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号称中国历代“诸窑之冠”,并且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君主姓氏命名的瓷窑。
从记载柴窑最早的文献,是北宋欧阳修在《归田录》书中时写道:“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明代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卷七“古窑器论”之柴窑条:“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为‘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综合历朝历代文献资料加上笔者三十年收集的柴窑实物,己应证五代柴窑的确有如下四大特征:
一,青如天:五代柴瓷是特制瓷,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天青色。而青如天:“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是柴荣答复内务大臣皇宫内使用什么瓷器时的圣旨,也是对将要烧制瓷器的颜色要求,违者该斩。清代《居易录》云:“严柱峰副宪曾矩示柴窑碗一,碧色、形制甚古,流光四射"。综合古籍中的记载,“青如天”应该是一种以浅绿色为主基调,又有些偏蓝的色调。
二,明如镜:这是形容柴窑瓷器釉面的光泽明亮如镜。在古代镜子并非当今的玻璃镜面,而是铜镜。铜镜的明亮度,是手工研磨出的铜质亮度,是一种幽暗的光亮,隐约能照出人的面部五官。而柴窑的釉面水润温厚,又光亮许多,也可隐约照出人的五官。而且在明亮的光线照耀下宝光四射,光彩夺目。
三,薄如纸:形容的是柴窑瓷器十分的轻薄,甚至可以透光。如若拿现代纸来对比薄厚,自然是无法相比拟的。可50年前用的草纸和现在用的卫生纸相比,厚薄相差十余倍,何况是千年之前的五代,纸的厚度显然更厚。而笔者所藏的柴窑,瓷壁超薄,灯照透光,形容象古代纸一样薄也不为过。
四,声如磬:是形容柴窑瓷器敲击的声音。很多人把这种形容解读成声音清脆,其实不然。在古代磬是一种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发出的声音应该是低沉发哑之声,并非清脆。因为在宋代以前,瓷器都是以泥土做胎,所以做出来的瓷器敲击声就和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发出的声音相似。
湖南藏家周希烈先生所藏五代柴窑青釉盏。经磁共振仪器检测,判断为五代时期的产品。此盏胎体薄如纸(1.8mm),高6㎝,直径17.6㎝,,底径42mm。质量极轻,重仅195.23克。釉色天青,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器表温润如玉,光滑,纹路呈细丝如蛛丝,有直纹与横纹纵横交错,柴窑随光线阴暗变化而艳色多变,且宝光四射,垫烧与覆烧处有黄金沙结晶,无款。
作者微信号:ZXL13657371768
电话:13657371768
从记载柴窑最早的文献,是北宋欧阳修在《归田录》书中时写道:“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明代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卷七“古窑器论”之柴窑条:“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为‘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综合历朝历代文献资料加上笔者三十年收集的柴窑实物,己应证五代柴窑的确有如下四大特征:
一,青如天:五代柴瓷是特制瓷,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天青色。而青如天:“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是柴荣答复内务大臣皇宫内使用什么瓷器时的圣旨,也是对将要烧制瓷器的颜色要求,违者该斩。清代《居易录》云:“严柱峰副宪曾矩示柴窑碗一,碧色、形制甚古,流光四射"。综合古籍中的记载,“青如天”应该是一种以浅绿色为主基调,又有些偏蓝的色调。
二,明如镜:这是形容柴窑瓷器釉面的光泽明亮如镜。在古代镜子并非当今的玻璃镜面,而是铜镜。铜镜的明亮度,是手工研磨出的铜质亮度,是一种幽暗的光亮,隐约能照出人的面部五官。而柴窑的釉面水润温厚,又光亮许多,也可隐约照出人的五官。而且在明亮的光线照耀下宝光四射,光彩夺目。
三,薄如纸:形容的是柴窑瓷器十分的轻薄,甚至可以透光。如若拿现代纸来对比薄厚,自然是无法相比拟的。可50年前用的草纸和现在用的卫生纸相比,厚薄相差十余倍,何况是千年之前的五代,纸的厚度显然更厚。而笔者所藏的柴窑,瓷壁超薄,灯照透光,形容象古代纸一样薄也不为过。
四,声如磬:是形容柴窑瓷器敲击的声音。很多人把这种形容解读成声音清脆,其实不然。在古代磬是一种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发出的声音应该是低沉发哑之声,并非清脆。因为在宋代以前,瓷器都是以泥土做胎,所以做出来的瓷器敲击声就和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发出的声音相似。
湖南藏家周希烈先生所藏五代柴窑青釉盏。经磁共振仪器检测,判断为五代时期的产品。此盏胎体薄如纸(1.8mm),高6㎝,直径17.6㎝,,底径42mm。质量极轻,重仅195.23克。釉色天青,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器表温润如玉,光滑,纹路呈细丝如蛛丝,有直纹与横纹纵横交错,柴窑随光线阴暗变化而艳色多变,且宝光四射,垫烧与覆烧处有黄金沙结晶,无款。
作者微信号:ZXL13657371768
电话:1365737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