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痕迹鉴定吧 关注:1,037贴子:8,879
  • 0回复贴,共1

北宋官窑瓷展馆”超越時空: 祖上家傅稀世珍宝“北宋定窑黄褐紫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宋官窑瓷展馆”超越時空: 祖上家傅稀世珍宝“北宋定窑黄褐紫金釉折腰斗笠撇口散沿茶盏”
家藏“北宋定窑黄褐紫金釉折腰斗笠撇口散沿茶盏”。此茶盏经本人多年來查阅有关资料和研究考证证实应是北宋早中期(960-1022年,太祖—真宗):为北宋早中期吋的产品 :茶盏口直径15、6径厘米、茶盏高5厘米、茶盏底直径6厘米,此茶盏胎质十分坚密精细 ,胎薄而轻洁白细腻,茶盏内有露胎环量一圈无釉,器外接近底足处和茶盏底均无施釉。古时称此法为“砂圈叠烧法”。北宋定窑瓷器的手工味道主要包括刀痕和修足工艺痕。刀痕作为定瓷的一大外观特征,是在拉胚成型后的修胚过程中主要在器物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密集的刀尖旋削痕;北宋定瓷的修足,尤以盘碗和盏等足底最具特色,不论是唐宋的玉璧形足还是五代开始的圈足都是各具特色。尤其以宋为代表,无论盘、碗,盏等之地都明显具有修足不规则的现象。这是由于宋代用于制瓷修胚的轮盘同心度不够造成修足时足跟出现宽窄不一,半边厚半边窄的现象这也形成了宋瓷修足欠规整的时代 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简直无钩手茶盏的底足较小同器身不大成比例,将茶盏倒扣于桌面之上有点扣不严实多少有点变形 。
注:此“北宋定窑黄褐紫金釉折腰斗笠撇口散沿茶盏”是一种很特殊的瓷种,在黄褐紫金釉色的釉子里有一层黑色结晶釉层,用100倍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在紫金釉中有深红色的结晶斑点颗粒,这是北宋时期紫定器釉独有的特征。
此茶盏:釉面上隐约有明显可見的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时留下的。另外:茶盏接近半截釉底足露胎处有入窑烧造时釉水垂流所致痕迹,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泪痕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此茶盏:垂流釉颜色有。红,黄,褐,绛,黑,白等色调。釉子釉面自然形成的反铅析晶现象。由于有黄褐紫金釉色和一层黑色结晶釉层釉面,反铅析晶从黑色层向外天然析出,用水或酒精等根本擦洗不去,使得釉面银蓝光雾闪闪,有像包了一层银壳之感,既加重了器物的新的感觉,茶盏的紫金釉色釉面呈现银蓝多色蛤蜊光。经观察,这种蛤蜊光与两层釉子的反铅析晶有极大关系,泛蓝色光一般多在古代黑色釉面出现,紫定类釉子有了黑色层也会泛出蓝色光。因为有反铅析晶现象,茶盏的釉面有时会出现多种色光,同时“光可鉴人”
北宋时期定窑瓷配方为釉灰、釉果和紫金土;茶盏颜色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光线下观赏有时宝光内敛,在强光照射下釉色莹亮宝光四射。
此:折腰斗笠撇口散沿茶盏表面有一层厚厚的包浆;在釉层表面具有类似羽毛状,雪花状或者芭蕉叶状的析晶。
它在经历过千年之久的历史沧桑之后仍不失其光彩,几乎让人不可思议!此茶盏施黄褐紫金釉色釉,釉薄如纸。黄褐紫金釉色泽莹润,釉面光亮如镜。黄褐紫金釉色釉子表面光亮如新,光泽闪闪。。这种釉子虽然显新,但是深沉古朴,端庄浑厚,北宋早中这一时期 紫定类釉面如涂了一层油水,“紫如油”。酱色釉、黑色釉均属颜色釉,色泽釉层均匀稳定,色感质朴。尽管宋代带有色层紫的紫定类釉子釉质“如漆”,却仍不失古代釉子莹润细腻、没有,古代一般透明釉玻璃釉的那样一层浮光,釉子含蓄温雅,类似“肉冻”“冻石”之玉感。真有令人肃然起敬之感!
这 茶盏:“北宋定窑黄褐色紫金釉折腰斗笠撇口散沿茶盏”。之工艺,风格、时代特征等等。都于北宋定窑瓷器,技艺、风格、时代特征等等都一,一相吻合,由此看来,此茶盏:理应堪称为“稀世之珍宝”也!…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20 15: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