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真相 第二部 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
2
有一天,人家娶媳妇,曹操他们去看热闹,偷偷的潜入主人园子里,到了晚上,两个淘气鬼忽然跳出来,大喊大叫:
“小偷来啦!”
新房里的人以为出事了,都跑出来看,曹操趁机摸了进去,拿刀劫持了新娘子,和袁绍跑了。
凡事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意外。
黑灯瞎火的,两人抢了新娘子,却迷了路,不幸掉进荆棘中,曹操先跳出来,可袁绍就苦了——陷在里边没法动。
曹操见有人来追,急中生智,大叫道:
“小偷在此!”
袁绍一听,知道再不出来,就没好果子吃了,瞬间爆发出自己的所有潜能,一蹦,窜出荆棘丛,两人这才得以逃脱。
在这个啼笑皆非的故事中,小小的曹操,居然用到了声东击西、趁火打劫、无中生有这些计谋,而且还知道贼喊捉贼,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日后,他也养成了抢老婆的恶习,最后抢到为了一个女人,痛失长子、侄儿和猛将,并且自己差点歇菜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他自小的滥觞。
这么胡作非为,在大人眼里,肯定不是好孩子,他被一个人盯上了——自己的叔叔。
叔叔看不惯,三番五次到曹操的老爸曹嵩那里打小报告,希望他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小顽童。
曹操不怕,他没有收敛,反而怀恨在心,他要想办法恶搞一下这个坏叔叔。
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叔叔,突然脸部抽搐,歪牙咧嘴,叔叔很奇怪,问你这是怎么了?
曹操答:俺中风了!
这可不得了!喜欢告状的叔叔赶紧告诉曹嵩,曹嵩很惊讶,把曹操叫来,却见他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
曹嵩一头雾水:“叔叔说你中风了,这么快就好了吗?”
曹操一脸无辜状:“我哪里中什么风?都是叔叔不喜欢我,故意在你面前造谣。”
曹嵩一听,也没细究,可从此以后,叔叔再来告状,他就不信了;而曹操,扫除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更加有恃无恐了。
曹操经常惹是生非,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同党袁绍,他们闹僵了。
袁绍也不是好惹的,在一个黑夜,派人刺杀曹操。刺客用剑掷曹操,低了,没刺到,曹操发觉,想他下一剑肯定会高一些,于是紧紧贴着床席躺下,果然,当刺客再次掷剑时,高了,又没刺到。
侥幸逃命,但这件事,给曹操留下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以至于大了还说,吾好梦中杀人,可见儿时的经历,有时也能影响一生。
只是数十年后,曹操和袁绍两人,在黄河边投入兵力十余万,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搏杀,那一幕,小时的他们,可否想到呢?
两个儿时的伙伴,长大后,居然成了势不两立的超级对手,这就是命运之多舛,世事之无常。
少年时的曹操,就是这样度过的,一如我们年少时的无知和顽皮,但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智慧与干练的形象,这是曹操性格形成的基础,也是他日后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发端。
从中,我们似乎也得到一个启示:调皮的孩子,有出息!
当然,说一个孩子调皮,并非是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而是有他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不为外界所束缚,敢为天下先。可是这样的人,在东汉末年,却不为时人所赞,他们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没用。
不过还是有慧眼识英雄的人。
他们的眼光,与众不同。
作者:汤浩方
2
有一天,人家娶媳妇,曹操他们去看热闹,偷偷的潜入主人园子里,到了晚上,两个淘气鬼忽然跳出来,大喊大叫:
“小偷来啦!”
新房里的人以为出事了,都跑出来看,曹操趁机摸了进去,拿刀劫持了新娘子,和袁绍跑了。
凡事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意外。
黑灯瞎火的,两人抢了新娘子,却迷了路,不幸掉进荆棘中,曹操先跳出来,可袁绍就苦了——陷在里边没法动。
曹操见有人来追,急中生智,大叫道:
“小偷在此!”
袁绍一听,知道再不出来,就没好果子吃了,瞬间爆发出自己的所有潜能,一蹦,窜出荆棘丛,两人这才得以逃脱。
在这个啼笑皆非的故事中,小小的曹操,居然用到了声东击西、趁火打劫、无中生有这些计谋,而且还知道贼喊捉贼,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日后,他也养成了抢老婆的恶习,最后抢到为了一个女人,痛失长子、侄儿和猛将,并且自己差点歇菜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他自小的滥觞。
这么胡作非为,在大人眼里,肯定不是好孩子,他被一个人盯上了——自己的叔叔。
叔叔看不惯,三番五次到曹操的老爸曹嵩那里打小报告,希望他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小顽童。
曹操不怕,他没有收敛,反而怀恨在心,他要想办法恶搞一下这个坏叔叔。
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叔叔,突然脸部抽搐,歪牙咧嘴,叔叔很奇怪,问你这是怎么了?
曹操答:俺中风了!
这可不得了!喜欢告状的叔叔赶紧告诉曹嵩,曹嵩很惊讶,把曹操叫来,却见他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
曹嵩一头雾水:“叔叔说你中风了,这么快就好了吗?”
曹操一脸无辜状:“我哪里中什么风?都是叔叔不喜欢我,故意在你面前造谣。”
曹嵩一听,也没细究,可从此以后,叔叔再来告状,他就不信了;而曹操,扫除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更加有恃无恐了。
曹操经常惹是生非,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同党袁绍,他们闹僵了。
袁绍也不是好惹的,在一个黑夜,派人刺杀曹操。刺客用剑掷曹操,低了,没刺到,曹操发觉,想他下一剑肯定会高一些,于是紧紧贴着床席躺下,果然,当刺客再次掷剑时,高了,又没刺到。
侥幸逃命,但这件事,给曹操留下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以至于大了还说,吾好梦中杀人,可见儿时的经历,有时也能影响一生。
只是数十年后,曹操和袁绍两人,在黄河边投入兵力十余万,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搏杀,那一幕,小时的他们,可否想到呢?
两个儿时的伙伴,长大后,居然成了势不两立的超级对手,这就是命运之多舛,世事之无常。
少年时的曹操,就是这样度过的,一如我们年少时的无知和顽皮,但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智慧与干练的形象,这是曹操性格形成的基础,也是他日后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发端。
从中,我们似乎也得到一个启示:调皮的孩子,有出息!
当然,说一个孩子调皮,并非是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而是有他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不为外界所束缚,敢为天下先。可是这样的人,在东汉末年,却不为时人所赞,他们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没用。
不过还是有慧眼识英雄的人。
他们的眼光,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