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籍吧 关注:53贴子:93
  • 0回复贴,共1

《红与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阅读完整本书之后,不得不说《红与黑》给我留下的是深深的惆怅,久久无法排遣。玛蒂尔德膝上放着她已故心上人于连的头颅,想用自己的双手埋葬情人的头颅。德·雷纳夫人履行诺言,没有自寻短见。但于连死后三天,她拥吻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人世。这是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于连,玛蒂尔德,德·雷纳夫人。小说中对三个人的情爱纠葛进行了特别细腻的刻画,而爱情却并不是贯穿小说的主线,小说一直围绕着主人公于连渴望发迹来展开的。正是于连的野心勃勃,和于连的爱情相交织,我读到了三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于连是小说的绝对主角,他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一生是极具矛盾色彩的一生。也正是因为矛盾性,使得于连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于连只是一个小木匠的小儿子,在那个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想搏斗的时代,于连的身份特别的卑微,是游离于政治之外的一类人。可是,他不甘平凡,野心勃勃。从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要出人头地的决心,做过无数有关英雄伟人的美梦,幻想着自己像拿破仑那样,凭着身佩的长剑摆脱贫困卑微的地位,年三十立功于战场成为显赫的将军。梦想和渴望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又是无情而冷酷的。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对于拿破仑的崇拜已经渐渐消失的一干二净,于连没有了上战场立军功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看到了另外一条出路——当教士。他自己对这也是清楚的认识:“在拿破仑统治之下,我会是一名军官;在未来的神甫当中,我将是一位主教。”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于连的野心与现实之间赤裸裸的矛盾冲突。但这并不是最戏剧的,最令人深思的是于连在实现通过当教士走向社会上层时的种种矛盾色彩。
于连没有接受好友富凯提出的商业建议,毅然选择了当德·雷纳先生家的家庭教师。他对上层社会只有仇恨和厌恶,在他看来上层人士是满嘴的廉洁奉公,可自从掌握管理穷人财产的大权以来,自己的财产却是明显的地翻了两三番。于连清楚地知道上层社会的卑鄙与肮脏,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追求。正是这样的格格不入,于连在上层人士的眼中由于一股清流,与众不同,这为他吸引来了德·雷纳夫人的爱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3-09 17: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