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健委2022年12月26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规定,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什么是“乙类乙管”?
“乙类”指的是传染病级别,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不同级别意味着不同的严重程度,会采取不同级别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措施。
“乙管”指的是管理级别,指按乙级传染病进行管理。
“乙类甲管”指的是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级别管理,新冠疫情爆发伊始,基于当时的情况,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甲管”。
随着我国流行毒株毒性的降低,我国降级了防控的力度,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目前我国“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2种。
“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的区别

“乙类乙管”的核心内容
不再实行隔离措施
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
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
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
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