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种公认的世界名著,我的建议是不要真的以为自己能从里面学到什么东西,名著里的所谓内核要么是纯臆想,要么过于主观或严重脱离时代。名著唯一的用途和各种网文一样,只有打发时间而已。
你想通过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来了解社会,看起来很好但我不推荐。建议直接去看各种社论,或者地缘政治学者的讲座之类的,不过社论,讲座完全是娱乐性为零,只有纯粹的目的。如果说文学名著还至少带一点文学润色,啃名著就像是啃压缩饼干,那么社论,讲座这种就是纯粹是啃石头。不过现在有AI翻译和GPT之类的AI工具,想研究英文社论的难度比以前低了很多。
通过各种文学名著去了解社会,讨论社会,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精确。与其说名著的上位替代是社论和专业讲座,倒不如说名著本身其实就是社会学研究的二手排泄物,所以当我在网络讨论问题的时候对面突然冒出来一句“你去多看看名著行不”,我心里冷汗直流,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种人。
名著就是时间长加上被各个时代的读者公认好评,但你带着目的性,去把名著作为工具去使用和审视,以为自己行了或者能做成什么事情,那就绝对会被误导的。名著只是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而已,它甚至连“提升自己修养”的功能都没有,因为只有工具才有功能,但名著不能作为工具,它仅仅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遣,你可以讨论它,但别想着拿它去取代什么真正的常规功能。
你想通过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来了解社会,看起来很好但我不推荐。建议直接去看各种社论,或者地缘政治学者的讲座之类的,不过社论,讲座完全是娱乐性为零,只有纯粹的目的。如果说文学名著还至少带一点文学润色,啃名著就像是啃压缩饼干,那么社论,讲座这种就是纯粹是啃石头。不过现在有AI翻译和GPT之类的AI工具,想研究英文社论的难度比以前低了很多。
通过各种文学名著去了解社会,讨论社会,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精确。与其说名著的上位替代是社论和专业讲座,倒不如说名著本身其实就是社会学研究的二手排泄物,所以当我在网络讨论问题的时候对面突然冒出来一句“你去多看看名著行不”,我心里冷汗直流,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种人。
名著就是时间长加上被各个时代的读者公认好评,但你带着目的性,去把名著作为工具去使用和审视,以为自己行了或者能做成什么事情,那就绝对会被误导的。名著只是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而已,它甚至连“提升自己修养”的功能都没有,因为只有工具才有功能,但名著不能作为工具,它仅仅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遣,你可以讨论它,但别想着拿它去取代什么真正的常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