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见闻吧 关注:1贴子:80
  • 8回复贴,共1

大家新年好,我来写篇感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但是从这几年的生活中,体会到了我们身边经济的困惑。
二楼开始陈述。


1楼2023-01-28 11:29回复
    1.关于人心。
    有的时候解开绳扣不是靠硬拉。有的时候,拉绳子反而会越级越紧。
    对于每一个个体或者每一个家庭,总是愿意去做那些所谓的“管理层”或者是能领驭他人的工作。
    对潜心专研或者扎根一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来说,管理层意味着话语权,同时也意味着更能控制自己的时间。
    人人都想要当管理层,所以大学扩招后,管理层就随之贬值了。
    原本大学毕业就能当干部的,现在也只能在各种考编制中实现。
    同样地,在经济运作中。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是那种最辛苦的制造业,比如流水线工人,比如互联网跟公司码农技术员。
    但是各个行业都玩起了借钱与融资。各个城市也在靠借钱实现“虚假繁荣”。
    记得多年前的一句话,“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确实大家还是愿意看各城市的GDP,借此来排名,但是GDP反应不出工人阶及的收入比管理层不自由,比管理层赚得少。
    大家都愿意买房,包括非刚需,我们俗称的投资买房。
    投资买房的时候,房屋是本,赚的是房租或者房屋的涨价差价。
    房租可以理解,是刚需租客付钱。
    那问题来了,差价是赚了谁的钱?
    是下一个购房者吗?
    不是,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赚的是最后一个抱着“花”的人的钱。
    终究有一个房东,炒房炒成了房东。租不出高价,买了亏本。
    因为在科学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区域人口总量是在递减的。
    拿景德镇为例,城区人口增长是十分有限的,刚需购房者是有限的。
    多出来的房子给谁住?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就回到最初的讨论,人人都想当管理者,那么谁去流水线。
    当大家都想当房东,谁来当租客。
    50%的人自住一套,再租出去一套。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就饱和了。
    都想当房东是资本最大的诱惑。


    2楼2023-01-28 14:38
    回复
      2.关于资本
      资本的运作其实是一个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我们一直在试探,是计划经济更精准更高效还是市场经济更精准更高效。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要怎么互相配合?
      当资本发现房地产运作时候,市场运作下,人人都想当房东。
      当政策引导后房地产出现急刹车,人人都不想当房东。
      这一热一冷的背后,是人心。
      由于以资本加杠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所以各行各业借钱风盛行。
      城投集团和各类已融资为主要手段的国企应运而生。
      城投集团和陶文旅集团就是这样的企业。
      虽然有大型露天情景演出和陶溪川这样的实体产业,但是输血阶段合适回本还是遥遥无期。
      回本其实是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大家看到的节次鳞比的居住小区、恢弘壮丽的古装演出都是梦里面的现代化城市。
      但这背后都是借钱的生意,都是一个个可能爆的雷。
      有时候我在想,贴吧网友所谓的多盖点写字楼,多卖点房让农村人进城。这都是基于美好的幻想。
      人家农村人缺的是房吗?缺的是买房的钱而已。
      城市能安排工作,每个月给5000就可以让农村人进城了。大不了城里挣钱城里花。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发工资的企业和就业岗位。


      3楼2023-01-28 14:50
      回复
        3.就业岗位
        相互借钱只能说明经济发展的期望值很高,但不会真的让经济变好。
        一个城市的实力其实是前文所说的生产岗位的人员数量。
        这个人群由于门槛低,所以收入并不高。
        这类人通常只能是第二产业人员。
        他们负责生产产品,企业和经销商负责销售外地。
        注意这个外地,以后会讲到。
        他们的劳动价值(产品最终价格)被企业和经销商分走一部分,到手的是工资。
        这就造成了企业总部成为本企业所有生产岗里最后的赢家。
        企业总部在哪,管理层就在哪,这就是为什么都希望景德镇培养几个总部企业,可以收税。
        给劳动者安排就业岗位光靠第三产业是不够的,第三产业其实是吃第二产业吃剩下的残羹冷炙进行二次咀嚼。
        安排脱贫户签约扫村马路不如安排脱贫户维护打理马家柚红薯叶或者甘蔗田。
        同样是劳动,后者可以产出劳动价值到外地。前者只是本地付钱本地工资。
        当钱只能在本地循环时,就是持续衰退,因为人会变少(江西)。
        只有商品能够离开本地,钱能够从外地流入,才是梦的开始。
        对于个人、对于家庭也是一样。


        4楼2023-01-28 15:02
        回复
          4.贸易顺差
          当景德镇的瓷器、药品和其他化工产品卖出本地,大于景德镇居民购买的汽车、电器等非本地产品时,就会形成贸易顺差。
          这就是民富或城富的开始。钱开始流入。
          这个世界是分等级的,规则制定、资本总部、工厂基地和矿业中心是从高到低的四个档次。
          努力不一定进阶,不努力就会降级。
          每个父母官其实最关心的就是希望成为工厂基地,这也是能做的最大努力。其他的几个都是老天爷赏饭吃。
          国内的规则制定只有京,央属国企和省属国企总部搬景德镇希望渺茫,私企挪根更是脑袋有包。
          景德镇自己的也就黑猫、富祥、天新等五六家,这个还是要自己培育才行。
          景德镇作用全球最大探明储量的钨矿(286万吨)。但是世界钨矿看中国,中国钨矿看江西。在江西钨矿并不值钱。而且钨矿开采有指标约束。
          最近大家也看到许多店面出现了招租,甚至珠山中路也很多了。
          大家都说实体经济难做,是房租、是外卖、是网购导致的。
          到底是谁?至少我认为外卖是无辜的。
          从推导来看,是房租导致网购有价格优势,导致实体难做。
          但是,我认为房租只能是帮凶。
          网购最大的坏处就是本来只在本地打转转的钱,直接划拨到外地。
          以前买东西都是一级卖一级,钱是满满流出本地,现在是支付前就出去了。
          你以为腾讯和阿里赚的是你支付金的佣金部分?他们赚的是你付款到确认收货这段时间资金在他监管账户里的利息。
          你的支付行为钱就在公司;监管账户,这段时间公司可以拿你的钱去投资盈利。在你几天后点击确认收货后,挪用其他用户的支付金给你的卖家。通过这样的操作让公司始终有钱在投资并盈利。余额宝就是更明显的融资,花呗就是更直白的投资。


          5楼2023-01-28 15:37
          回复
            5.关于购房与租房
            大家都说购房分为刚需和投资,其实购房都是投资属性。
            就业也是一样。
            当求职者认为这个城市给的收入让人满意,自然会留下来。
            如果此时购房,通常是人们意义上的刚需。
            我们认为这是用时间入股了这个城市或者这个机构。
            当购房者已经有了一套房,那么第二套房代表着购房者对这个城市或者这个片区的投资。
            我们认为这是用资产入股了这个片区。
            是不是房价永远涨?
            确实通货膨胀具有永恒性,钱不断以借贷的形式从银行放出来,不断稀释着社会财富。
            但是如果用印钱比作放水,最后水会流向哪,或者会流到谁怀里?
            会流向那些产业集中、金融集中、政策核心的城市和片区。最终会流进产业核心老板、金融核心寡头和那些不能碰的话题那里。
            不是因为人口多人口聚集才有“钱”途,而是因为有“钱”途才人口多人口聚集。
            当产业规模和金融层级无法承担起当地人口,人就自然而然流失了。
            还是前文的那些话,只有给进城务工者开工资,人家才会来买房。
            人家沪浙闽赚了钱来这里买房不住就多少是有点“冤大头”。
            想想农村乡下院子里长满草的三层民居,多少是有点花钱买面子了。
            说到租房。
            现在的市场对租房客是最友好的时代,租房永远不会后悔。
            也许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房价已经探底,但是对于景德镇这种小城市是否还会涨,也着实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产业没有突破,金融没有政策,很难来新人,来了也会走。谁来开工资。


            6楼2023-01-30 23:33
            回复
              6.关于“三驾马车”
              刺激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让活钱流动起来。钱不是财富,钱是刺激人们创造财富的工具。
              如果人们把钱藏在柜子里,藏在床底下,只会让社会流通的钱越来越少。不消费就会给生产者一个负反馈,生产者减小生产规模,导致大量生产者降低收入。进而导致越发地不消费。形成通缩。
              不断印钱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的老六存着钱,引起通缩。中国十多亿人,有十万个老六是肯定有的。
              当印钱不能刺激经济就会引起滞涨,我们最后再聊。
              投资。
              鼓励投资就是鼓励人们在有限的实力下通过自身资金或者借贷,把钱投入社会。当然,收益与风险是相等的。舍得冒险,获得收益也是理所应当。
              出口。
              把本地或者我国生产的商品卖出去,换来人民币或者外汇,实际上就增加了本埠的货币总量。不论生产者是否愿意花出去,但是至少是有花出去的“势”。
              消费。
              消费就没的说了。如果投资是以小博大,换取更多资金。消费就是提升生活品质了。从根本上刺激了生产者的劳动。
              前些日子“专家”说,老百姓银行储蓄很高了,应该让钱流动起来。
              我认为提振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比较重要,这也是“内循环”的核心。
              钱是刺激消费的工具,目的核心是促进生产者生产。
              未来劳动者是必然减少的,随着老人增多,消费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除非科技突破,很难回到十年前。
              前文说到的滞涨。滞涨的现象就是印钱不能解决通缩。这时候国内情况货币总量已经流入了产业巨头、金融寡头和不能碰的话题。国内手段是让他们吐出来。国外手段是演美国的角色,控制一条命脉赛道,可以是石油、可以是国际交易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只有在国际上制定规则,才能把国内经济矛盾转嫁到更落后的国家。


              7楼2023-01-30 23:52
              回复
                7.关于外出就业者的思维悖论。
                在贴吧有这样一种现象,携家带口去了上海工作,期望江西发展能超过陕西。携家带口去了南昌工作,期望自己县能超过邻县市。
                有没有想过,老家的工资低是赶走你的那个罪魁祸首。
                人其实都是用生命在创造社会价值。
                一个只能在家乡投入春节7天时光的年轻人,是怎么有勇气盼着家乡明天更富裕?
                家乡穷我就跑,家乡富了我再回来。跑了那么多人谁来建设家乡?
                人都走了,建设效率大打折扣,富裕遥遥无期,逃离更加风靡。
                多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就让父母官更难以带动致富奔小康。
                外出就业的人不论什么学历,老家都有四老二小。
                家里没有了年轻人,田要荒废。
                县市没有年轻人,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我们怕什么,当地产业规模承载不了当地人口。
                资溪人都在外地做面包,本县只有9万。
                一个不在本地生活的年轻人,没有资格说自己的家乡明天会更好。


                8楼2023-01-31 00:05
                回复
                  8.时间换金钱。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无产者或者小布尔乔亚。
                  我认为所谓无产者就是那种需要每天劳动才能换取源源不断收入的人。只要处于失业状态就暂停了主要收入来源。
                  这是有别于有产者的。
                  我认为所谓的小布尔乔亚,是那种依靠各地房租换取收入的人。房客是他们的无产者。
                  小布尔乔亚同样是需要工作的。用工作的闲钱买房。
                  为了生计,让人离不开工作。这就是钱在按劳分配,刺激经济的作用。
                  处于社会少数那些真正的资本者,用自己的、企业的、职工入股的、甚至杠杆借贷的钱,去投资获取更大的收益。
                  社会的顶层是奴役更多的人,为他们赚钱。
                  无产者在哪里工作就会在哪里生活,因为工作地点决定了生活地点。SOHO在国内是个极为稀少的群体。
                  当江西人去南昌工作甚至出生工作,不论是博士、硕士还是其他学历,无非是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都会把等值时间70%的金钱留在工作地。这还包括资产者和无数小布尔乔亚的剥削。
                  一个江西人在宁波,如果一年创造了100万财富,其中50万给企业创收,20万给房租、用车、水电和一日三餐及其他。
                  汇款30万回江西供养老人小孩,在家乡购建房屋。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年轻人在外务工带动家乡致富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不出意外的话,一分钱都别想带回家。


                  9楼2023-01-31 0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