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对遗传性聋多不引起重视,实际上,遗传性聋发病率相当高,有人估计耳聋患者中约有60-80%可能是遗传因素。遗传性聋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约有1/2表现于产前,占先天性聋儿的60%;1/2发生在生长发育及成人后,往往是因为携带致聋的易感基因,接触了某种致聋因素后导致耳聋。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性聋、大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症等均与患者携带耳聋基因有关。
遗传性聋系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所致的耳聋。人类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共46条,成对存在,即23对。每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1~22对中男女都有,称为常染色体;另一对决定性别 ,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遗传性耳聋的遗传传递方式通过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基因致病。前两种均可通过显性或隐性传递,故又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伴性遗传性聋”、“基因型遗传性聋”。
遗传性聋发病率较高。但是,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致聋基因的机会是很少的,而同血统的,则可能相同,且其具有遗传缺陷的基因常在同一位点。故近亲结婚者,本人虽正常,其子女患遗传性聋的发病几率较非近亲结婚子女耳聋发病率要高6~9倍。
我国是有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引起耳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聋病患者中,约60%的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在正常人群中也存在较高的基因突变致聋的现象,因此耳聋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但耳蜗结构细微且复杂,无法通过电生理和生化检测作出病因学诊断,制约了聋病研究的发展。这一切都决定了聋病的基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病因学分析方法,并能为耳聋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作出指导。
遗传性聋系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所致的耳聋。人类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共46条,成对存在,即23对。每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1~22对中男女都有,称为常染色体;另一对决定性别 ,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遗传性耳聋的遗传传递方式通过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基因致病。前两种均可通过显性或隐性传递,故又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伴性遗传性聋”、“基因型遗传性聋”。
遗传性聋发病率较高。但是,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致聋基因的机会是很少的,而同血统的,则可能相同,且其具有遗传缺陷的基因常在同一位点。故近亲结婚者,本人虽正常,其子女患遗传性聋的发病几率较非近亲结婚子女耳聋发病率要高6~9倍。
我国是有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引起耳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聋病患者中,约60%的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在正常人群中也存在较高的基因突变致聋的现象,因此耳聋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但耳蜗结构细微且复杂,无法通过电生理和生化检测作出病因学诊断,制约了聋病研究的发展。这一切都决定了聋病的基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病因学分析方法,并能为耳聋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作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