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1. 情节忠于原著。
2. 采用旁白的形式,有助于观众——尤其是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了解故事情节,不错。
3. 人物对白多直接用原著的语言,有人批评说用文言文,听不懂。错了!《红楼梦》的语言根本不是文言文,最多只能算是“古代白话”,凡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读《红楼梦》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其故事情节、基本意思是可以弄明白的;如果你上了高中,却连读《红楼梦》原文都感到很吃力,那么你的语文水平就值得怀疑了,起码初高中课本的文言文你没学好,更不用说读课外书了。因此新版的对白多用原著语言,对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可能会有促进作用。
4. 镜头快慢晃动太大。
5. 冷子兴这一人物塑造的不错,贾雨村的性格毫无表现,能表明其不凡见识的“正邪两赋论”又被导演省略了,形体显得臃肿,感觉有点窝囊。
6. 林黛玉演得有形无神,除了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外,空有皮囊,内在性格完全没有表现出来。一看她的眼睛就知道,内心什么都没有——她不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第二集
1. 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哪是王熙凤的笑,完全一傻大姐儿!她的言谈举止无法表现王熙凤的泼辣与八面玲珑。总之,感觉不是王熙凤,表演出不来性格!又是有形无神!
2. 这一回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简直就是一个草包木偶,尤其拍那两次惊堂木,就像个傻帽,内心空虚,所以行为做作,这也不是曹雪芹笔下那个精明的贾雨村。还是有形无神。
3. 雨村旁边的门子,就是那个原葫芦庙中的小沙弥演得倒是挺到位。
4. 剧中那个音乐确实不好,有点像聊斋。
第三集
1. 科学技术运用很好,景很美,确是太虚幻境。
2. 狗儿与刘姥姥演得不错。
3. 周瑞家的无性格,真的是在演戏。
4. 王熙凤这一集中的表现比上一集稍好,但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心理刻画还是差太远!她那一笑就是一个憨憨的傻大姐儿。
5. 我看了三集,想做一个大胆的预言: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塑造的人物形象就主要人物来讲,多数会是有形无神,即人物空有符合原著的外表和语言,却没有原著人物的神髓和气韵。但愿我的预言破灭!
第四集
1. 贾瑞家的送宫花一节,把惜春一节给删了,不好!这是一处伏笔,预示着将来惜春出家一事。因为惜春的戏本来就少,此节一删,她将来出家就显得突兀,不符合曹雪芹“草绳灰线,伏延千里”的写法。
2. 王熙凤进宁国府与尤氏贾蓉的对话中人物的“辣”劲一点没有。
3. 林黛玉原本尖酸刻薄的性格演得有点阴阳怪气。
第五集
1. 贾敬生日,宁国府摆宴,那个布景确实气派,导演在环境场景的布置上确是力求完美。
2. 王熙凤到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能成为中心,此剧中的扮演者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完全没有。
3. 贾瑞调戏王熙凤一段,王熙凤从头至尾手足失措,一个劲的傻笑,我就怀疑,这哪里是王熙凤!
4. 病重的秦可卿倒是演得比较到位。
第六集
1. 贾瑞被凤姐整治两次,这一节拍的还可以,贾代儒惩罚贾瑞那一节演的很到位。
2. 秦可卿托梦与凤姐一节,最能表明秦可卿见识的“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一节不该删除,去掉这一节,秦可卿这个人物就显得更单薄了。
1. 情节忠于原著。
2. 采用旁白的形式,有助于观众——尤其是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了解故事情节,不错。
3. 人物对白多直接用原著的语言,有人批评说用文言文,听不懂。错了!《红楼梦》的语言根本不是文言文,最多只能算是“古代白话”,凡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读《红楼梦》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其故事情节、基本意思是可以弄明白的;如果你上了高中,却连读《红楼梦》原文都感到很吃力,那么你的语文水平就值得怀疑了,起码初高中课本的文言文你没学好,更不用说读课外书了。因此新版的对白多用原著语言,对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可能会有促进作用。
4. 镜头快慢晃动太大。
5. 冷子兴这一人物塑造的不错,贾雨村的性格毫无表现,能表明其不凡见识的“正邪两赋论”又被导演省略了,形体显得臃肿,感觉有点窝囊。
6. 林黛玉演得有形无神,除了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外,空有皮囊,内在性格完全没有表现出来。一看她的眼睛就知道,内心什么都没有——她不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第二集
1. 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哪是王熙凤的笑,完全一傻大姐儿!她的言谈举止无法表现王熙凤的泼辣与八面玲珑。总之,感觉不是王熙凤,表演出不来性格!又是有形无神!
2. 这一回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简直就是一个草包木偶,尤其拍那两次惊堂木,就像个傻帽,内心空虚,所以行为做作,这也不是曹雪芹笔下那个精明的贾雨村。还是有形无神。
3. 雨村旁边的门子,就是那个原葫芦庙中的小沙弥演得倒是挺到位。
4. 剧中那个音乐确实不好,有点像聊斋。
第三集
1. 科学技术运用很好,景很美,确是太虚幻境。
2. 狗儿与刘姥姥演得不错。
3. 周瑞家的无性格,真的是在演戏。
4. 王熙凤这一集中的表现比上一集稍好,但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心理刻画还是差太远!她那一笑就是一个憨憨的傻大姐儿。
5. 我看了三集,想做一个大胆的预言: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塑造的人物形象就主要人物来讲,多数会是有形无神,即人物空有符合原著的外表和语言,却没有原著人物的神髓和气韵。但愿我的预言破灭!
第四集
1. 贾瑞家的送宫花一节,把惜春一节给删了,不好!这是一处伏笔,预示着将来惜春出家一事。因为惜春的戏本来就少,此节一删,她将来出家就显得突兀,不符合曹雪芹“草绳灰线,伏延千里”的写法。
2. 王熙凤进宁国府与尤氏贾蓉的对话中人物的“辣”劲一点没有。
3. 林黛玉原本尖酸刻薄的性格演得有点阴阳怪气。
第五集
1. 贾敬生日,宁国府摆宴,那个布景确实气派,导演在环境场景的布置上确是力求完美。
2. 王熙凤到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能成为中心,此剧中的扮演者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完全没有。
3. 贾瑞调戏王熙凤一段,王熙凤从头至尾手足失措,一个劲的傻笑,我就怀疑,这哪里是王熙凤!
4. 病重的秦可卿倒是演得比较到位。
第六集
1. 贾瑞被凤姐整治两次,这一节拍的还可以,贾代儒惩罚贾瑞那一节演的很到位。
2. 秦可卿托梦与凤姐一节,最能表明秦可卿见识的“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一节不该删除,去掉这一节,秦可卿这个人物就显得更单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