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迎来重大变革!
3月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作为国务院
直属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而言之,概括成一句话:国家对保险业在内的金融行业监管全方位升级了!我国金融业正式进入了由国务院主导的混业监管时代!
这是距2018年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后,再一次的重大变革!
为什么升级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从总体来说,组建这一部门体现了国家的三重考量。
一是防范风险的重心。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可及时有效地形成监管合力,更好建立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框架,守住金融行业的底线,规范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行为。
二是改善监管的决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金融业监管职责将更加集中,这将弥补原银保监会执法能力不足且职能交叉导致的监管短板。
三是坚决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信心。此次改革将会在金融交易的各个环节,从事前防范、事中处置和事后保障三方面入手,能够通过更统一的顶层力量,进行全市场、跨区域、全覆盖的监管,织密、织牢投资者保护网。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不管怎么创新和改革, “保险姓保”的价值理念都不会变。国家把保险定义为是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 国家是把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意志,正是倚重于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
数据显示, 2022年疫情之下,我国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不降反增, 实现总收入4.7万亿,新增保单554亿件。以2022年14.12亿人口计算,相当于人均购买保险3329元,人均购买保单39单。
保险成为老百姓的投资首选
在央视财经揭榜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中,保险再一次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投资首选,这已经是保险第6次荣登榜首了,这就足以证明了保险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了。
百姓的保险意识明显增强了,买保险意愿增强最快的是年收入3-5万的家庭,其次是年收入5-8万家庭!从省份看,全国买保险意愿最强的分别是:重庆、江西,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从区域来看,西南、华南、西北地区,买保险的意愿相对较强,而且这三个地区的受访者,近三年买保险的意愿一直呈上升趋势。
央视:保险是当下明智的选择
央视财经曾多次醒过:利率往下走,建议大家应该早点去买保险,因为保险它的定价是,市场利率越低,基本上保障是越来越贵。
保险公司是特殊的银行,是真正“存钱”的地方;而普通的银行只是“放钱”的地方,买保险就是买倍数,在无形之中放大了你的资产。
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这些年不断在降,老百姓把资金在银行定存后,去除CPI因素,实际收益为负值,你的钱不值钱了 ,存着就等于在割肉。
我们曾以为银行是茁壮生长的土地,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却越来越瘦了!仅仅通过银行存储躺赚已成为了过去,想跑赢通胀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把钱存银行的真的都要哭了!
原来,很多人认为把大部分钱放在银行才是最安全的选择,因为人们以前都相信银行是不会倒闭破产的,不过现在,银行各种破产、倒闭、解散仿佛已成为了“家常便饭”的事。
就在去年,银保监会刚刚原则上同意了辽阳农商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四家银行正式宣告了破产:
1. 包商银行
2. 海南发展银行
3、汕头商业银行
4、河北省肃宁尚村信用社
这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就是包商银行,毕竟它曾是全国银行30强,成立了22年之久,总资产规模一度超过了5500亿,在发展巅峰期时,旗下还拥有473万储户。不过也就是这样一个大型银行,最终也面临了破产的局面。
从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家银行的存款超过50万元,这家银行不幸破产倒闭的话,最多只有50万元能够全身而退,超出部分不在存款保险覆盖范围之内。
保险能做到的 银行做不到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产品的进步也越来越进步。现在,银行能做到的,保险都能做到,但是保险能做到的,银行却不一定都能做到。 就拿抵御通胀风险来说,很多保险产品都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增值功能,其承担的角色与储蓄差不多,但长期收益通常更有保证、甚至能胜过银行。
而三大金融机构里,从法律的角度讲: 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3月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作为国务院
直属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而言之,概括成一句话:国家对保险业在内的金融行业监管全方位升级了!我国金融业正式进入了由国务院主导的混业监管时代!
这是距2018年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后,再一次的重大变革!
为什么升级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从总体来说,组建这一部门体现了国家的三重考量。
一是防范风险的重心。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可及时有效地形成监管合力,更好建立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框架,守住金融行业的底线,规范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行为。
二是改善监管的决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金融业监管职责将更加集中,这将弥补原银保监会执法能力不足且职能交叉导致的监管短板。
三是坚决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信心。此次改革将会在金融交易的各个环节,从事前防范、事中处置和事后保障三方面入手,能够通过更统一的顶层力量,进行全市场、跨区域、全覆盖的监管,织密、织牢投资者保护网。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不管怎么创新和改革, “保险姓保”的价值理念都不会变。国家把保险定义为是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 国家是把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意志,正是倚重于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
数据显示, 2022年疫情之下,我国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不降反增, 实现总收入4.7万亿,新增保单554亿件。以2022年14.12亿人口计算,相当于人均购买保险3329元,人均购买保单39单。
保险成为老百姓的投资首选
在央视财经揭榜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中,保险再一次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投资首选,这已经是保险第6次荣登榜首了,这就足以证明了保险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了。
百姓的保险意识明显增强了,买保险意愿增强最快的是年收入3-5万的家庭,其次是年收入5-8万家庭!从省份看,全国买保险意愿最强的分别是:重庆、江西,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从区域来看,西南、华南、西北地区,买保险的意愿相对较强,而且这三个地区的受访者,近三年买保险的意愿一直呈上升趋势。
央视:保险是当下明智的选择
央视财经曾多次醒过:利率往下走,建议大家应该早点去买保险,因为保险它的定价是,市场利率越低,基本上保障是越来越贵。
保险公司是特殊的银行,是真正“存钱”的地方;而普通的银行只是“放钱”的地方,买保险就是买倍数,在无形之中放大了你的资产。
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这些年不断在降,老百姓把资金在银行定存后,去除CPI因素,实际收益为负值,你的钱不值钱了 ,存着就等于在割肉。
我们曾以为银行是茁壮生长的土地,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却越来越瘦了!仅仅通过银行存储躺赚已成为了过去,想跑赢通胀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把钱存银行的真的都要哭了!
原来,很多人认为把大部分钱放在银行才是最安全的选择,因为人们以前都相信银行是不会倒闭破产的,不过现在,银行各种破产、倒闭、解散仿佛已成为了“家常便饭”的事。
就在去年,银保监会刚刚原则上同意了辽阳农商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四家银行正式宣告了破产:
1. 包商银行
2. 海南发展银行
3、汕头商业银行
4、河北省肃宁尚村信用社
这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就是包商银行,毕竟它曾是全国银行30强,成立了22年之久,总资产规模一度超过了5500亿,在发展巅峰期时,旗下还拥有473万储户。不过也就是这样一个大型银行,最终也面临了破产的局面。
从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家银行的存款超过50万元,这家银行不幸破产倒闭的话,最多只有50万元能够全身而退,超出部分不在存款保险覆盖范围之内。
保险能做到的 银行做不到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产品的进步也越来越进步。现在,银行能做到的,保险都能做到,但是保险能做到的,银行却不一定都能做到。 就拿抵御通胀风险来说,很多保险产品都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增值功能,其承担的角色与储蓄差不多,但长期收益通常更有保证、甚至能胜过银行。
而三大金融机构里,从法律的角度讲: 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