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被划分为两个领域,外部世界是"自在的存在",意识活动是"自为的存在"。前者是没有必然性的一个存在着的事实,它不被创造,也不能创造他物;后者是一种虚无,自身缺乏又总想成为什么的趋向,是变动不居而又具有否定作用的存在。
存在是统一的,自在与自为不可分割的联系着。自在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自身是悔暗不明的,它要在意识的显现中获得规定和意义。自为本身没有存在,它需要通过显现自在而从自在那里获得存在。这样,显现就成为沟通自为与自在的桥梁。意识显现存在是虚无化,显现不是某物作为表象反映在意识中,而是意识的整个意向指向这物,意向性隐去了自在的不相关部分,这就是自为对自在的否定或虚无化;否定同时也就是规定,意向指向的部分也就是显现为现象。这时自在从自为获得了规定,成为对人有意义的存在,自为也就从自在那里"借得"了存在,在自在那里显现出它的存在。但是,自为本身仍无存在,它的存在是在外的,因此它不断超越自身而趋向对目的的寻求中,趋向目的也就是趋向未来,使自身充实化,但自为永不能具有充实的存在,因此趋向未来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自为与自在的联系中,归根到底起能动综合作用的主导者还是自为本身。
存在是统一的,自在与自为不可分割的联系着。自在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自身是悔暗不明的,它要在意识的显现中获得规定和意义。自为本身没有存在,它需要通过显现自在而从自在那里获得存在。这样,显现就成为沟通自为与自在的桥梁。意识显现存在是虚无化,显现不是某物作为表象反映在意识中,而是意识的整个意向指向这物,意向性隐去了自在的不相关部分,这就是自为对自在的否定或虚无化;否定同时也就是规定,意向指向的部分也就是显现为现象。这时自在从自为获得了规定,成为对人有意义的存在,自为也就从自在那里"借得"了存在,在自在那里显现出它的存在。但是,自为本身仍无存在,它的存在是在外的,因此它不断超越自身而趋向对目的的寻求中,趋向目的也就是趋向未来,使自身充实化,但自为永不能具有充实的存在,因此趋向未来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自为与自在的联系中,归根到底起能动综合作用的主导者还是自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