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_我的回忆吧 关注:49贴子:1,809
  • 9回复贴,共1

【崔清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23-01-13 18:38回复
    -
    崔清河,字九歌,博陵二房十一娘,母杨氏。
    广德元年,宣宗驾幸洛阳宫,闻十一娘“容止美”,遂召其入宫廷,封美人。
    广德十一年,子李忱登基,是为昭宗,改元垂拱。元年二月,宣宗淑妃杨氏鸩杀皇后王氏,帝大恸,遣使赐死。四月,昭宗降制,尊美人崔氏为皇太后。昭宗体弱,西平郡王秦钧表请太后临朝称制,帝许,御小殿垂帘。百司奏事,兼权取皇太后处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
    垂拱六年八月,帝崩于会宁殿,九月崔清河登上应天门,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称皇帝,立崔氏七庙。
    天授元年,帝书“建言十二事”,言天下利害,务收人心,士无贤不肖,多所进奖。
    幼时,性乖张,大房幼妹看中其身佩饰玉铃,因乃亡母生前所赠生辰礼,不愿相让,争吵下惹一众长辈至,争执不下负气砸之,父罚其跪宗祠一夜。次日,由父领之,凡在场长者,皆登门致歉。尔后敛性,处事进退有度,温和有礼,滴水不漏。
    过三载,大房女不慎失足,落水亡。
    少时,博览家塾尽数医书,乔装行往族中药房学医数年,晓者唯少数族人尔。
    豆蔻年入宫廷,虽为五姓女容姣好,然,不得帝心,深宫蹉跎十数载,虽育子女,不曾晋位。
    清河其人,喜茶擅舞,惯以柔为表象,睚眦必报却擅隐忍,阴晴不定。


    IP属地:浙江11楼2023-01-17 23:08
    收起回复
      “佛说:一念起一念灭,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博陵崔氏,二房崔远嫡女,母杨氏早亡,清河乃家中唯一嫡嗣,余下庶出尔。
      多思曩昔,初次手沾绯色还是孩童时,七岁幼女,为了存活不得如此。庶母与兄姊的细心关爱,皆是假象,阿娘临终前所言一 一验证,从今往后,除却阿耶外,崔清河再无亲人。
      她至今都忘不了,那濒临死亡的触感,以及液体染上脸时的温热。
      “噬主奴婢,除之方解气,我,博陵崔氏二房嫡出女娘,处置房里背主的奴婢,无须这般大惊小怪。”
      立威亦是震慑,至于阿耶那些被吓到的娇妾庶子女们,无关紧要尔,谁,敢败坏崔氏二房嫡出娘子的名声?阿耶会做好一切扫尾的。
      “都且看着,这便是,背叛的下场。”
      原来,令人生惧,是这么有意思的事。
      “那是阿娘给我的生辰礼,亲手所雕,唯此一件。”
      寒风萧瑟,衣袂飞扬。水波渐起,伫立许久,直至再无波澜,轻嗤一笑,长房与二房之争,从未间断,姊妹亲情?徒增笑耳。欠了别人的就该还,这玉铃就拿你命来赔吧,纵使你父崔元英有疑亦无用,十三妹,你出局了。
      “只因你好奇之下的谕旨,便毁了我一生,此后再无欢颜。每每见到你,都让我觉得,无比恶心。“
      对宣宗的淡漠与反感,她从不掩饰,崔家女,纵使不得圣心,亦无人敢欺。
      “我在等,等一个,让我清净的机会,时间不多了,末日前的欢愉,你们可要好好珍惜。”
      自诞下婧宓,便知此乃怀嗣最恰时,广德二年末,产子李忱。婧宓和忱儿,前者乖巧聪慧,却被她养的太过纯良,一点都不像我和她阿耶,小孩子嘛,只有摔得狠了,才知道痛,就会懂得,什么叫人心难测,皇室的孩子,太过善良,终究是活不长的。至于忱儿,当年故意中计,使其自幼身子骨单薄,心有愧,然,忆起宣宗便生恨,能扳倒昭仪小王氏,断王后一臂,也不亏,往后,细心照料便是。
      ”我处于地狱中,又岂容你们肆意人生。”
      广德三年,才人沈氏怀帝裔,晋美人,言语奚落崔氏,闻讯,笑之以示。十月满,一局水银朱砂置其诞下畸形诡胎。
      广德五年,昭媛卢氏受惊产子,未足月自带疾,深夜,幼子吸入芦花,喘疾发作,夭。
      ......
      扎眼的都除去了,只剩些不成器的稚子,至于晋王你,倒是分外活跃,不过,我家笨丫头也该成长了,做哥哥的理应帮助妹妹,一个无法拥有子嗣的皇子,与那位子,无缘。


      IP属地:浙江15楼2023-01-20 20:58
      回复




        IP属地:浙江16楼2023-01-20 20:59
        回复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既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之慷慨。”
          年少时曾憧憬着这样的姻缘与归宿,却在满身疲惫与沧桑时遇到了你。
          崔氏女,早在幼年时便已注定其成为帝妃之命运。看着宣宗和王皇后怒不敢言的模样,倒是分外愉悦,她快被这深宫压抑的疯了,眼前人这般肆意不羁,是她一直所向往的。
          数次撩雨拨云焉能不湿身,那颗沉寂已久的心,因你再次跳动。
          第一次为你落泪,是你平乱后回京的那个夜里,素手颤着不敢去触那狰狞密布的伤口,落下轻柔一吻,却因心疼滴落泪珠。这就是,被偏爱的感觉吗?
          原来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
          “你滚。”
          “滚就滚。”
          高处不胜寒,曾忆你我两相依,夜夜呢喃细语,情话绵绵。今甘露殿一切如旧,叹,物是人非。
          你应是看清我了,我与你,是同一类人,比之万里河山,情爱?不足道也。
          终究还是期待的,可谁也不知她心中那份等待,她好似听见有人跟她说。
          “就让我,期待一回。”
          “别等了,不可能。”
          若我不是崔氏女,当年并未在桃树下遇到他,你我二人的结局是否便会不一样?
          “你助我夺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势,我是不是该知足了?”


          IP属地:浙江20楼2023-01-26 20:20
          回复
            金樽酒冷排炉暖,玉盘炙尽流席添 。
            何为奢靡,琉璃玉器闲来掷响玩。何为骄纵,钱塘尽闻谢府女娘名。何为张扬,长安皆道贫者莫入云水谣。
            崔令徽,崔氏二房三郎崔敦礼之女,安国公崔仲方玄孙,母江南望族谢氏。
            性骄纵不羁,处事决绝果断不留情面,心比天高不愿服输。
            令徽,徽者,冰肌玉骨心无尘,旭日风送暗香暖。
            令徽,徽者,国色天香心洁净,花开时节天下扬。
            令徽,徽者,心窍玲珑冠群芳,瑰姿艳逸步生莲。
            令徽,徽者,白璧无暇形仪静,柔情绰态世无双。
            令徽,徽者,风华绝代倾天下,独世佳人世难寻。
            令徽,徽者,谢家有女十一娘,蓝田日暖玉生香。
            此话,江南坊间盛传已久,凡见过十一娘者无不称赞其容颜绝世,更甚者称其为钱塘第一美。
            崔十一娘,云水谣当家,常以谢兰舟自称。自幼与外祖家中长大,江南水乡平静宁和,受外祖舅父影响,一直都是与世无争之佛系状态,喜研美食,一心想着将江南名菜传遍天下。字兰舟,小名软软,明媚鲜妍,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有路痴属性,擅簪花楷与点茶道,苦练箜篌数年,最高可弹七十二弦凤首箜篌,偶有涉略香薰妆品,嗜甜。


            IP属地:浙江23楼2023-01-29 20:44
            回复
              记忆中的娘亲,是位爱笑又柔情似水的美人,那时阿耶未曾纳妾,二人琴瑟和鸣,空气中都是甜甜的直觉自己多余的很。幼时的清河分外贪玩,总是缠着娘亲带她出去闲逛,春日盛景,最适游船出行,阿耶看诊不曾有空,陪伴清河者唯有阿娘一人。午夜梦回,她曾无数次哭喊着不去游船,这样就不会遇到那狂妄之徒,阿娘也不会被流言中伤,以至于郁郁而终。幼时的她还不懂,只觉着阿娘变得不爱笑了,老是盯着院中的秋千发呆,那是阿耶为阿娘做的,最后竟落了泪,纵使小清河怎样逗趣哄阿娘开心,她还是这般闷闷不乐,而阿耶也变得不爱来阿娘房中,府上却多了几位姨娘。她对阿娘的记忆,留在那个阴雨天,说是去替她采藕做糕点的阿娘,就这么永远驻留在荷花池内,她曾梦到阿娘掉落水中,呼救着却无人应答,泪中惊醒,却是惘然。
              “我乃皇室宗亲,看上你这小娘子,是你之福。”
              娘亲因此话付出生命,何其无辜。为帝后的每一日,她都想着如何去替阿娘报仇,可惜,需安抚人心。无妨,她有的是耐心和时间,且等着吧,我定要你王府上下所有人的鲜血,祭奠我阿娘,李唐宗室?很自得嘛,若非你们肆意纵容,我阿娘何至于此!我的恨,要让你们皇室所有人,都知道。
              “不爱宫墙柳,只被前缘误。”
              她向往光明,可命运带来的,只是黑暗。
              奉诏入宫,碍了人眼,以至于初见宣宗的第一面,便是粗暴与强迫。
              “年少轻狂,犯错就得受罚。朕给崔氏面子,你永远,都是朕的美人。”
              她的与她的少年郎相知相爱相许,错了吗?只因清河是崔家人,你的一旨圣意,便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此后更是阴阳相隔。我不愿侍寝,你却硬逼着我承受,我也会疼意会难受,这深宫,可有谁曾听到我夜夜哀鸣泣血。
              此方战罢彼登场,不受宠的崔美人,究竟入了谁的眼,这一个两个的,都给我甩刀子。
              深宫蹉跎十数年,清河被压抑的早就扭曲了,从她手刃李昭容的那刻起,她便爱上了这掌握人生死的滋味。昭容安心的走吧,我会送你阿兄李茂准与你同行,还有你的姊妹,须知,黄泉路上有伴是很幸运的事。
              人生数载,她走过太多坎坷之路,曾也想岁月无忧,时不待我。
              “若被世界温柔以待,何须坠为索命阎罗。”


              IP属地:浙江25楼2023-01-31 17:01
              回复
                春已晚,雨初晴,少女凭栏望。
                “我在等一个人,等他带我回青城山。”
                犹记那年初春,桃夭灼灼其华,枝繁曳曳半空里,世家娇女离府游春,荫下望景,与君初之相见。
                “小仙女?”
                桃树下,她衔花轻嗅,浅笑间恰应一词人比花娇,倏然被扰,惊得她抬眸望,却见树上青衣翩翩少年郎。面目俊朗而白净,下巴上有一缕轻须,甚至看上去还有几分文弱,然,其青衣道袍却无风自扬,手上亦持剑。
                “你...登徒子,啊...”
                先是叹于少年郎的道士打扮,这莫不就是画本子里写的,江湖少年郎?又惊其“小仙女”三字,像她这样的人,怎担得上这三字呢,继怒其一直盯着自己看,恼怒羞涩下,竟做了蠢事,后退时不看路,踩到一旁的树枝,就这么往下倒去,闭眼等待疼痛袭来,还自我懊恼这一丢人的举动。只觉得整个人被拥着转了一圈,继而身上一暖,她径直跌落在人怀里,望着身下人俊逸非凡的面容,不自觉便羞红了脸色。
                在这桃花树下,有一个大傻子,用他的道法催花,请我吃了桃子。
                “这桃子没有青城山上的好吃,下次,我带你去青城山吃如何?”
                望着少年希翼的眼神,一颗心都软的不行。
                “好,我等你来接我。”
                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听着你眼中的江湖,唐门的暴雨梨花针,酒仙百里东君的七盏星夜酒,锁在深闺的世家女娘向往又好奇。
                少年用轻功抱着心上人飞行,坏心加快时,女娘娇娇弱弱的瓷音传来阵阵抱怨,紧随的便是少年的温柔轻哄。
                华灯初上,有你相伴共放花灯,许下白发约。
                此夜,只觉处处都是美景,不忍离开。
                ......
                我的少年郎,终是不在了,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催桃子吃了。
                “我欲乘风向北行,雪落轩辕大如席。”
                ”我欲借船向东游,绰约仙子迎风立。”
                ”我欲踏云千万里,庙堂龙鸣奈我何。”
                ”昆仑之巅沐日光,沧海绝境见青山。”
                ”长风万里燕归来,不见天涯人不回。”
                好想与你一起,不畏风尘仆仆,不畏舟车劳顿,愿作天涯浮萍客,走一走,看一看,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


                IP属地:浙江27楼2023-01-31 17:54
                回复
                  为君之路,一步一杀机,伫于枯骨间,早已冷了眉目心肠。
                  独坐高台,漠看繁华盛景,杯盏觥筹虚假真心,难掩心底寂寥。
                  “你终于来了。”
                  醉酒迷离,却看到了心之所向,含泪带笑扑怀,此时的她全无一丝帝王威仪,唯有女儿情深。
                  此夜后,崔清河不复往日游戏人间样,愿纵然包含他的一切,为那记忆深处的容颜举止,软了所有。
                  “孤累了,想靠一会。”
                  所有的脆弱呈现,在他面前,她不需要伪装,帝王?不过是个渴望能有人呵护的女娘罢了。甘露殿的每一夜都好冷,有你我才觉得暖些。
                  温酒于树下,酒不醉人人自醉,倚卧君怀,芙蓉面颊淡淡酡红,倒是应了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孤寂半生,终是寻得一人,纵使早知晓你我,不过各求所需,却愿沉沦,皆因此生太苦,且让我,做一场美梦吧。
                  “大房二房,皆为崔家人,就让孤,私心一次。”
                  九州山河迢迢,今岁月静好,愿与君同。
                  “世人皆唱桃之夭夭,见你才知灼灼其华,望一眼千山万水,望一眼,人事全非。”


                  IP属地:浙江29楼2023-01-31 19: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