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姿幽味吧 关注:43贴子:2,095

『幽姿☆兰飞』《三国真相(第二部)》汤浩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百度


IP属地:江苏1楼2010-07-15 10:18回复
    三国真相        第二部        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
    2
    有一天,人家娶媳妇,曹操他们去看热闹,偷偷的潜入主人园子里,到了晚上,两个淘气鬼忽然跳出来,大喊大叫:
    “小偷来啦!”
    新房里的人以为出事了,都跑出来看,曹操趁机摸了进去,拿刀劫持了新娘子,和袁绍跑了。
    凡事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意外。
    黑灯瞎火的,两人抢了新娘子,却迷了路,不幸掉进荆棘中,曹操先跳出来,可袁绍就苦了——陷在里边没法动。
    曹操见有人来追,急中生智,大叫道:
    “小偷在此!”
    袁绍一听,知道再不出来,就没好果子吃了,瞬间爆发出自己的所有潜能,一蹦,窜出荆棘丛,两人这才得以逃脱。
    在这个啼笑皆非的故事中,小小的曹操,居然用到了声东击西、趁火打劫、无中生有这些计谋,而且还知道贼喊捉贼,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日后,他也养成了抢老婆的恶习,最后抢到为了一个女人,痛失长子、侄儿和猛将,并且自己差点歇菜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他自小的滥觞。
    这么胡作非为,在大人眼里,肯定不是好孩子,他被一个人盯上了——自己的叔叔。
    叔叔看不惯,三番五次到曹操的老爸曹嵩那里打小报告,希望他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小顽童。
    曹操不怕,他没有收敛,反而怀恨在心,他要想办法恶搞一下这个坏叔叔。
    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叔叔,突然脸部抽搐,歪牙咧嘴,叔叔很奇怪,问你这是怎么了?
    曹操答:俺中风了!
    这可不得了!喜欢告状的叔叔赶紧告诉曹嵩,曹嵩很惊讶,把曹操叫来,却见他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
    曹嵩一头雾水:“叔叔说你中风了,这么快就好了吗?”
    曹操一脸无辜状:“我哪里中什么风?都是叔叔不喜欢我,故意在你面前造谣。”
    曹嵩一听,也没细究,可从此以后,叔叔再来告状,他就不信了;而曹操,扫除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更加有恃无恐了。
    曹操经常惹是生非,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同党袁绍,他们闹僵了。
    袁绍也不是好惹的,在一个黑夜,派人刺杀曹操。刺客用剑掷曹操,低了,没刺到,曹操发觉,想他下一剑肯定会高一些,于是紧紧贴着床席躺下,果然,当刺客再次掷剑时,高了,又没刺到。
    侥幸逃命,但这件事,给曹操留下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以至于大了还说,吾好梦中杀人,可见儿时的经历,有时也能影响一生。
    只是数十年后,曹操和袁绍两人,在黄河边投入兵力十余万,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搏杀,那一幕,小时的他们,可否想到呢?
    两个儿时的伙伴,长大后,居然成了势不两立的超级对手,这就是命运之多舛,世事之无常。
    少年时的曹操,就是这样度过的,一如我们年少时的无知和顽皮,但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智慧与干练的形象,这是曹操性格形成的基础,也是他日后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发端。
    从中,我们似乎也得到一个启示:调皮的孩子,有出息!
    当然,说一个孩子调皮,并非是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而是有他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不为外界所束缚,敢为天下先。可是这样的人,在东汉末年,却不为时人所赞,他们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没用。
    不过还是有慧眼识英雄的人。
    他们的眼光,与众不同。
    


    IP属地:江苏3楼2010-07-15 10: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三国真相        第二部        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
      3
      汝南人王俊,是个名人,他对曹操说,安天下者,除了你还有谁呢?南阳人何颙(yóng),也是名人,见到曹操就感叹:“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著名党人,超级大名人李膺的儿子李瓒,就更酷了,临死前居然告诫儿子,国家就要大乱,曹操才是天下第一的英雄,你们一定要去投靠他!
      几个儿子依言而行,果然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些不计,还有更神奇的,这人就是太尉桥玄,当世名臣,中央级领导,有一次曹操去看望他,桥玄见而异之,对曹操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而后,他又说,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去了,可没一个像你这样的,你好好努力,我老了,愿把妻儿托付给你!而后,他又和曹操开玩笑,说我死了,你经过我墓地,如果不敬上一只鸡一斗酒,车过三步,肚子疼,可不要怪我啊!
      曹操很感动,自己一文不名,堂堂太尉,居然把家人都托付给自己,他记住了这句话,记住了他的期待与关爱。
      他时刻鞭策自己。
      数十年后,他在外征战,路过桥玄墓,又想起了这位伯乐,知遇之恩,油然而生。
      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曹操亲自祭拜,并写下一篇饱含深情的祭文,这篇祭文,读来令人伤感,感激之情跃然纸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这就是生死相隔的忘年之交,真挚的友谊,皆由心生,情真意切,凄怆,而又美丽。
      在两人的交往中,桥玄为了让他及早成名,还推荐他去结交许劭。
      有桥玄的评价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去找许劭呢?这涉及到一个技术问题,也涉及到一个社会问题。
      汉代选拔官吏,不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而是公府征辟与地方察举,这两项措施,都要依据一个标准,那就是地方上对这个人的评价,即所谓的清议,也就是说,此人必须为社会舆论所推崇。这就如同上岗前必须有资格证一样,只有清议合格的,才能成为征辟察举的对象。
      有需求,就有市场,由此,鉴定人才的专家,成了香饽饽,他们的一句话,可以影响你一生。
      为了博得清议的赞誉,天下士子四处活动,到处作秀,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学和品德,以至于清议权威的门前,终日宾客盈门,甚至有人不远千里前来求见,为的只是一个好评。
      而许劭,就是这样一个清议权威,并且是权威中的权威,可以说是品人界的泰斗,谁要是能得到他的一个好评,立即身价倍增。
      许劭品人也有规矩,每个月的第一天,就是他开金口的时间,专门为亟待“好评证书”的人做技术鉴定,他的这项规矩,还有个名字:月旦评。
      既然社会需要权威鉴定,而许劭又是泰斗,桥玄自然要隆重推荐了。
      曹操莫名而来,卑辞厚礼、笑脸相迎,极有诚意的请求他给自己一个好评。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意外发生了——许劭不说话,这缘于他看不起曹操飞鹰走狗的行为,所以不理他。
      曹操有些囧,但他不想白来,今日必须达到目的。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IP属地:江苏4楼2010-07-15 10:19
      回复
        三国真相          第二部          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
        6
        论功行赏,曹腾被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注意,不是大长今),成为宦官首领,专门负责传达皇后懿旨,主持宫中事务。
        曹腾迈向了事业的顶峰,他的成功,给自己的家族,带来了无可想象的荣耀和利益。
        


        IP属地:江苏7楼2010-07-26 16:43
        回复
          相比其他一些死太监,曹腾算是个好太监,他是其中的另类,为人低调,人缘也好,还喜欢做伯乐,奖掖贤能,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这些人,都是经过他的推荐位列公卿的;并且,他还有一个优点:待人宽厚。
          有一次,益州刺史种暠将了他一军,因为蜀郡太守想巴结他,打算行贿,不幸意外发生,在函谷关,被种暠人赃俱获。
          种暠上表弹劾曹腾,请求皇帝治罪,虽然后来皇帝保了曹腾,但这个过节,一般人是难以释怀的。
          可曹腾不记仇,相反,他还经常称赞种暠有才,后来种暠做了司徒,都还记得他的好处,居然感叹:
          “今天做到三公,都是曹公公的恩典啊!”
          退一步,海阔天空。
          


          IP属地:江苏8楼2010-07-26 16:44
          回复
            可以说,曹腾是个人精,在朝中游刃有余,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五个皇帝,时间长达30余年,依然地位显赫,可见是个老谋深算的政坛不倒翁。
            正因为不简单,所以范晔的《后汉书》,还专门给他写了一个传,而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追认为皇帝的太监①。
            曹腾一个太监,怎么会有儿子?其实这也是中国特色,东汉阳嘉四年(135),汉顺帝下诏,正式允许太监收养子,并可世袭封爵。从此以后,太监收养儿子,名正言顺,也成为一个成例沿袭下来,直至明清两代。
            


            IP属地:江苏9楼2010-07-26 16:45
            回复
              三国真相          第二部          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
              10
              司徒陈耽,不与贪腐同流,他挺身而出,上表切谏,要求灵帝严查,汉灵帝本来就是个昏君,是非不分,不理,相反还罢了他的官。
              一项正义的事业,有人失败了,必定还会有人接着干。
              曹操看不下去了,愤而上书,痛骂这些贪官,要求严惩。
              恰逢这一年,国内灾害频发,发了旱灾,又来瘟疫,居然太后住的永乐宫都发火灾了。
              汉灵帝惶恐不安,他是迷信的人,于是下诏询问得失,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曹操不顾个人安危,不顾人微言轻,毅然上表,痛斥三公徇私枉法、中饱私囊。
              这次,汉灵帝良心发现,为错纠的官员平反,口头警告了许戫、张济两人。
              可是事实的残酷,彻底浇醒了满腔热血的曹操,不久,一向与死太监狼狈为奸的许戫(音yù)和张济,即行反扑,不久,陈耽冤死狱中。
              


              IP属地:江苏14楼2010-07-26 17:17
              回复
                这一次,又因为爷爷和老爸的关系,曹操逃过一劫,可从此以后,他看到世风日下,认清了朝廷已经烂透,政治腐败已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与其多管闲事,不如回家吃饭。
                从此以后,曹操不问时事,也不再献言了——关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就在曹操蛰伏的时候,有人掀起了滔天巨浪,一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号令,响彻整个帝国的角落。
                这是一个剧烈动荡的发端。
                平地一声雷,中平元年(184)二月,黄巾大起义正式爆发!十日内便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这给好武、熟读兵法的曹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乱世出英雄,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黄巾军规模巨大,众数十万,到处攻城掠地,焚烧官府,而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推翻政丨府。
                


                IP属地:江苏18楼2010-07-26 17: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下汉灵帝慌了,为了镇丨压黄巾军,采取了几项措施:


                  IP属地:江苏19楼2010-07-26 17:25
                  回复
                    任命大舅子何进为大将军,镇守京师;


                    IP属地:江苏22楼2010-07-26 17:25
                    回复
                      将国库的钱与西园的马拿出来,犒赏军队;


                      IP属地:江苏23楼2010-07-26 17:25
                      回复
                        全国总动员,解除党禁,起用党人,发天下精兵,进剿黄巾。


                        IP属地:江苏24楼2010-07-26 17:31
                        回复
                          三国真相          第二部          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
                          11
                          由于黄巾军只是一支临时武装,作战经验严重匮乏,包围长社的军队,居然依草结营,这让皇甫嵩钻了大空子。
                          在一个刮风的夜晚,皇甫嵩采用火攻战术,放火突袭,黄巾军疏于戒备,自乱阵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赶到了,带兵与皇甫嵩、朱俊协同作战,里外痛击,大破颍川黄巾,斩首数万级。
                          颍川黄巾溃败,保住了京师洛阳,对全局的影响异常巨大,从此,形势发生逆转,各地黄巾接连失利。
                          虽然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黄巾军各自为战,缺乏经验,主力被各个击破,余部继续坚持战斗。  


                          IP属地:江苏27楼2010-07-26 17:38
                          回复

                            曹操此后,多次与黄巾军作战,后因功受赏,提拔为济南相;而同样依靠镇丨压黄巾军起家的刘备,也因立有军功,做了中山安喜尉,他比曹操,小了6岁。
                            汉朝的行政架构,实行郡国制,郡直属中央,国则是分封给诸侯王的领地,两者都是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后来汉景帝规定,诸侯王只能吃赋税,没有行政权力,行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这样,国相也就相当于郡太守了。
                            


                            IP属地:江苏28楼2010-07-26 17: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济南国,在今天山东省境内,下辖十余县,当时的藩王是河间安王刘利的儿子刘康。
                              曹操来到济南,看到的是贪污腐化成风,看到的是当官的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看到的是他们勾结一起,交通朝廷宦官贵戚,人民敢怒不敢言。
                              民众过的是如此非人的生活,曹操愤怒了,他要采取铁腕政策,铲除腐败!
                              对待腐败官员,曹操毫不留情,既然没用,那就滚吧!他一上任,就一鼓作气,干掉80%,不管是谁,一概罢丨免。
                              这是个爆炸新闻,前几任国相,因为担心得罪人,没人敢动,曹操一到,立马就动手,一律撤职查办。
                              第一把火,就烧了这个毒瘤,歪风邪气一扫而空,平日一些黑恶分子,都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纷纷逃往外地,境内一时间安安静静,治安形势大为好转。
                              吏治,社会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嫉恶如仇,雷厉风行。
                              当时的济南,还有一项陋习,简单的说,就是死人风光,活人受罪。
                              刘邦的孙子刘章,平诸吕有功,被封为城阳景王,辖区靠近济南国。两年后,刘章死了,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便在国境内大肆修建祀庙,以立庙祭祀。
                              由于汉朝政局剧烈动荡,皇室危难,于是祭祀刘章,逐渐演变成拥护皇室的一个习俗。在西汉末年,赤眉军一部还拥立刘章的后裔刘盆子为帝,经过一系列的包装,刘章变成神了。到了东汉以后,青州民间对刘章的崇拜更是达到极盛,祀庙越建越多,如雨后春笋,仅济南一地,就有600多座。
                              建房子,如果是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还值得表扬,可是仅仅为了祭一个死人,就如此大兴土木,那就过了;更离谱的是,当地的富甲豪强,往往借着这个由头,奢侈浪费、骗取钱财,老百姓深受其害。
                              


                              IP属地:江苏30楼2010-07-26 18: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