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吧 关注:603贴子:766
  • 17回复贴,共1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正邪气化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数中医朋友,都知道气化论有阳气气化、五脏气化等,但很少有人了解阴气气化,更别说邪气气化了。中医界往往把阴阳气化、五脏气化当做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其实它们都只是正气气化,说对了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的一半,中医基础理论的完整核心是【正邪气化论】——正气与邪气相争的广义气化论。中医辨证离不开正气虚或\和邪气实,治疗原则离不开扶正祛邪——扶正气和祛邪气。临床可以有不阴不阳之证,但绝无不虚不实之疾。可见,正邪气化论才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完整的气化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


IP属地:辽宁1楼2023-03-12 10:44回复
    你还认为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吗?欢迎争辩、讨论。


    IP属地:辽宁2楼2023-03-19 10:11
    回复
      中医的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的核心是正邪气化论。有异议尽管争辩,欢迎!


      IP属地:辽宁3楼2024-04-26 18:50
      收起回复
        气化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的物质相互作用和变化。


        IP属地:辽宁4楼2024-04-28 17:41
        收起回复
          中医生理学是论述【正气的气化】理论。中医病理生理学是论述【正气和邪气相争的气化】理论。中医学就是一部《正气和邪气相争的气化论》,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IP属地:辽宁5楼2024-05-02 08:24
          回复
            中医 辨证的核心,不是阴阳——阴气和阳气,中医辨证可以有不阴不阳之证;也不是脏腑,可以有非脏非腑之疾,但绝无不虚不实之证。中医治则的核心,也不是调整阴阳,求得阴阳平衡,而是扶正气和或祛邪气。中医所有辨证论治绝无例外。调节阴阳、阴阳平衡只是扶正气的目的,它不是祛邪气的根本原则。故正邪气化论是辨证论治的真正核心。


            IP属地:辽宁6楼2024-05-06 17:58
            回复
              只懂正气气化——阴阳气化、五脏气化,只是个“半拉子中医”。只有懂得《中医正邪气化论》才能真正弄懂中医。因为,中医辨证,不是正气虚,就是或和邪气实,绝无不虚不实之证。中医治则,不是扶正气,就是祛邪气,绝无例外。然而,可以存在不阴不阳之证,非五脏之疾!故阴阳、藏象学说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正邪气化论》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欢迎不服者来辩!


              IP属地:辽宁7楼2024-06-08 15:04
              回复
                怎么没有不服者?!


                IP属地:辽宁8楼2024-06-10 08:58
                回复
                  万万不可把中医学的【气】当气体!阴气多是液体和固体。中医学的气是活性物质的同义词!它包括各种正气和邪气。


                  IP属地:辽宁9楼2024-07-24 15:09
                  回复
                    【阳虚生大热】的机理:
                    【阳虚生大热】,是因为中焦阳气虚陷(阳虚+气虚),下流于肾,扰乱下焦阴阳失衡,阳气上乘土位,而成为实热的发热。白虎汤证是气虚下陷,而此证则是阳虚下陷,导致阳气上乘土位,产生实热之证。前者是【气虚生大热】,后者则是【阳虚生大热】,这两个热都可以表现【大热】【实热】,尽管是气虚、阳虚引发的热,但无虚热、假热特性。
                    白虎汤证是气虚下陷,而此证则是阳虚下陷,导致阳气上乘土位,产生实热之证。尽管是气虚、阳虚引发的热,但无虚热、假热特性,没有阳虚寒证表现。中焦阳虚本应生虚寒,见虚寒证,然而【阳虚生大热】,其虚阳未等生虚寒时,就下流于肾了,扰乱了下焦阴阳,令下焦阳气上乘土位,产生了实热,而不见中焦虚寒。
                    ,这是【阳虚生大热】的机理,只见实热不见虚寒的道理。《 中医基础理论》,已有【气虚生大热】,如今又有了个【阳虚生大热】的机理。估计火神派网友,一定会感兴趣。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9-05 18: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