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晋升:不要过度相信文件
晋升是高校中的重要管理事项。人事处会制定许多文件,来规定晋升的流程和准入标准,还会经常发新文件来补充和修订,但最后一句话基本上都是,“该文件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你觉得,这些晋升规则是明文规定,几乎童叟无欺。然而,解释权在人事处手里,实在不行,还可以在年度晋升工作开始前临时再发一个文件,把新标准、新要求塞进去,让你防不胜防。
高校中现存的各种奇葩晋升,只会让你瞠目结舌,同时又无可奈何。
这其中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白纸黑字,人家也的确在认真执行,只是晋升标准很奇葩而已。
另一种是,即使白纸黑字,人事处也可以给出新解释;或者就像这位前清华副教授所遭遇到的,人事处根本不给你解释,也不给你辩解的机会,文件中有可以延聘一年的规定,但我就是不给你这个机会,你还能啃我啊?
由此,就如同上文所说的,要做好晋升规划,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机动时间,以防备各种意外事件,同时还可能捡漏,正好符合新政策,一举提前晋升成功。
图片
05
晋升:不要过度依赖学院
在四篇吐槽帖子中,这位前清华副教授最为愤懑的是,
“我拿到了外审和(学院)教授会的全票,但却没有通过。能否拿到长聘完全是学校的一言堂,而参评教师只能是‘碰运气’,难道这就是清华的‘严谨作风’?”
说这句话真是,死到临头也没搞清楚晋升的规则,反而过度依赖学院的支持,认为外审通过和院内全票就可以水到渠成、高枕无忧了。
其实,在当前的科层体制下,学院只是执行学校下发的各种文件、完成学校下达的各种指标的基层单位。说到底,在学校层面上,绝大多数学院没有多少话语权,更多只能听命于人事处,还不用说更上面的校领导了。
其次,只要不是明显不符合条件,学院教授委员会投票一般不会故意为难教师的晋升申请,尤其是在非升即走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
其中的原因包括,学院具体负责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至少不看僧面看佛面,没有功劳有苦劳。
这就使得,学院教授委员会一般都会高票通过教师的晋升申请,不是因为他真的非常优秀,而是因为如果投票出了差错,造成在学院层面就没有通过,那么所有的矛盾都会被留在学院里,而学院领导和参与投票的每位教授都将是这场踢人惨剧的“罪魁祸首”。
当一个伤害你的人就在你身边、与你朝夕相处时,你倾向于报复他;而当一个伤害你的人离你很远、还披着制度的外衣时,你倾向于原谅他。
而为了避免出现双重惨剧,学院领导和投票教授们显然倾向于把矛盾上交。
“我们全力支持你,至于你是否能够通过学校长聘委员会的评审,那就不是我们的事情了。出了差错,也是冤有头债有主,不要把怒气发泄在我们身上。”
什么是逻辑?这就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