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法脉六宝吧 关注:624贴子:40,736
  • 8回复贴,共1

五一礼物--四舍法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单独从《师门》的文章中摘录,分享给真心热爱太极拳道的朋友们。
太极拳的大乘(成)法门
1、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是舍我而从他,是听、走、化。一次问师父,本门无固定招式套路的拳法,只论心法自然和气脉流淌,但所有功法又全都是紧密围绕着当下的身界、意识界与外界去练的,到最后是否就是纯以神行而忘乎所以?师父说:是啊!到后来就是一片神行,无招无式,又万变不离其中,即是‘无量’,一切均是自心、自性这神明自然流淌出来的,神就是自性,明就是明明了了,明了一切却又不住于一切、无住,用完即了,没有任何粘缚。如果将精神意念关注在招式和各种要领上面,就是一种自我将心性神明束缚住了,也不会再有自然,道法自然,源自天真,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前人说得明明白白,人人都有、都会的,也就是当下的平常心。师父说,神行并非是无念,只是不住,即用即空,即空即用,如镜显相,生而无生;无住即是心死神活,也唯有在意识分别的妄想心停歇了,神才会真正起用,亦即太极拳拳论说的‘阶及神明’,一片神行。《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此‘着熟’并非是指把招式或技巧弄纯熟,而是指因地上将‘舍己从人’的道理牢牢守住,弄纯熟,这是太极拳的本因。这就需要特殊的功法来辅助,熟练了舍己从人,渐而就有了拳上、身上、心上的内外四两,这就是‘懂劲’了,而后果位就变成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所谓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实际上就是不增不减,无生无住,又了了分明,此即太极拳的神明,也就是自性的本体。舍己从人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从手上、身上、心上去做到、而且随时随地和任何人谈手时、包括在生活当中的为人处世,都能保持住就不容易了,舍己从人,是太极拳根本之中的根本,核心之中的核心,也是入门的钥匙和证道的关键所在,哪怕是在太极拳武学功夫上,都离不开它。首先要能真正舍得了自己,去除这个‘我’和‘我执’,才能真正有后面的从得了他人,这是太极拳因地的本因,《拳论》的‘本应舍己从人’,就是指的这个本因。
舍己从人的本法与身体的感受无关,这个一定要弄清楚,这里弄不清楚后面的都是糊涂的。例如打坐腿痛,吃错东西肚痛、牙痛、被撞到、被割破了身体感到痛等等,这个痛与不痛的感受,与舍己从人的本法是无关的,不能混为一谈。肚子饿了就是饿了,身体痒了就是痒了,不能说舍己从人了就没有了这些感觉,那就脱离了平常心、平常事的本来面目。而是痛就是痛,但还有一个不痛的在,知道痛与不痛的那个家伙,本身并不在痛与不痛上,这个要区别分清,了知了这个就可以明悟很多的道理。
在一次上课中我有些恍惚,问师父:既然拳架套路是束缚,为什么拳论当中有‘着熟而后渐悟懂劲’一说?‘着熟’难道指的不是拳架的招式套路以及推手之中技巧的熟练吗?师父说:你这前半句是完全错的,后半句还有些对,只是若不明白道理后半句也是错的,因为招式套路是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哪一式才是要时常练的‘着熟’呢?哪一式又可以不练的呢?如果以招式套路理解成‘着熟’,岂不是自困自缚于招式上变成笨蛋了吗?而推手是没有招式的,但在推手当中懂得了舍己从人,推手就进入到了一个高层次当中了,就有了真正的四两。于是师父伸手让我体会,我前推,毫无阻力,师父说这就是舍己;而后师父让我加力、加速度再推他,感觉依然是空空荡荡的,丝毫着力不得,但师父的手却没离开过我一直粘着,但我就是在推空气一样。师父突然问我懂了吗?我有些似懂非懂,不敢回答。师父有些惋惜,说为什么不敢当下自肯呢?‘着熟’就是舍己之后的从人啊!将这个舍己功夫纯熟到自己手上、身上,不要忘记,久而久之就有了四两,有了这四两就摸到了太极拳的门了,就可以进门和祖宗相认了,而后方知懂劲,也就是随心所欲从人,别人怎么来弄我,我都顺从于他,而且不会因此受影响,这就是太极拳的本法。舍己、从人,是两个阶级,‘舍己’需要‘着熟’,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这个状态去练推手;‘从人’需要‘着熟’之后的‘懂劲’,方能做到‘引进落空、四两拔千斤’的‘神明’妙用,都是很简单很明了的道理,是我们自己束缚了自己无端端地被自己的思想意识弄复杂了,绕了一大圈多余而冤枉的路程。只要能牢牢的把握住舍己这个状态,太极拳就永远不会走偏,也不会走宗。


IP属地:浙江1楼2023-05-02 20:56回复
    这帖是昨晚发的,当时没上来还以为是被系统删了。现在刚发现,那就再补上下面三舍的内容。


    IP属地:浙江2楼2023-05-03 17:04
    收起回复
      2、舍己从己
      舍己从己是听劲、懂劲的运用,属于明劲、暗劲,完全是打人功夫,也就是金刚手段。舍己从己,只要有人示范讲解,都容易做到,也就是举手投足间的随心所欲了,而这一层‘境界’却并非是用的意识分别,是气脉流水的作用。太极拳论的‘用意不用力’还属于意识分别的范围,而舍己从己却已是脱离于意识的范畴,属于神明之行了,这就是‘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的用处和道理。心死神活,死猪不怕开水烫是心死,但后面还有个神活,神活就是从心而欲,但后面还有个‘不逾矩’是关键,如果没有这个‘不逾矩’作为重要依据,明劲、暗劲就会出手见红失去了慈悲心。舍己从己相对容易,舍己从人却不容易,所以学太极拳最关键还是先要有舍己从人,把这个养熟,这是基础,也是太极拳的根本。
      师父与我推手,演示到这里的时候,一只手与你相应,但你若生起了贼手、贼心,师父另一只手就作势要打了,师父知道你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而且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师父说这就是从己,完全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师父说,你可以打他,也可以对他慈眉笑笑。如果涉及到性命危险的时候,就是金刚手段了。因此舍己从己是纯武学功夫上的用,怎么用,用多少,需要谨慎。


      IP属地:浙江3楼2023-05-03 17:04
      回复
        3、不舍不取
        这个状态就是完全的不生,无生,师父经常说的练推手先要像死猪不怕开水烫那样,置之死地而后生,慢慢就知道了什么是心死而后神活。只是我们做不到,也放不下,不敢放,自我保护意识很牢固,我执很牢固,就做不到真正舍己了。所谓的舍己就是先要无生,能够无生,不受外界的变化而影响,不起分别心,师父说这就先要做到体会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状态,不惊也不恼,对手逼仄过来的时候,我只守着我自己四两的一亩三分地,这是不舍;不去分别对方要如何变化,这是最初步的不取。但这里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不舍不取是连神活的状态都没有,就像修行打坐之中入定了,无生也无死,没有什么是可以舍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取的,完全没有这些念头和想法,与外界、他人、包括自己的身心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像死猪也可以,像木头、石头也可以,一切都无所谓,入定在当中。这是一个锻炼体验的过程,是必须要体会的,但不是最终目的,石头是无情之物,不能变成痴呆呆的状态,不舍不取最终是涅槃的状态,回归‘于第一义而不动’,本无有动摇,无有生灭来去,又另当别论了。


        IP属地:浙江4楼2023-05-03 17:05
        回复
          4、舍己利人
          大乘四舍法门和小乘七魔炼金刚在练的时候一直是两种相互参合进去的,而不是练了这个再练另一个,这个需要注意,只是自己会不会用、分不分得清,分的清守的住,有爱心和慈悲心就是大乘,分不清守不住,起了贼手和贼心就只是武学功夫。七魔炼金刚是师门武学的基础,也是一步步过渡和证入大乘的阶梯,这就是难行道,反之就是易行道,但不论是什么道,最终都要以大乘为归宿和目的,这是解脱道,不仅仅是解脱自己,还要帮助别人解脱,这就是舍己利人的真正含义。师父教拳四十余年来,所有的方法、手段以及行履,最终也就是这个,舍己而利人,也是我们师门一代代相传下来的最终作用和目的。
          师父在教小乘七魔炼金刚功法的时候,一直都是把大乘法门揉面一样揉进去的,只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但是师父说他不知道也无所谓,只要他在这种过程当中慢慢养成了习惯,也最终能够自己受益。比如推手的四两,武学功夫上有了,但是爱心没有,这个四两就容易生起贼手和贼心,就会以此而弄人整人,这也是现在大多数推手的人惯用的手段,师父说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就迈不进大乘的大门了,而且伤人往往是在伤己,没有慈悲心的手,是毒手,心性就不能开启,打不开心门就走不进解脱之道,所以师父在教学当中最注重的就是学生有没有生起贼手和贼心,一旦生起师父立刻就会制止而告诫;同时还会时不时提醒学人有没有生起愉悦,有没有生起爱心,久而久之学人就养成了这种习惯,贼手和贼心慢慢就消磨掉了,所以小乘当中并没有离开大乘的作用,最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舍己从人的纯熟。
          (完)


          IP属地:浙江5楼2023-05-03 17:06
          回复
            提示: 以我的经历和经验,所以还是这句: "乘着目前我们师父精力充沛,且乐于助人,凡是有真心热爰太极拳道的朋友们,只要你老实肯学,都是可以(或再次)向我们师父的身上=以身说法,去恭敬讨要《拳经》和《拳论》中的一切法要,千万不要错过的为好。"
            肺腑之言!


            IP属地:浙江6楼2023-05-03 17:12
            回复
              老哥好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5-04 14: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