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3,962贴子:14,791,398
  • 3回复贴,共1

[诗词三国·周瑜] 周瑜醇似酒 (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词三国·周瑜] 周瑜醇似酒 
 
2005-12-5 17:54:24  作者:谢明湄  来源:谢明湄  编辑:谢明湄 
 
 
  周瑜醇似酒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里记载,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江表传》中也有公瑾“雅量高致”的评语。
  纵合以看《三国志》里周瑜相关人际交往,以“长袖善舞”一词形容并不为过。相关事迹典故也有不少诗词引用。
  出现最多的是“若饮醇醪”。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里,在周瑜性度恢廓后,陈寿紧跟着说,“惟与程普不睦。”
  在《江表传》里则延续这个说法,“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程普因为年长,多次凌侮周瑜,可周瑜并不与他计较,终于令程普折服,感叹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畅饮美酒佳酿,令人不觉自醉。
  史实中程普究竟有没有这个评语已经无法考证,但这个说法非常生动,其中所体现出周瑜的人品修养更无疑是段佳话,因此受到诗人青睐不足为奇。

  宋王之望有《龙华山寺寓居十首》,“醇异交公瑾,清非醉景山。”陈造另有《谢宋宰惠玉友曲方》,“夫子如周郎,即之疑饮醇。”
  如公谨这般的佳朋如远山美景一般,都可令人沉醉。
  醇酒周郎在诗中会时常成为如同光风霁月的人格象征,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人品清朗、坦荡,胸怀宽广。

  陈造另首诗《题陈主管小壶天三首》,“周郎自醇酎,乐广定青天。”把醇酒周郎与乐广并称,陈成义的《次韵景纯道中寄大成》也同样将周瑜和乐广并列,“久钦乐广怀披雾,一见周瑜胜钦醇。”
  乐广是晋朝人,被誉为“人如水镜”,是另一类良朋益友的代言人,著名成语“杯弓蛇影”就出自于他,朋友到他家喝酒,总怀疑喝进一条蛇,乐广仔细观察后发现那是角弓的倒影。
  人如水镜则出自《世说新语》,卫伯玉评价他,“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看到了他便云开雾散如见青天。
  将周瑜与乐广并列,一相交如醇酒,一相交似水镜,有朋若此,岂不快哉?

  在诗词中用这个典故时与周瑜并称的还有其他人,也是“雅量高致”一时之客。
  那位“笑看蒋干待周瑜”的苏籀在《次韵赵德载大监饯行之什》写道,“公瑾之交似醇酎,吉甫之颂如清风。”
  吉甫之颂是指尹吉甫,周宣王时的贤臣,曾经做过诗歌称颂宣王,《诗经·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的序都说:“尹吉甫美宣王也。”
  吉甫之颂如清风,也是引诗经之意,歌如清风拂面,与情若醇酒醉人相对应。

  陈造还在《叶进卿寄和章次韵复之》中用过这个典,“平生歌颂仍歌风,宽柔静直能形容。心知公瑾胜醇酒,人仰韩公真北斗。”
  耿南仲则有《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周瑜醇似酒,崔远爽于梨。”
  按《新唐书·崔珙传附崔远》记载,崔远“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为饤座梨,言座所珍也。”
  “饤座梨”就是席间陈设之梨,崔远被看成饤座梨,表示他的珍贵。醇酒爽梨呼应,仍然是良朋佳宾的意思。

  与朋友相对的是自然是敌人,但敌人也不见都有害,胡宏有诗《别吴卫道》,“醇醪自昔怀公瑾,药石谁今识孟孙。”
  范晔《后汉书》里记载关于孟孙的有趣故事,据说孟孙很讨厌臧武仲,可是孟孙死时,藏非常伤心,并且说“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这个故事在现代商战里常用到,警告我们敌人有时比朋友更重要,不过一般对应的是季孙,“季孙之爱我,美疢也。”然后老师会谆谆告诫,爱你的人没有厌你之人对你更有帮助。
  在这首诗里,并称醇醪公瑾与药石孟孙,象周瑜这样的朋友与象孟孙这样的敌人,最好一个也不要少。

  在诗中引用周瑜为人典故的,还有“推宅”与“分囷”,一个是周瑜与孙策的友情,另一个则是周瑜与鲁肃的故事。



1楼2006-02-09 13:31回复
      《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里记载,“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按孙策自己的说法,他与周瑜“总角相交”、“义同断金”。孙坚兴兵讨董卓时,孙策与周瑜还不到二十,周瑜便给了整幢南大宅让孙策居住,还让他拜见自己的母亲,交情极深厚。
      从这里也可知周瑜“出身名门”之说不假,否则也不会大房子说让便让出。

      这个推宅之举自然兼具义气豪气,放在当时的孙郎、周郎做来,又分外有少年爽郎英气,所以会被后世称颂响往。
      宋林季仲有诗《寄刘知言》,“推居谁复如公瑾,种竹犹怜似子猷。”
      “谁复如”之问是说待朋友豪爽谁能比过周公瑾,子猷爱竹则是另一个典故,子猷是指写下《兰亭集序》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公子,名徽之,字子猷,相传他一生玩世不恭,为官吊儿郎当。他不贪官,不爱财,可对竹子却爱得如痴如狂。
      这里的种竹与推居,都有高风亮节之意在内。

      廖行之另有一首《挽朱监庙明》,“今谁肯借周瑜宅,待我深知管仲贫。”
      前一句是说再也找不到周瑜那样慷慨相交的朋友了,后一句里的“管仲贫”,典故出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对好友,有成语叫“管鲍之交”,用这个来形容的多半情比金坚。
      春秋战国时管仲与鲍叔牙,都是齐国人,这两人的故事有些复杂,牵涉到王位之争春秋五霸的故事。此外管仲名下还有部《管子》,包含的思想很杂,有儒、道、名、法、纵横、兵等各家,虽名管子,其实可能是战国稷下学派所作。

      单说“管仲贫”,管仲曾在回忆与鲍叔牙的交情提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贾”就是做生意,形容某地繁华热闹时常会用“商贾如云”词,管仲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利润给自己分得多,鲍叔牙一点也不怪他,还跟别人辩解说不是管仲贪财,是他太穷了,所以没办法。
      周瑜宅、管仲贫,周瑜与孙策,鲍叔牙与管仲,都是极难得的知心好友。

      编过《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对三国各典故应是了如指掌,他也用过这个典,在《和邠守宋席去来卜居与南园为邻》写道,“虽喜卜邻同晏子,尚惭推宅异周郎。”
      在南园为邻,自然想起推南大宅给孙策的周瑜,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雄辩家,晏子使楚留下千古佳话,他还有许多机智有趣的小故事,堪称中国最早的杰出外交官。

      跟周瑜另一个交好的是鲁肃,《三国志》鲁肃传有记载,“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囷”是古代一种米仓,鲁肃家里有两仓米,周瑜请求资助,鲁肃就直接给了一仓,周瑜极为欣赏,从此结为好友。

      罗公升在《谢松野叔惠菊》里写道,“囷粟分公瑾,千金寿仲连。”
      前一句是说鲁肃给公瑾分米,《三国志》鲁肃传里有他“性好施与”“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的记载,这个跟鲁仲连很象。鲁仲连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所以人望非常高。
      他的名字武侠小说里常可以见到,尤其梁羽生爱用,某人在挺身而出排解纠纷做的,常自称“做一回鲁仲连”,其实就是“和事佬”的意思。

      不过这个典故有两首诗用得较尴尬,一个是苏轼,《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写道,“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欲求公瑾一囷米,试满庄生五石樽。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
      全诗引用是因为这首诗的含义较复杂,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背景看。是鲁肃给了周瑜一囷米,而不是他向公瑾“求”米,所以苏轼那句显然有问题。可结合后面的“庄生五石樽”又不象是苏轼无意中闹出的笑话。
      庄生就是庄子,庄子曾对惠子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保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一江湖一庙堂,首联里又有“颓然醉里得全浑”句,所以也许别有他意。

      但曾丰这首《罗子琳谒赵香山得钱十缗米三石意若未满以诗》怎么也说不过去,彻底把鲁肃的慷慨算到周瑜头上了,“鲁公乞米出于真,邂逅周瑜慷慨人。借谓囊犹未为瘿,悬知甑已不生尘。”
      结合诗名看,不是什么好故事,是在指责别人贪得无厌。

      鲁肃与周瑜的这次交往成就了他们日后同殿称臣共效东吴的友情,虽然日后政见有所不和,但周瑜在死前举荐了鲁肃替代自己。
      除了鲁肃,周瑜生前还举荐过张昭、甘宁等人。当时东吴能够人才济济周瑜绝非无功。他死于巴丘后又是庞统送丧回吴,庞统应当非但是周瑜的部下而且深得信任。
      《三国演义》里庞统在罗贯中笔下是与卧龙齐名的凤雏,与孔明齐名却在史书里本是周瑜部下,这个对比与周瑜成了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的代名词,最后还被生生气死的故事,一般的令人啼笑皆非,不知怎么评论。

      周瑜气量小勉强在《三国志》或史书里找蛛丝马迹,可能是出自他对刘备的态度不是很恭敬,对正统“皇叔”没多么放在眼里,时时提防甚至有“不轨之图”。
      但就凭这一点到现在通常认知的周瑜,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由于缺乏相关系统演变资料,不清楚到底是慢慢变更还是凭着《三国演义》产生的猝变。

      听听现在一般百姓心中的周瑜,回头看看史书中气度恢宏雅致高量的公瑾,勉强评论,只好说口水果然是能淹死人的,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难怪谁都心心念念要占领这个高地。
      自然,曾参杀人、三人市虎的故事周瑜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甚至也远远不是受害最烈的一个。很多时候,“真相是时间的女儿”这个论述俨然一个笑话。
      不过好在还有那么多诗篇,给我们留下一壶令人心旷神怡的醇酒佳酿。

      朱松在《春晚五言寄梦得》写道,“岁月蓬双鬓,生涯粟一甔。唯思对公瑾,把酒话江南。”
      岁月斑白双鬓,浮生如同一梦,倘若能有周瑜这样的良朋佳友,于草长鸢飞陌上花开时节轻述江南旧事,想来即使座中没有美酒,也会“不觉自醉”,一笑。:)
     
    


    2楼2006-02-09 13:31
    回复
      0`c4 ...华丽的鹿过,拜会棕狼酱  ..... 芈菻


      3楼2008-03-23 16:01
      回复
        • 220.132.14.*
        0


        4楼2008-04-12 2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