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王夫人力促贾妃支持宝玉和宝钗的婚姻,给宝玉、黛玉乃至贾母施加压力。最明显的不过是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贾妃省亲时所赐的礼物,所有姐妹还都是一样的,但是到了端午节赐礼,赐给宝玉和宝钗的就是一样的,而黛玉的只和迎、探、惜春的一样。这就强烈的表明了贾妃的态度,那就是要宝玉和宝钗结合,而不是和黛玉。这期间,王夫人肯定做了皇妃女儿的工作。我们应该能够想象这样的信号对于黛玉的打击是有多么的沉重(见拙文《《红楼梦》中贾母如何破金玉良缘》)。或许有人会以为我杜撰,因为王夫人怎么可能有机会去争取身在皇宫的贾妃的支持,但只要认真读过小说的都知道,王夫人完全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正如贾妃在省亲时所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作为贾妃的母亲,王夫人自然是最有权力进内探视的人选。
第八,则是给黛玉安了个“多心”的标签。
王夫人正是通过“金玉良缘”的折磨促使黛玉和宝玉时常争吵,通过一些暗地里违背贾母意愿的“故意的冷遇”就如上述的送宫花以及贾妃的赐物等等促使毕竟年轻不懂事的黛玉说出种种气话来,不仅如此,她还趁机给黛玉扣了顶“多心”“刻薄”的帽子,而且运作得相当成功,在贾府上下得到了高度认可。比如小说第二十七回,宝钗因听到红玉和坠儿的对话巧妙把责任转嫁到黛玉身上时,丫环红玉与坠儿对黛玉的评价就是“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是他们那里知道,就在刚才恰恰是他们认为非常厚道的薛宝钗在“嫁祸”黛玉呢?可不要小看了“多心”和“刻薄”这顶帽子,它暗示着一个大家闺秀的缺乏修养和不守妇道。而最让人感到恐怖的就是,由于造成了“铁一般的事实”,这个帽子居然连林黛玉自己也被迫无奈的戴上了,承认自己是个多心的人,这说明王夫人是多么的善于“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