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小学是在北京市西城区青龙桥小学上的,现在那里是北京的名小学校长实训基地。一二年级班主任,是我印象深刻并一直尊敬的、“我心中的好老师”的获得者苏月梅老师。当时苏老师也有四十多岁了,教育一二年级的小豆包,唠叨是正常的,但她跟我们说的话,我还是记住了一些,就说明一些“唠叨”是有道理与意义、价值的。
之前的学生淘气,用铅笔往白墙上乱涂乱画,到了我们上课的时候,墙壁已经面目全非了。苏老师自费,放学后请了一位师傅,刷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到校,一看,墙壁上表面挺干净。这会儿,苏老师进来了,指着墙,有点失望地跟我们说了些话,大意是“我昨天请的那师傅不听话,我让他多刷两遍,好把这铅笔印都盖上,他不听,说得了得了,一遍就行,你们看,这毛毛躁躁的一遍就这结果”。
我一看,果真,有些铅笔印并没有被盖上。
毛躁做事、缺乏恒心的代价,就那样教育给了学生。一句多余的口舌都没费,学生却深刻地记住了。
后来有一天她感冒了,明显发高烧,但还在坚持着上课、答疑,时不常地用手托着脑袋,硬是坚持到了午后才走……曾有同学日后送了她一袋香蕉,她拒绝了。
(二)
苏老师脾气不小,但总体上是宽容的、鼓励的。
我擦黑板擦的好,她经常表扬,还特别点名,家长会前的黑板必须由我来擦,这就带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热爱劳动的精神。结果有一次,我擦黑板槽的时候,没看见板槽边缘还放着一面圆形的表,手不经意地一推,啪,表掉在地上,碎了。那表可能是苏老师自费买的,就像她自费给我们买跳棋丰富文化生活一样。
苏老师就坐在边上判作业,循声扭过头来,眼睛看着我,平静,但不怒自威。
我,一个一直以来“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就是按照长期以来的、错误的教育叙事所标榜的所谓“没犯过错”的学生,直接从脚后跟凉到了后脑勺,血都快凝固了。苏老师脾气不好,写生字写不好看,她不但直接把本扔回去,还狠批一通,我们都看着她给前面人打勾的速度和圆珠笔在本子上摩擦产生的声音来猜测她的心态,要是连打了两个点,就要小心了,她可能会生气的。有的时候,要是前面的人被她一通批评,紧接着的那位会自动站到后面去躲躲,等她脾气好了再交。
话说回来。
“老师……我……对不起……”我的话语中带着哭腔。
“你下次应该怎办?”她没生气,但以严肃的口吻质问我。
“我应该先把表拿下去……”
她扭头回去,继续判作业,没批评我。
我擦黑板的事并没有受影响,她继续时不常地表扬。
过了几天苏老师自费买了个新表,这回记得是个方的,也不在板槽上放了,给搁到了后面去。
她那次对我的宽容和鼓励、批评与教育就这样深刻地一直记着,时不常地能回想起来——只要一看黑板槽。事实上,我对于擦黑板也是一直乐意的,后来无论考到哪所学校,擦的也是能有多干净就有多干净,以对待艺术品的态度对待这项劳动,有时会感到苏老师就在边上站着。
(三)
四年级的时候,合并到了育民小学。但还在青龙桥上课的时候,每每在早上经过一楼,但还没有走上楼梯时,望见正对着楼梯口的那间教室讲台上看早读、批作业的苏老师,都会转过身去,正对着,热情地问候一声“苏老师好!”,有时还会微微点点头。苏老师每次都会转过身子来跟我热情地打招呼,再附上一句“好好学习!”。五六年级到育民小学上课,当我们班下楼上体育课时,碰见苏老师噔噔蹬地赶去上课,那么银铃般此起彼伏的“苏老师好!”将像波浪一样在楼梯口内跳跃、环绕、共鸣;只要随便一个人打头,那么热情的问候就将顺着排头奔驰到在队尾压阵的我。苏老师一面热情地不住地说着“同学们好!”,一面在隔着两步之外的楼梯另一侧跟我们挥手致意,她快速地向教室走去,很快消失在楼梯的转角。不久,随着一声女中音般的“上课!”与紧随其后的、稚嫩但明亮的“起立!”,传来书脊磕在讲台上的声音……
拿鲁迅的话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她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是无愧于“我心中的好老师”称号的。有时我常常想:她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无非就是要让我做个言行举止合理合规的好人而已。她的样貌已经快记不清了,只记得一张北方人的大圆脸,还有两件常穿的毛衣:一件虎皮纹,另一件在细密的黑白纹上飘洒着红斑点……
我的小学是在北京市西城区青龙桥小学上的,现在那里是北京的名小学校长实训基地。一二年级班主任,是我印象深刻并一直尊敬的、“我心中的好老师”的获得者苏月梅老师。当时苏老师也有四十多岁了,教育一二年级的小豆包,唠叨是正常的,但她跟我们说的话,我还是记住了一些,就说明一些“唠叨”是有道理与意义、价值的。
之前的学生淘气,用铅笔往白墙上乱涂乱画,到了我们上课的时候,墙壁已经面目全非了。苏老师自费,放学后请了一位师傅,刷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到校,一看,墙壁上表面挺干净。这会儿,苏老师进来了,指着墙,有点失望地跟我们说了些话,大意是“我昨天请的那师傅不听话,我让他多刷两遍,好把这铅笔印都盖上,他不听,说得了得了,一遍就行,你们看,这毛毛躁躁的一遍就这结果”。
我一看,果真,有些铅笔印并没有被盖上。
毛躁做事、缺乏恒心的代价,就那样教育给了学生。一句多余的口舌都没费,学生却深刻地记住了。
后来有一天她感冒了,明显发高烧,但还在坚持着上课、答疑,时不常地用手托着脑袋,硬是坚持到了午后才走……曾有同学日后送了她一袋香蕉,她拒绝了。
(二)
苏老师脾气不小,但总体上是宽容的、鼓励的。
我擦黑板擦的好,她经常表扬,还特别点名,家长会前的黑板必须由我来擦,这就带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热爱劳动的精神。结果有一次,我擦黑板槽的时候,没看见板槽边缘还放着一面圆形的表,手不经意地一推,啪,表掉在地上,碎了。那表可能是苏老师自费买的,就像她自费给我们买跳棋丰富文化生活一样。
苏老师就坐在边上判作业,循声扭过头来,眼睛看着我,平静,但不怒自威。
我,一个一直以来“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就是按照长期以来的、错误的教育叙事所标榜的所谓“没犯过错”的学生,直接从脚后跟凉到了后脑勺,血都快凝固了。苏老师脾气不好,写生字写不好看,她不但直接把本扔回去,还狠批一通,我们都看着她给前面人打勾的速度和圆珠笔在本子上摩擦产生的声音来猜测她的心态,要是连打了两个点,就要小心了,她可能会生气的。有的时候,要是前面的人被她一通批评,紧接着的那位会自动站到后面去躲躲,等她脾气好了再交。
话说回来。
“老师……我……对不起……”我的话语中带着哭腔。
“你下次应该怎办?”她没生气,但以严肃的口吻质问我。
“我应该先把表拿下去……”
她扭头回去,继续判作业,没批评我。
我擦黑板的事并没有受影响,她继续时不常地表扬。
过了几天苏老师自费买了个新表,这回记得是个方的,也不在板槽上放了,给搁到了后面去。
她那次对我的宽容和鼓励、批评与教育就这样深刻地一直记着,时不常地能回想起来——只要一看黑板槽。事实上,我对于擦黑板也是一直乐意的,后来无论考到哪所学校,擦的也是能有多干净就有多干净,以对待艺术品的态度对待这项劳动,有时会感到苏老师就在边上站着。
(三)
四年级的时候,合并到了育民小学。但还在青龙桥上课的时候,每每在早上经过一楼,但还没有走上楼梯时,望见正对着楼梯口的那间教室讲台上看早读、批作业的苏老师,都会转过身去,正对着,热情地问候一声“苏老师好!”,有时还会微微点点头。苏老师每次都会转过身子来跟我热情地打招呼,再附上一句“好好学习!”。五六年级到育民小学上课,当我们班下楼上体育课时,碰见苏老师噔噔蹬地赶去上课,那么银铃般此起彼伏的“苏老师好!”将像波浪一样在楼梯口内跳跃、环绕、共鸣;只要随便一个人打头,那么热情的问候就将顺着排头奔驰到在队尾压阵的我。苏老师一面热情地不住地说着“同学们好!”,一面在隔着两步之外的楼梯另一侧跟我们挥手致意,她快速地向教室走去,很快消失在楼梯的转角。不久,随着一声女中音般的“上课!”与紧随其后的、稚嫩但明亮的“起立!”,传来书脊磕在讲台上的声音……
拿鲁迅的话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她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是无愧于“我心中的好老师”称号的。有时我常常想:她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无非就是要让我做个言行举止合理合规的好人而已。她的样貌已经快记不清了,只记得一张北方人的大圆脸,还有两件常穿的毛衣:一件虎皮纹,另一件在细密的黑白纹上飘洒着红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