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管怎么说 ,屠杀降兵都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司马光说的并不是没道理,司马光主要是讨厌唐宪宗唐武宗对藩镇兵将不讲信用,答应了对方投降,但直接屠杀了降兵降将。我感觉唐武宗唐宪宗这对爷孙倒是挺像的,性格有点小残暴,但是听劝,能和宰相商量意见,当然两个人人品都不咋地
唐宪宗唐武宗是中晚唐唯一两个讨伐藩镇取得成功的皇帝 ,唐宪宗大力讨伐淮西和山东的藩镇,打了四年 ,花费巨大代价 ,终于取得了成功。唐宪宗命令兖、海、沂、密观察使为王遂,但王遂对待士兵严苛 ,直接被藩镇士兵杀了 ,然后推举王弁为节度使,宪宗大怒,直接派遣 曹华为沂、海、兗、密观察使,到了地方曹华就拿出皇帝的诏书就假意哄骗他们,说饶恕他们 ,不计较罪过 。但是到了宴会,等他们放下武器之后 ,伏者出,围而杀之,死者千二百人,无一得脱者。门屏间赤雾高丈馀,久之方散。引起了司马光的很不满 ,在 资治通鉴 评价:唐宪宗身为一个天子,竟然欺骗匹夫,而且区区一两千人作乱,宪宗身为天子灭了他们就和灭了猪犬一样容易,何必牺牲天子的信用诱人之饵乎!可惜,宪宗几乎成就盛世 ,最后却失败了,就是因为不讲信用的原因 。
唐武宗李德裕大力讨伐昭义节度使,打了将近两年,动用了将近10万军队 终于灭掉了 昭义节度使。昭义节度使手下大将纷纷投降,郭谊更是出卖了 昭义节度使主力投降了唐朝 ,唐武宗却命令把郭谊和其他昭义节度使手下核心大将全部斩首。
司马光认为唐武宗杀死已降的郭谊,是不守信用。先去义和信,如何能治好国家!过去汉光武帝刘秀对待向他投降的王郎、刘盆子,仅止于不死,除留他们一条命外,没有任何赏赐,这是因为汉光武帝知道王郎、刘盆子不到穷途末路,力竭不能抵抗时,是不会投降的。另外樊崇、徐宣、王元、牛邯这帮人,岂能说他们不是助纣为乱之人?而光武帝刘秀也不杀他们,大概是因为既已接受他们的投降,就不可再诛杀他们的缘故。如果他们不知恩义,既已受到赦免不死,却又逃亡叛乱,那么,再行诛杀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而如果唐武宗对待郭谊等人,免他们死罪,流放到远方,到老也不让他们归还,不是也可以吗!将他们一古脑儿全杀死,实在是不对的!

唐宪宗唐武宗是中晚唐唯一两个讨伐藩镇取得成功的皇帝 ,唐宪宗大力讨伐淮西和山东的藩镇,打了四年 ,花费巨大代价 ,终于取得了成功。唐宪宗命令兖、海、沂、密观察使为王遂,但王遂对待士兵严苛 ,直接被藩镇士兵杀了 ,然后推举王弁为节度使,宪宗大怒,直接派遣 曹华为沂、海、兗、密观察使,到了地方曹华就拿出皇帝的诏书就假意哄骗他们,说饶恕他们 ,不计较罪过 。但是到了宴会,等他们放下武器之后 ,伏者出,围而杀之,死者千二百人,无一得脱者。门屏间赤雾高丈馀,久之方散。引起了司马光的很不满 ,在 资治通鉴 评价:唐宪宗身为一个天子,竟然欺骗匹夫,而且区区一两千人作乱,宪宗身为天子灭了他们就和灭了猪犬一样容易,何必牺牲天子的信用诱人之饵乎!可惜,宪宗几乎成就盛世 ,最后却失败了,就是因为不讲信用的原因 。
唐武宗李德裕大力讨伐昭义节度使,打了将近两年,动用了将近10万军队 终于灭掉了 昭义节度使。昭义节度使手下大将纷纷投降,郭谊更是出卖了 昭义节度使主力投降了唐朝 ,唐武宗却命令把郭谊和其他昭义节度使手下核心大将全部斩首。
司马光认为唐武宗杀死已降的郭谊,是不守信用。先去义和信,如何能治好国家!过去汉光武帝刘秀对待向他投降的王郎、刘盆子,仅止于不死,除留他们一条命外,没有任何赏赐,这是因为汉光武帝知道王郎、刘盆子不到穷途末路,力竭不能抵抗时,是不会投降的。另外樊崇、徐宣、王元、牛邯这帮人,岂能说他们不是助纣为乱之人?而光武帝刘秀也不杀他们,大概是因为既已接受他们的投降,就不可再诛杀他们的缘故。如果他们不知恩义,既已受到赦免不死,却又逃亡叛乱,那么,再行诛杀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而如果唐武宗对待郭谊等人,免他们死罪,流放到远方,到老也不让他们归还,不是也可以吗!将他们一古脑儿全杀死,实在是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