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吧 关注:1,186贴子:98,297
  • 6回复贴,共1

苎罗寻根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江河有源,树有根,天下万物皆有来处。中国自古重视家族的传承和溯源,家谱就是家族传承的最好载体。
小时候从奶奶和父母的闲谈中知道祖辈居住在萧山临浦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只言片语留下的记忆,依稀知道老家在解放前夕修过一次家谱。
但是对家族的传承是不知所以,对萧山老家唯一的记忆是给爷爷上坟。在五十年代末清明,奶奶带着姐姐和我回临浦老家。从杭州城站上车,“轰隆轰隆”的轰鸣声中,蒸汽机车经过闸口、白鹿塘,在临浦站下车。走过长长的田间路,坐上手划的渡船过河,坟墓在一片田地的边上,按风俗在坟头添了新土,点起香烛、摆上贡品,每人上了香,这一次上坟成了我对老家所有的记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26 19:34回复
    后来老家改天换地,所有在田地间的坟全部被平了,接踵而来的文革、下乡……很长时间里,家谱做为“四旧”被烧被毁,很少有人提起。
    知青招工留在了临安,和老家是关山迢迢,奶奶八十年代去世后,更是和老家的宗亲们断了音信。父亲1958年被派到淳安工作,退休前调回杭州,六十八岁才办理了退休手续,接着被宁波一家公司聘用,和自己的家人都是聚少离多,自然无暇联系老家的远亲。
    直到八十岁父亲才彻底退休,再要寻找同宗的兄弟们已是力不从心了,远望家乡归不得,成了父亲的遗憾。
    听父亲提起后,脑海中也泛起过寻根的念头。但是工作的压力,国企改革的动荡,此念头也就是昙花一现。有时候与朋友交往时,说起家族的过往历史滔滔不绝,向上追溯几十代,令人羡慕不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26 19:36
    回复
      真正有了寻根的动作是2010年见浙江图书馆出版了浙江家谱总目一书,当时怀着一丝希望能从那里找到线索。按照这个途径一路找到萧山档案馆、临浦文化馆,乃至施家渡的村长、书记。但是回答是不知道。
      失望之余,在百度贴吧上发了寻找老家家谱的信息。发出后杳无音信,以为寻根之路今生无望。
      没有想到发帖后大半年的一个早晨,刚起床的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他们是老家的堂亲。因准备重修家谱,发现年代久远,留存的家谱出现残缺,其中排行上缺了一个字,去网上寻找时偶尔发现了我的贴,前来联系。意想不到的来电,意料之外的结果,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欣喜之余赶紧安排回了老家,见到了堂亲和他们保存下来的族谱。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4-26 19:37
      回复
        从族谱得知,我们一族人起自东鲁,源远流长。经多次迁徙,足迹遍布九州,北宋年间,曾任大理寺评事的先祖希文公从北方南下,依照高僧禅意,遇木莲而居,在富阳渔山开山立宗。其十七世孙仁一公移居萧山苎罗,开枝散叶,为苎罗施氏之祖。千余年来,族人不仅仅在钱江边上的苎罗扎根,而且从此走向全国,乃至海外。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4-26 19:38
        回复
            2017年,族人重修族谱,数百宗亲在苎罗齐聚一堂,共襄圆谱盛举。
          寻根有了令人欣喜的结果!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4-26 19:39
          回复
            附记:
            重修苎罗施氏族谱序言
            如古人言:“族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故历代先人,皆重修谱,一可存家族变迁之脉络。二可观施氏精神之流传。施姓源远流长,上溯春秋鲁大夫施父。自秦汉、三国、晋、隋唐,由东鲁迁徒九州。北宋年间,先祖希文公南迁,见木莲而居,开富阳渔山施氏之宗。
            是年十七世孙仁一公东移苎罗,开基创业,为萧山苎罗施姓始祖。先人筚路蓝缕,后继餐风沐雨,冬去春来,数百寒秋,或太平盛世,或内乱外患。族人尊天道,循人理,行仁义,持忠孝。继往开来,方开枝散叶,成就鼎盛望族。纤纤细枝,终成巨木;涓涓细流,汇为汪洋。
            族谱记载,自殿扬公始,先人于康熙、乾隆、道光、嘉庆、同治以及民国期间屡次修谱。其中苦心辛劳,难以言表。族谱传承,令我辈儿孙,据谱辩源流、明演变;使后人不忘先贤,知其何出。犹如叶间一珠,亦思江河之源也。
            时光流逝,日月轮回;自前次修谱至今,已愈六十五载。修谱其后,地覆天翻,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族人或移徒,或离世;更有新人辈出,人丁兴旺。脉络繁杂,原谱未载入,十之有九。今天下太平,民事安定。然行走揖让之间,终有齿序难寻之憾。为定辈次、见长幼,传血脉,论纲常,族人多有重修族谱之议。一人呼之,百人响应,宗人或出钱、或出力,各尽其能,共展所长。赖众人拾柴,得族谱重光。其间寻访族人,查遗补缺,历时三年有余,方有新谱大成。
            望苎罗施姓一族,薪火相传。谨循祖训族规,以诚筑基,以信为人。敬老爱幼,互相扶持;不离不弃,不负先人。特撰此文,是以为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4-26 19:39
            回复
              范仲淹字希文。
              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为得姓始祖。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IP属地:四川7楼2023-04-26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