋友和家人能帮你排解非常多的孤独和寂寞,也能帮助你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其次是房价,其实刚毕业的时候我也觉得说这个因素很市侩,不过我现在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重视的问题,当你在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天天为租房搬家奔波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有自己房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是无法替代的。我是不建议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去一线城市的,当然家里有矿的除外。虽然一线城市的机会的确最多,但是对于这个专业来说,一线城市的性价比非常低,因为这个专业毕业生几乎都是去医院工作,而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工资水平是远远追不上一线城市的房价的,并且在一线城市做行政工作其实也享受不到这个城市发展带来的太多产业红利,反而要承担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所谓“深圳挣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还是挺有道理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学习经历一段,有一些积蓄再换地方,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和风险非常高,需要谨慎。再次是气候和生活环境,去外地工作以后你就会发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两句话是真的,中国各地方的气候和生活差异非常大,由此带来的文化差异也很大,个人建议选择老家省的省会或者是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这样能在自我发展和生活习惯方面取得平衡。同时稳定性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十分重要看重的一个因素,所以用人单位往往更愿意在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群体中招聘。
第二说领导,之所以把领导排在单位之前,是因为和导师一样,领导的性格人品直接决定你未来很久的幸福感,这和导师还不同,因为导师最多管你几年,但是领导管你多久可不一定,而且工作后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和领导同事打交道,所以日常工作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办公室的氛围和关系。这也是我建议大家,如果决定研究生毕业就工作,那就赶紧找机会去实习,去了解。能遇到一个大度、宽厚、有能力的领导真是人生大幸,索性我在这方面还比较幸运,工作以来换了两个单位,碰到的直属领导都是非常好的人。
第三才是单位,很多人可能奇怪,单位的平台作用不是应高非常重要吗,为啥我把它排在最后一个。这是因为,我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要树立“底线思维”。现实是,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在单位都是一个基层员工,单位发展的红利肯定会享受到,但是程度可能没有那么大,好比你在一个二甲医院当院长肯定强过在一个三甲医院当科长,之前工作时候真碰到一个科长做了这样的选择。具体到医院的选择上,我建议优先选口腔科、眼科、五官科、妇产科等专科医院,因为是专科医院,所以事情会比较少,压力没那么大,待遇也不低,甚至更高,综合来看性价比最高,但是儿童医院和精神病院除外,具体原因后面会讲;其次选综合性医院,优点在于资源丰富,自己和家人看病方便,也能接触到一些社会关系,但是这是次要的,因为你用到这种关系的时候很少,尤其是你还是一个小兵的时候,人家专家主任更不一定卖你面子,反正只要你社会地位高了,经济状况好了,哪里看病都方便,缺点呢就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竞争也非常厉害,晋升的空间会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大型三甲医院;最差的是儿童医院和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在于待遇低,工作强度还大,虽然在公众印象中儿童医院一向患者爆满,所以待遇一定不低,其实不是这样的,儿科疾病的医疗花费往往比较少,医保也没有特别的照顾政策,但是风险和压力却非常高,儿童医院虽说是专科医院,但是其学科专业齐全,其实就是“小综合医院”,需要处理的事情也非常多,甚至不亚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综合医院,所以综合来看性价比很低,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而精神病医院虽然待遇可能较高,甚至很高,但是工作环境特殊,处理情况复杂,所以也不太建议去,我当年毕业的时候也是拒绝了一家精神病医院的offer。
四、工作建议
第一,要与人为善,这是第一要义,尤其是行政工作,要懂得与人协作和换位思考。工作当中大家的位置、学识和经验等等都各不相同,自然对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看法,所以工作中有分歧很正常,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并与他人发生争执,甚至将工作分歧上升为私人恩怨,这是十分不理智的,“有话好好说”是种能力。
第二,要持续学习,就像我之前说的,真正工作以后会发现学的都用不上,一切要重新学,所以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和能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获得能力增长和发展空间。
第三,要尊重领导,曾经听过有一段好像不太正确的话“领导的指示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不执行领导的指示一定是不对的”。工作以后深以为意,领导的考量和经验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所以先执行,就算有问题,也有领导承担责任。同时,要和领导勤汇报,多请示,让领导知道你的工作进度和想法,多和领导交流既是提高自己也是促进和领导的关系。
第四,要有一个职业规划,要以职称和晋升条件为指挥棒,结合科室情况,规划自己具体发展路线。人还是要努力往上走走的,不仅仅是为了地位和待遇,更是为了自我成长和发展,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心态、见识和心胸方面还是有比较大差距的。
好了,没想到自己说了这么多,也欢迎大家咨询我关于这个专业的相关问题,我的公众号叫“就书下饭”,我在青岛,也可以当面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