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及其波动
通观明代的物价波动,尤其是直接影响到生活水平的物价,最为重要的是日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化,而奢侈品物价的变动,则同样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日用生活必需品
对于明代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来说,衣、食两者是维持生活的基本保证。从食的方面来说,日常生活所需,可以“开门七件事”加以概括,亦即柴、米、油、盐、酱、醋、茶。从衣的方面来说,就包括棉花、蚕丝以及以此为原料的纺织品的价格。
首先从柴来说,鉴于资料的匮乏,系统统计明代的柴薪价格乃至波动,目前尚不现实。然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早在正德初年,南京的柴薪价格尚较为便宜,如大的河柴,1两银子可买将近30担,粗略匡算一下,每担河柴,值银0.033两银子左右。③到了明代末年,江南松江府柴的价格,大约是1担共计100斤,值新米1斗,折合银子在0.06—0.1两银子之间,④明显高出正德初年南京的价格。
其次,在米、麦、豆方面,由于战乱与灾荒不断,明代的米价一直处于波动之中,是最不稳定的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尤以晚明为甚。根据《五伦书》的记载,浙江德清人王轸在家书中曾说:“浙西米价极廉,白米十分一升。”这当然是太平年间的盛事。到了晚明,江南的米价却是越涨越高。据茅元仪的记载,在他幼年时,每石白米不过7钱银子,但到了天启至崇祯年间,已经涨到每石超过1两银子,即使贱时也达将近1两银子。⑤明末清初人陆衡也记载了明末米价的上涨。根据他的记载,在他幼年时,米价每石只需0.5—0.6两银子。万历三十六年(1608),因大水之灾,米价每石才1.3两银子,即有抢米之变。自此以后,米价每石一直在1两银子开外波动。至崇祯十三、十四年(1640—1641),更因米价每石高达1.6两银子,导致“横民倡乱,抢掠纷起”。⑥
通观明代的物价波动,尤其是直接影响到生活水平的物价,最为重要的是日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化,而奢侈品物价的变动,则同样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日用生活必需品
对于明代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来说,衣、食两者是维持生活的基本保证。从食的方面来说,日常生活所需,可以“开门七件事”加以概括,亦即柴、米、油、盐、酱、醋、茶。从衣的方面来说,就包括棉花、蚕丝以及以此为原料的纺织品的价格。
首先从柴来说,鉴于资料的匮乏,系统统计明代的柴薪价格乃至波动,目前尚不现实。然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早在正德初年,南京的柴薪价格尚较为便宜,如大的河柴,1两银子可买将近30担,粗略匡算一下,每担河柴,值银0.033两银子左右。③到了明代末年,江南松江府柴的价格,大约是1担共计100斤,值新米1斗,折合银子在0.06—0.1两银子之间,④明显高出正德初年南京的价格。
其次,在米、麦、豆方面,由于战乱与灾荒不断,明代的米价一直处于波动之中,是最不稳定的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尤以晚明为甚。根据《五伦书》的记载,浙江德清人王轸在家书中曾说:“浙西米价极廉,白米十分一升。”这当然是太平年间的盛事。到了晚明,江南的米价却是越涨越高。据茅元仪的记载,在他幼年时,每石白米不过7钱银子,但到了天启至崇祯年间,已经涨到每石超过1两银子,即使贱时也达将近1两银子。⑤明末清初人陆衡也记载了明末米价的上涨。根据他的记载,在他幼年时,米价每石只需0.5—0.6两银子。万历三十六年(1608),因大水之灾,米价每石才1.3两银子,即有抢米之变。自此以后,米价每石一直在1两银子开外波动。至崇祯十三、十四年(1640—1641),更因米价每石高达1.6两银子,导致“横民倡乱,抢掠纷起”。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