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桥吧 关注:6贴子:123
  • 0回复贴,共1

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网2月17日讯(记者 刘佳)考公还是就业,结婚还是单身,买房还是租房——“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题,对当代大学生与青年人而言,并不陌生。
近期,某视频网站一条名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火遍全网,视频中2位重点大学毕业生自嘲“当个废物也没关系”,引发网友思考与热议。这不禁让我们将视线再度聚焦到Z世代青年以及当代大学生身上——毕业后,他们是选择了投身主流,还是在努力寻找“另一种可能”?
小邓,北京邮电大学2020级研究生毕业生,待业
“工作到40,然后就退休”
“照目前的身体状况来看,不一定能活到退休年龄。所以要在40岁前拼命工作、赚钱,然后开始我的旅居生活。”说这句话时,小邓的语气中满是随性与洒脱。这与前半程,她谈及车机语音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时的满足与兴奋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技术宅”的队伍里,身为女生的小邓难免令人产生“反差萌”的直观感受。但小邓实则是个近乎悲观的冷静派。“不婚不育,经济独立,也完全不需要精神依赖。”这样的小邓,对自己的人生似乎有着绝对性的把控,工作则变成她实现人生规划的唯一变量因素。目前就职于某大型移动出行平台产品研发岗的她,正因部门业务的升级调整,经历着被边缘化的遭遇。“待业”,是她对外官宣的工作状态。
小邓研究生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成为“大厂”中的一名“码农”是她顺理成章的发展路径。从未认真思考“我能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的她,却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用技术真正便捷了人们的出行与生活。“多人发声,也不会干扰车机交互的效果,而是按定位分解声音来源。”小邓的研发成果不仅已经在该移动出行平台得以应用,未来,还将进入到智能汽车驾驶等更广阔的领域中。对于“技术宅”来说,这或许是对职业价值的最佳认定。在产品研发这件事上,小邓有着自己不懈的追求与坚持。因此,在过去的3年时光中,她从未停止过学习和工作的脚步,因此也从未有过闲暇时光。这种“单线生活”,让较早就拿到2万+月薪的她,支少存多。谈及就业观,她直言从未有过怎样的向往或梦想,但却是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她希望,遵从自己的内心和专长,继续在研发的路上深耕。用努力工作十多年,换回40岁以后的休闲时光。
小时,北京工业大学2022级本科毕业生,考研
“开过滴滴,创过业,找寻自己的价值”
“现在DIY类的工作室非常受年轻人欢迎,慢慢做会有新的出路和方向。”一年前,大四尚未毕业的小时曾信誓旦旦地这样对中国网记者说。时隔一年不到,他已经成为2023年全国548.4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毕业前夕,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小时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想法。所学专业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他,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所想与所学有所偏差。他直言,也曾尝试投过几次简历,虽然得到了答复和入职通知,但工作内容却大大降低了他对工作的期待。不能完全算是退而求其次,他踏上了微创业的路,但不到5个月,他选择了退出,并继续在生物学的道路上求学。备考期间,日常开支由父母负担,他也曾开过滴滴,增加灵活收入。“我和身边的朋友,都不是太急于就业,一是没有什么迫不及待的必要,二是也希望继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热爱。”
央宗,清华大学2022级本科毕业生,就业
“工作就是为了生活,两者都要兼顾”
“身边的朋友思想比较跳脱。有学语言文学,最终选择从事了时尚业的;有投身小资生活方式业务领域,开起了咖啡店的。但了解了大城市生活方式的我,更愿意选择稳定、踏实的生活。”高中阶段就早早离家,到北京求学的西藏姑娘央宗,却始终坚定回家就业的发展之路。于是,本科所学专业为新闻传播学的她,在毕业后就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为宣讲地方政策、联系地方群众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
央宗直言,大学4年间,她也曾中途动摇过。“因为专业的关系,我接触了一些影视作品,所以也想过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但身为家中长孙、长女的她,却依旧希望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够尽到一名晚辈的孝道。早早就接触过大城市生活的她,也并未对其产生强烈的向往。“如果我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最多就是买个小房子、买辆小车子。”央宗未说出口的后半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她对故乡和家庭的依恋,并隐约感受到她对生活质量有着自己的标准。央宗知道,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也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她五彩斑斓的梦。但这位阳光女孩却笑言:“生活不止工作本身,但工作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从她的话中,我们读到了一种从容的就业观念与生活姿态。
刘迪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在读
“只有少部分青年人只考虑自身,选择躺平”
“爷爷是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少数幸存下来的流亡人员,爸爸是海军,妈妈是地方公务员。在我的家庭教育中,做一个对党忠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最基本的要求。”2022年冬奥会,让世界记住了中国,也让前国际网协主席、夏季奥林匹克国际单项体育联合总会主席弗兰西斯科·里奇·比蒂记住了这位来自清华的“最美大学生”——刘迪波。
作为弗兰西斯科贴身翻译兼助理的刘迪波还清楚地记得,在陪同其参观、游览延庆冬奥场馆、中华民族园等景点时,当听到迪波讲述中国的民族政策和环保举措后,弗兰西斯科脸上惊喜又意外的表情。“他说,从没听到过一个这样的中国。”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本硕博连读环境治理专业的他,突然有了从事外交工作的梦。“曾经,我总认为,环境的治理最需要的是技术。但是通过我的经历和一些国际环境事件来看,我越来越相信,技术不是最重要的,对话才是关键。”如何让外国读懂中国,如何让中国与国际更好的共情,是他希望利用自身所学为祖国作出的贡献。“
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从事着形形色色的工作。但就我了解,大家不能说对为社会作贡献有多么执着和强烈的追求,但多多少少都是希望能将自己所学投入到主流价值认同中。”在刘迪波看来,当代青年在就业和生活方面,更多是以自己的内心需求为坐标,同时最大程度上与社会主流形成共鸣。而只有少部分人,仅关注到自己的需求,选择躺平。
专家: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 “精英教育”观念应破除
慢就业、自由职业、弹性就业……在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的背景下,就业形式也呈现出多元的新样态。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疫情以来,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上升明显,数据从2017届至2019届一直维持在68%水平下,直至2020届开始上升,2021届达到74%。政府及高校的就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有效的帮扶作用,特别是2020年疫情以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扩大就业岗位的供给,就业满意度迎来了一波攀升。
但从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水平的维度来看,薪资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发展平台和工作强度。这也是Z世代青年人平衡“月亮与六便士”关系之间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促生了更多元就业形式的出现。对此,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各种就业方式和态度都应该被接纳。从《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视频中,熊丙奇认为,这是当代青年人对于自己“非主流”状态的一种调侃。“‘没有存款’,‘985废物’都是一种另类的人生价值。”他直言,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我们仍旧坚持“精英教育”的培养观念是不合时宜的。“在人人都能上大学的环境下,怎么还能说谁上了大学就是精英,就会走上一条怎样的‘人上人’之路呢?”他直言,这有悖于当下社会强调的公平发展原则。同时,这也对我们的整个教育观念提出了颠覆性的要求和挑战。“从小就宣扬‘好好学习就会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这是一种明确的等级划分。而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尊重多元发展,并创设多元评价机制。”在破除“唯学历论”“唯分数论”的新时代教育环境下,熊丙奇认为,未来“追求个人幸福发展”的自我意识觉醒,将成为下一阶段青年人就业和生活的新生态。


IP属地:天津1楼2023-02-17 18: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