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搜到了一篇反驳伪造说的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E0MTY0MA==&mid=2652743594&idx=1&sn=af34c47c45ee45be938e8497a30500a1&chksm=f17bad0dc60c241bee9762fe2bab34e86063da54c5c35b701d5657c0cbb9f7d05d27c1277a09&scene=27 ),和一篇包含反驳伪造说内容的文章(
https://faculty.ecnu.edu.cn/picture/article/1284/55/fe/65733a6d48b59fa8bbe37537d809/2de945bf-518b-49d4-b555-25457fb8b175.pdf )。根据后者可知这说法是老调子了。前者则是近来的文章。
上面两个文章暂且不提,楼主截的这段文字里已经有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第一句说是戴震做的伪史,下面又说《隋书》记载是后人所加,整段又试图论证清代以前无人知道祖冲之率,言下之意,《隋书》是戴震改的,而戴震改官方史书的唯一机会其实只有入四库馆修书,换言之,这段话的前提是四库全书本《隋书》是现存最早的载有祖冲之率的《隋书》版本。这是个常识性错误。
即以现在最最常见的《隋书》版本而论,无非三种,中华书局点校本、武英殿本、百衲本。第一种书局本自然是参考众本,先不提。第二种武英殿本,别看它是大清官方的版本,但它和四库本实际是两个版本,二者有个很简明的差别——四库本是手抄本,而武英殿本是刻本。乾隆武英殿本《隋书》,至迟在乾隆十二年已经刻成 [ 此年出齐了《旧唐书》《旧五代史》以外的二十二史,乾隆于此年写下《御制重刻二十一史序》(实际加上《明史》为二十二史)],而直到乾隆三十八年才开设四库馆。四库本的确参考了武英殿本,但乾隆十二年(乃至更前)的时候戴震上哪找机会改书呢?那个时候乾隆认得他吗?若说他在四库馆的时候把殿本和四库本都改了,那么他又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把这三十年来出现的所有与自己所伪造的不一样的《隋书》版本抹杀掉的呢?乾隆下令,也许可以造成这种效果(实际上不存在这个效果),但乾隆要求改书一般都是涉及满汉冲突及礼教的地方,像这种数学问题,他没有多此一举的必要,换句话说如果真有改书一事,大概是学者独立作案。当然,图中这位可以认为戴震是个能同时控制官员、档案员、藏书家以及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学者们的犯罪大师,那我也没什么意见了。第三种百衲本,更不用说,底本是元大德本,比戴震早多了。
另外,我搜到了一篇和楼主此篇行文十分相似的文章,也顺带提一句。那篇文章针对元大德本又有如下言论:
虽然图中最上面那个链接里的文章已经没了,这位引用的文字里又出现了“公孙无忌”、23-19+1=6 这类错误,且《隋书》共有八十五卷,如果百衲本所据元大德本只有第十九至二十三卷,我不知道张元济哪来的勇气在跋文里说他的百衲本《隋书》是“元大德九路刊本”,更不要说现在上“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里一搜就能搜到不缺第十六卷的清朝之前刊刻的元刻明修本《隋书》(下图1,祖冲之率部分涂黄)[ 可见元本与四库本(下图2)及武英殿本(下图3)字体差别明显 ],但为了防止出现什么误会,我还是顺着上图给出的线索查了查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下图4—5,图中的“北图”即今国家图书馆,“国会”即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傅增湘的《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中华书局1993,下图6—7)中的《隋书》部分。
二书中,关于元大德本《隋书》,都没有说仅存第十九至二十三卷的,更不要说王重民所见的两种元大德本《隋书》中,第一种国家图书馆本明确说“存《志》卷第……八至十一”,直接把记载圆周率的“卷十六、志十一、律历上”包括进去了。真令人好奇那个仅存第十九至二十三卷的《隋书》到底是谁家的藏本。对于持有“现存所有版本中包含卷十六、志十一的记载了祖冲之率的《隋书》均掺入了戴震的伪作”这种观点的人,我还是建议其尽量查查图书馆相关资料,至少找到主流图书馆里带有卷十六、志十一所载祖冲之率的元、明本《隋书》均掺入伪作的确凿证据再来立论。
此外,本文开头关于戴震的部分是就戴震论戴震,当然,也可以在没有相关证据的情况下提出这不是戴震一人之力,而是四库馆臣及武英殿工作人员串通一气办下来的,不过在此之前希望立论者可以解决一下现存元本《隋书》中已记载祖冲之率的问题。
比较全面的驳论楼主可以参考开头第一个链接内的文章,那里面把比较常见的疑问都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