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课讲到了型腔数的确定之后,我们下一部的工作是什麽呢?那就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工序了,那就是分模(广东这边叫开模)。嗯,这一节就讲完了,呵呵!——fs34
那就讲讲分模上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技巧跟大家交流交流吧。
分模,首先建立好模坯大小,这个也是实际模仁开料的大小。
然后把塑料的收缩率设置好!(各种塑料收缩率自己查找O(∩_∩)O~)
最后第一个要确定好一个塑料产品的分型线在什麽位置,也就是先撇开什麽滑块、斜顶等等的结构,把一个合理的分型面做出来。什麽为之合理呢?这个面尽量要保持顺滑流畅,容易加工,分型面范围内避免任何地方有垂直九十度的直身面出现,防止精度不够产生碰撞和开、合模时金属间产生摩擦,更加开、合模困难和磨损,所以要加上一定的拔模角度或者可以更改的尽量圆弧带过。
(因此,初学者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自动分型这个工具,而用手工分型,毕竟电脑是死的,人才是有思维的,那里设计合理不合理自己要会分析,一般有难度的分型面在自动分型都会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存在种种不合理的设计部位),因此如果分型面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的,自动分型基本会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问题。更复杂的甚至是分型失败。
分好模之后,我个人习惯喜欢画两块跟模架模板大小差不多,厚度相等的两块AB板(直接拉伸出来的6边形,导柱之类的全省略,AB板间隙留一个MM),在模板上切割好沉孔把模仁镶嵌在裏面,在AB板的一个角打上倒斜角表示这个是基准角,最后装配模架时就知道这个斜角跟模架的基准那边角同一个方向,那就不会装反。(其实有时在工件上搞一下标记是很好的,在不影响零件性能的情况下,是会对工作带来很多的方便的,例如我自己在加工电极的时候,我喜欢把电极底座的一个角都打成斜角和圆角,粗电极全部斜角,精电极全部打R角,有倒角的方向全部规定为对著模具的右上角,这样火花机师傅就省去了测量辨别粗精电极个装夹方向确定的麻烦,相当有用。)再者在这两块AB板上切割好了镶嵌模仁的孔,和下步加装其他镶件、机构时在板上的所有切割就有了数据可查,到加工的时候就可以用了。(当然如果你是用3D装配做模架,那就可以省略这一步,不过3D装配慢,占内存,修改麻烦,搞好最后还是要转成2D还要修改、标尺寸、拆散件……,我个人就想不出要我做3D装配的理由是什麽。呵呵)
那就讲讲分模上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技巧跟大家交流交流吧。
分模,首先建立好模坯大小,这个也是实际模仁开料的大小。
然后把塑料的收缩率设置好!(各种塑料收缩率自己查找O(∩_∩)O~)
最后第一个要确定好一个塑料产品的分型线在什麽位置,也就是先撇开什麽滑块、斜顶等等的结构,把一个合理的分型面做出来。什麽为之合理呢?这个面尽量要保持顺滑流畅,容易加工,分型面范围内避免任何地方有垂直九十度的直身面出现,防止精度不够产生碰撞和开、合模时金属间产生摩擦,更加开、合模困难和磨损,所以要加上一定的拔模角度或者可以更改的尽量圆弧带过。
(因此,初学者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自动分型这个工具,而用手工分型,毕竟电脑是死的,人才是有思维的,那里设计合理不合理自己要会分析,一般有难度的分型面在自动分型都会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存在种种不合理的设计部位),因此如果分型面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的,自动分型基本会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问题。更复杂的甚至是分型失败。
分好模之后,我个人习惯喜欢画两块跟模架模板大小差不多,厚度相等的两块AB板(直接拉伸出来的6边形,导柱之类的全省略,AB板间隙留一个MM),在模板上切割好沉孔把模仁镶嵌在裏面,在AB板的一个角打上倒斜角表示这个是基准角,最后装配模架时就知道这个斜角跟模架的基准那边角同一个方向,那就不会装反。(其实有时在工件上搞一下标记是很好的,在不影响零件性能的情况下,是会对工作带来很多的方便的,例如我自己在加工电极的时候,我喜欢把电极底座的一个角都打成斜角和圆角,粗电极全部斜角,精电极全部打R角,有倒角的方向全部规定为对著模具的右上角,这样火花机师傅就省去了测量辨别粗精电极个装夹方向确定的麻烦,相当有用。)再者在这两块AB板上切割好了镶嵌模仁的孔,和下步加装其他镶件、机构时在板上的所有切割就有了数据可查,到加工的时候就可以用了。(当然如果你是用3D装配做模架,那就可以省略这一步,不过3D装配慢,占内存,修改麻烦,搞好最后还是要转成2D还要修改、标尺寸、拆散件……,我个人就想不出要我做3D装配的理由是什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