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喜好传统文化的缘故吧,我爱梅兰竹菊,也曾以国画写之。其中偏爱竹,喜观竹、画竹、听竹,特别是雨中听竹。竹通人意,心情不同,立意有别,竹声迥异。所谓竹声即心声。
谢灵运《过始宁墅》云: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这是赞美水边小竹的妩媚和动人。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谓君子爱竹,以竹自寓,惺惺惜惺惺啊。
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竹之劲节可知一斑。
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其间亦蕴藏深邃的哲理。
难怪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当然,最让人折服的是清代的郑板桥,应该是竹子的“铁杆粉丝”了。
板桥先生工诗词、善书画。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一生画竹最多,尝以竹喻志明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颂扬竹之贞定,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首不屈的烈士,令人望而生“敬”。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
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表现竹之不从俗、不流俗的君子之风。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其《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读之让人心里为之一颤。诗画之外,可闻关切民心民意民情,诗人情性、志操跃然纸上。
尼采说: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我想,竹子便是已经超越的人了。
听听,她们有时辗转委婉,如少女浅笑低吟 ;有时涛声阵阵,如壮士豪饮欢歌……
无论是在淅淅沥沥小雨中,还是在磅磅礴礴大雨中,抑或是山雨欲来之际,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和声响向人们诠释着人与自然的真谛。
朋友,我邀请您——雨中听竹!
谢灵运《过始宁墅》云: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这是赞美水边小竹的妩媚和动人。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谓君子爱竹,以竹自寓,惺惺惜惺惺啊。
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竹之劲节可知一斑。
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其间亦蕴藏深邃的哲理。
难怪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当然,最让人折服的是清代的郑板桥,应该是竹子的“铁杆粉丝”了。
板桥先生工诗词、善书画。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一生画竹最多,尝以竹喻志明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颂扬竹之贞定,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首不屈的烈士,令人望而生“敬”。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
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表现竹之不从俗、不流俗的君子之风。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其《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读之让人心里为之一颤。诗画之外,可闻关切民心民意民情,诗人情性、志操跃然纸上。
尼采说: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我想,竹子便是已经超越的人了。
听听,她们有时辗转委婉,如少女浅笑低吟 ;有时涛声阵阵,如壮士豪饮欢歌……
无论是在淅淅沥沥小雨中,还是在磅磅礴礴大雨中,抑或是山雨欲来之际,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和声响向人们诠释着人与自然的真谛。
朋友,我邀请您——雨中听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