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最早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志的笃,是专一的意思。志,即志向。合起来讲是志向专一。就是说要立定志向,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有志向。志向是人生的目标,关系到做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人如果没有志向、目标,一辈子浑浑噩噩,混事而已。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毛曾说过,“青年应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这个理想应有用于国家、社会、人类的发展。当然,就个人而言,志向可以是当科学家、当文学家、当管理者等,只要这些志向同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希望联系在一起,就都是远大的理想,就值得坚持不懈去追求。
博学的本意是广泛地学习。学习是做人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己志向的途径。怎样才是博学?那就是我校制定的“三兼优一发展”培养目标中规定的那样,要努力达到“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兼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优”。这就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不要偏科,不要“重理轻文”,也不要相反。对待学习,既要学好课内的,也要学好课外的,还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向社会学习。要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继续发扬我校业已形成的“勤学、文明、朴素”的学风,做到学有专长,学有特色,学有方法,学深学透,学有所成,学出水平。
质朴,出自《汉书.夏侯胜传》“胜为人质朴守正”。这里是称赞夏侯胜有着朴实正直的人品。我们所说的质朴,也就是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正直朴素的品格和精神。首先,它是我校多年形成的“奉献务实”的二附中精神,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讲求实事求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其次,表现在我们的言语行为上,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与人相处要真诚友善。在生活上,不尚奢华,只求朴素、大方、得体。
方正。出自《管子.明法》“明主者,有法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方正即是正直,是指人的一种可贵的品行。质朴和方正都是我校培养目标中第一条“人格发展和身心发展兼优”的具体体现。正直的人应能够做到作风正派,是非分明,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为维护真理而斗争,同时也敢于为真理修正自己的错误。正直的人对国家的政策、法规能自觉遵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严格执行。与同志相处,既讲团结,又讲原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总之,校训八个字的含义归纳起来,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要有广博精通的学识本领,要有为人正直、朴实的品行。
博学的本意是广泛地学习。学习是做人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己志向的途径。怎样才是博学?那就是我校制定的“三兼优一发展”培养目标中规定的那样,要努力达到“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兼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优”。这就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不要偏科,不要“重理轻文”,也不要相反。对待学习,既要学好课内的,也要学好课外的,还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向社会学习。要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继续发扬我校业已形成的“勤学、文明、朴素”的学风,做到学有专长,学有特色,学有方法,学深学透,学有所成,学出水平。
质朴,出自《汉书.夏侯胜传》“胜为人质朴守正”。这里是称赞夏侯胜有着朴实正直的人品。我们所说的质朴,也就是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正直朴素的品格和精神。首先,它是我校多年形成的“奉献务实”的二附中精神,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讲求实事求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其次,表现在我们的言语行为上,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与人相处要真诚友善。在生活上,不尚奢华,只求朴素、大方、得体。
方正。出自《管子.明法》“明主者,有法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方正即是正直,是指人的一种可贵的品行。质朴和方正都是我校培养目标中第一条“人格发展和身心发展兼优”的具体体现。正直的人应能够做到作风正派,是非分明,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为维护真理而斗争,同时也敢于为真理修正自己的错误。正直的人对国家的政策、法规能自觉遵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严格执行。与同志相处,既讲团结,又讲原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总之,校训八个字的含义归纳起来,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要有广博精通的学识本领,要有为人正直、朴实的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