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901贴子:655,609

【怀瑜千载】原创文章·《此生只为一人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前阵子写的,重发一遍。


1楼2010-07-26 18:32回复
    (一)鏖战
    昏黄的油灯将要枯残,长夜未央。中军帐里传出清越弦声一曲。
    “都督好些时日不抚琴了……”
    守夜的老兵小声叹息。
    是的,久得他都不记得上一次拨弄琴弦是在什么时候,难怪这张琴已布满尘灰。琴音流泻,心随之沉寂,忘记了金戈铁马,忘记了疆场拼杀,忘记了逐鹿天下。眼前浮现的只是风云变幻之间,一条长河划开两岸,遇峰则绕,遇壑则蓄,排解开一切阻碍,终于,从涓涓细流汇集成万里碧波,击出千尺雪涛,浩浩荡荡奔流向海……
    曲落,掌声从容。“公瑾的琴声,透着雄烈之气。琴曲有尽,壮志无限!”子敬端坐,以酒相敬。他淡然一笑,把盏应和,一饮而尽。这样的话已经听得太多了,他只等着下文。
    “只是,逐鹿中原,并非一朝一夕,孙刘……”
    他扬手一笑,温柔的眉间竟带着几分不可动摇的力量:“子敬失言,今夜不论公事,罚酒一杯!”
    子敬只得饮尽一杯。自从十多年前此人带着几百兵马到他家里借粮,就再难忘却那飞扬在嘴角的笑,澄澈的眼神,坦荡的襟怀。一曲长河吟,一腔英雄志,流淌在琴弦上,也深深印刻进他的心里,一晃数年。因为此人,他也把江东当作了家。如同当年指囷相赠一般的果断,但凡公瑾有言,子敬总是鼎力相助。惟有一事,他们每每提起则必有所争,争到今日,只怕公瑾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不提也罢,不知有多少年没有像今日这般自在。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江东第一美少年,笑起来不如当年精致,笑得也越来越少。却添了几分老辣持重,如一瓮陈年佳酿,愈醇厚愈见韵味。
    “说来有趣,拜曹仁所赐,竟有这片刻安宁!子敬,待我拿下南郡城,与你在城头痛饮!”
    子敬开怀大笑:“公瑾适才说南郡?”
    他顿了顿,才恍然苦笑,不知何时起,三句不离公事,便一扬眉,自罚一杯。咽下酒,居然品出几分苦味。要在这里不提起南郡,实在太困难了。这座城,他已经围了太久。曹仁不是个头脑简单的匹夫,手下的将士也是难得一见的精锐,这注定了是根难啃的骨头。但他立下誓言,这块骨头是他啃定了的,谁也休想从他的嘴边夺走。“主公若有了南郡,西可取益州,北可图曹贼,退可保江东——”话音未落,他突然重咳声声,蓦然间,手心中溅开一朵殷红。
    子敬惊得脸色煞白:“公瑾……”
    他只淡然摆手:“无碍。明日决战,曹仁兵马粮草所剩无几,必退!”取出白帕一方,抹去手中血痕。
    “公瑾你再不能蛮干!”子敬几乎要捶胸顿足。
    “我何曾蛮干?”他轻轻扬眉,缓缓言道:“放心,子敬,南郡,必属于主公!”
    子敬默然不语。南郡城下可怕的那一幕还在眼前。奔腾的战马,飞扬的尘雾,“周”字旗迎风招展,一身战甲的他英气勃发,领着将士冲锋陷阵,气吞如虎,扫过曹仁的行伍,引得敌方阵脚大乱,似乎坚实若山的南郡城墙都为之颤抖。猛地,弦声一惊,冷箭一支如闪电,直奔他而去。亲眼见战马扬蹄长嘶着倒下,仿佛泰山崩裂。“周瑜中箭啦,活捉周瑜!”敌方铺天盖地的箭羽席卷而来。震惊,慌乱,分明好似天塌地陷,众将失魂落魄,眼睁睁看着胜势转眼变成绝境。
    “岂可因我一人而废国事!”中军帐下,众将低着头老老实实听着他的斥责,含泪不语。子敬知道他必然会这么说。敌方的骂阵听得人义愤填膺。但是子敬宁可憋着满腔怒火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又被下属们忌恨,也要下令坚守不出。这是一支毒箭,他伤得太重。医师说只许静养,若强自起身,必有性命之忧。可是没消停两天,子敬就拗不过他,为他披甲,扶他上马。他一出现在阵前,将士们的脸上就闪现出别样的期待,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听到他的号令,渴望用胜利换取他们统帅的一笑。他的脸色依然憔悴,但是马背上的他永远是威严而得志。出战,这士气惊得曹仁阵脚大乱,节节败退。众将簇拥着他欢呼的时候,子敬静静站在角落暗自发问:“公瑾,这是何苦?”
    明日,他必然又会亲自列阵拼杀,尽管其实他的伤并不曾好转。
    子敬感慨,其实他一直都不了解公瑾。


    2楼2010-07-26 18:3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三)棋局
      南郡。
      棋桌一张,子明与他对坐。赤壁至今战事一直吃紧,连坐下喘口气都是梦寐以求的乐事,近日他却不知来了什么雅兴,时常邀着他下棋。棋逢对手自是乐趣无穷,可是无论子明多精于算计,总逃不了被杀得片甲不留的命运,终究沮丧起来,一听到下棋,就不寒而栗。但子明从来不懂得推辞:他从来是个闲不住的人,要他静养,若没有棋局消磨时光,只怕又要“静养”到城头布防,“静养”到江边水寨,“静养”到亲为将士擂鼓去了。
      记忆里,只有一个人总能胜过都督,每每胜之必大笑:“公瑾手下留情不成?”“公瑾不服?”“公瑾,何如?”都督便是败了也随他大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棋局而已,大不了从头来过。”可是现实再没有重来的机会。这个人再也不会出现,都督温润如玉的笑靥也已不再。
      望着他身形日渐消瘦,子明着实心疼。
      今日,子明破例赢了许多局,十分疑惑:“主公上表都督领南郡太守,朝廷任状已下,都督为何反而闷闷不乐?”他抬眼一笑,答非所问:“天色已晚,子明若是累了,早些回去吧!”
      恨自己,终究看不破他的烦忧。莫非他又想起了伯符将军?
      小吏匆匆来报:“赞军校尉鲁大人来访!”
      他微一闭眼,嘴角一勾,满是醉人的风情:“摆茶!子明随我出迎!”那脚步快得没人跟得上。子明终于知道他魂不守舍的原因了。望着他兴冲冲的背影,实在不忍心泼冷水。这个时刻把孙刘联盟挂在嘴边的鲁子敬哪一次带来过什么好消息?江东不需要妥协,子明是个军人,军人只盼沙场热血。
      果然,他的笑在见到鲁子敬的瞬间凝固在脸上。两个人久久沉默,似在打哑谜。
      “公瑾的伤好些了吗?来时主公特意关照,定要我把问候带到。”
      “这不是好着吗?”他张了张双臂,“子敬有时间来看我,想必刘使君已回公安了吧?”
      子敬尴尬一笑:“公瑾的消息真是灵通,军中无人可比。不过……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公瑾,挟玄德公以制关张,这一招出得太狠了吧!”
      “联姻,让地,这两步又如何不狠?”话音落,二人放声大笑,子明直看得云里雾里。严肃的政事在他们嘴边譬如笑谈,那气氛,全然不像大家所传言的那样紧张,倒是有几分惺惺相惜。
      “主公之意,公瑾可琢磨得透?”
      “不甘妥协,又怕担风险罢了!你我之策,他未必只取其一。成败难料,不如静观其变,以待时机。他既不取我之策,更不会取你之策。可惜便宜了刘备那厮!”
      “公瑾见识果然非凡!主公也有此意,只怕胜算太小,万一大动干戈,激起刀兵,曹贼有机可乘便不好了……”
      子明焦急道:“放过刘备,岂不可惜?”
      他以眼神暗示子明不必吭声,子明只好作罢,在一旁干着急。他便不动声色地扯开一句:“子敬忠厚,但有一事,可否如实相告……主公曾一路追送玄德公,宴饮作别,席间,他对主公说了什么?”
      子敬略迟疑,轻声道:“他只赞公瑾器量广大……”后面的话无论如何是不敢说也不能说的。
      他略一惊,随即低首一笑,取茶自饮:“明白了……”眼中不易察觉的一丝落寞恰投射进子明的心头,激起阵阵涟漪。他猜不到一句赞美之辞何以让从不服输的周郎甘心低下头,刘备果真那么神奇?
      子敬知其揣测出了内情,心中顿时不安:“公瑾,主公……”
      他笑着摆手打断:“玄德公真是人中龙凤,周瑜自叹不如!”稍停,他又感叹:“子敬此局已得占先机。”
      “同是为主公效命,公瑾何意?”话出口,连自己都觉得蠢。他俩从来政见不一,一攻一守,恰如这棋盘上的交锋,只不过所争者换作了真正的天下大势。他怎会不知鲁子敬在主公面前为孙刘联盟所作的努力?从他向主公极力举荐子敬的时候开始,就已经能预想到这个结果。
      但是他并不动怒,反倒笑得更欢,让人捉摸不透:“子敬莫急,明日你我同赴京口,面见主公!”
      “公瑾又有了良策?”
      “不急一时,且等明日。”
      子敬与子明不解,也只好眼睁睁看着厚重的门在他们身后合上。子敬忧心道:“都督的伤真的无碍吗?”“南郡城一箭,您不也在场?”“让都督好生休养……”子明狂笑:“枭雄在卧榻之侧,他能好生休养吗?”于是,子敬沉重地叹息一声:“周郎不负江东,江东有负周郎啊!”子明没有问此叹的来由,只是觉得心口堵得慌,他不想弄明白主公放走刘玄德的道理,只想知道门后的那个人该去何处排解忧伤?
      黄昏将至,飞鸟还巢,庭院里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子明走后,他就呆立在棋盘前,背着一只手,把那琉璃的棋子一颗一颗轻轻摆弄过来,数进棋匣。终于领会无人处的孤单。可笑自己料得定他人,却竟料不定自己。刘玄德的后半句话他永远无法得知,也不想得知。怪自己还不够聪明。仲谋以兄事之,他便一直把仲谋当作十多年前总爱粘着他的弟弟,有时竟不由自主忘了:君是君,臣是臣。
      “伯符……”他仰天而笑,“别来无恙?”


      4楼2010-07-26 18:34
      回复
        (七)知命
        “大都督!”子明果然已站在了舱门口,一双大眼睛直直地瞪着他,说不清是悲伤还是委屈。
        “子明又有何事?”一弯眉角,哑然失笑。
        “兴霸来信,说战船已备齐全,士气正盛,只等大都督视军。”
        “知道了,待我回江陵收拾了行装便去,这锦帆贼,便知他定然是第一个坐不住的!前些日子视军,已见他迫不及待练着逆水行舟。嘴上不说,心里明着。休息去吧。”
        子明还愣愣站着不动。
        “怎么?”
        他回答得吞吞吐吐:“听……听闻大都督咳声,心中略有不安。”
        忽沉下脸:“子明,为将者霸气何在?!”
        子明胆战心惊,忙低首禀道:“船上缺医少药,大都督的伤至今未愈,又如此操劳,子明苦思而不能为大都督分忧,实在惭愧。恳请大都督下令停船,寻得良医再作打算……”
        他一摆手:“自有医官,你便管好份内事!让你读的陆战兵法呢?”
        子明一时窘迫,不知是否该实言相告。
        “上兵伐谋,与你说过多少回!为将者,当刻刻观着时局,嗅准了战机,谋得制胜之道,岂能为俗务所扰?我可不希望看到,当年那个骁勇奇谋的吕子明,整日身陷这些不知所谓的鸡毛蒜皮!”
        听由着骂,不敢出一口气。军中没有第二个人会被他苛责。
        他却突然改换了声调,报以柔和的目光:“我的话说得狠了点。”
        “不,大都督责之越重,越是期望子明识大体,谨记大都督教诲!子明这就专心修学兵法,助大都督拟取蜀之策!”说着便疾步离开。
        子明走出的霎那,摇头笑他心眼实,未及绽开笑,便是又一阵抽痛,不知所起,痛到全身酥软,好似整个身子都化作了一滩水,只向后倚着舱壁,不能动弹半分。咬牙忍痛,可叹何时竟变得如此狼狈!他还要策马过蜀道,临阵击强敌,却竟连站都站不起了吗?怒气涌上心头。


        9楼2010-07-26 18:47
        回复
          他从不怕死,还记得年少时与伯符笑语:“大丈夫马革裹尸,也堪壮烈!”
          岂料想,先走的,竟是那能征善战的小霸王!此后他便知晓,什么是天命。他还能征战到什么时候?未知,但他必然会战到最后一刻。
          渐渐回复了几分力气,便撑起身,摇摇晃晃挑亮油灯,坐回书桌前,读那张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图。拭去汗水,抬眼只见角落里的琴。
          “公瑾,公瑾!”竟又忆起回到吴郡时的情景,伯符拽着他的胳膊,把他领到每一个熟识或陌生的文武官员面前,笑谈起当年的狼狈,笑谈起丹阳助兵,一遍一遍数着公瑾的战功。那一日伯符如约赠了他这张琴,琴声清越明澈,天下无双。也不知他从哪里的战火中救下了这张琴。他并不在意,只取笑他连年少时的戏言都记得那么真切,然而当他猝然离去,才发现,能带在身边又可供追怀的惟有这一张总是被遗忘在角落的琴。
          当伯符让他镇守巴丘,他总以为会如同先前一次次别离后再相逢,总以为会再有如丹阳合兵时的默契,于是只轻巧一笑,便策马而去了。从未想过这一别竟再也见不到那阳光般的笑,再也听不到那一声声短促的“公瑾”,江东双璧,直落得形影相吊。十年,生死相隔。那一声声笑,清晰地印刻在心底,不提起,不代表着忘记。即便不回忆,也不会忘记。
          “周瑜啊周瑜,你竟如吕子明一样的儿女情长么?!”
          罢罢罢!大丈夫,怎生这般暮气沉沉?
          “伯符……”他略微叹息,又固执地扬起嘴角,“取川归来,再为你奏一曲《长河吟》!”灵前立誓的那一刻他已许诺这一生不再流泪。痛哭一场,不如用忙碌将自己的生命填满,而后酣笑一场,为一句当年的“并肩沙场”……
          他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取蜀之计,思虑着船粮辎重如何分配,大军分作几路,从何处进军。然而伤口再一阵凛冽的痛,痛到他几乎晕眩。他按紧了右胁,盯着桌案上的那张图纸,盯着他的方略,隐隐的悲凉爬上心头,不经意地溢满了整颗心。早已心知自己时日无多,只是没有料到所剩的时间竟如此短暂。蓦地想起那个少时总缠在他身后的权弟,而后唤作了仲谋,突然有一天唤作主公的人。他还忌惮着公瑾哥哥吗?不由得苦笑:“仲谋,你还太年轻,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只觉喉间一股热流涌上,一手的血,滴在案头,绽开在羊皮纸上。油尽灯枯,眼前渐渐暗淡、模糊。耳畔似听到子明惊恐的呼喊,他还想支撑,却已失去了重心,终于倒伏在桌案旁。
          主公,周瑜有心无力……


          10楼2010-07-26 19:05
          回复
            兄长,瑜虽无愧,壮志未酬,自是人生长恨。公瑾的眼角忽然绽开一朵泪花,一滴泪,缓缓滑下……
            “公瑾!公瑾!”子敬声声疾呼,凄切心碎,唤得浪涛不再咆哮,风停了脚步,排排鸥鹭静栖沙洲。
            子明心惊,脚下一软便跪倒在他的身边,默祷:大都督,来世,当遨游于湖海,别再穿上这厚重的征衣……
            柴桑。
            没有想到,无数次奏着凯旋之歌相迎的鼓乐仪仗,如今竟要为他吹奏丧曲!整个江东如同被一场大雪覆盖,唯剩下缟素之色、哀哭之音。柴桑口再不见令人热血沸腾的周字将旗,只有一片片触目惊心的招魂白幡随风飘扬。江东没有人相信他们年仅三十六岁的大都督就这样离去,怎甘心抛下随你多年的将士?怎甘心抛下二分天下的战策?怎甘心抛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县的子民?
            仲谋一身孝服立于灵堂,默然垂泪。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顾不得君王体面,顾不得满朝文武,疯狂地奔出大殿,被门槛深深绊了一跤。随后便呆呆地站在殿外,许久才醒悟:江东双璧,终究碎得再也找不见了。芜湖相迎,迎来的只是冰冷的灵柩。痛,好似被生生折断了臂膀。
            灵堂之上,子敬恭敬地呈递上了西川详图。不经意展开,惊见图角凝结的黯淡血迹,有如苦寒中的红梅,开得凄艳。泪水立刻朦胧了他的视线,顾不得吴侯的身份,失声而泣,哭倒当场。他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作呕心沥血。“生死无悔,永固江东”,公瑾拼将一命践一诺,究竟是为谁?!
            想到前日公瑾沉静地步出大堂,可叹当时为何竟一点没看出他的伤病?可笑当时竟以小人之心去揣度他的一片冰心。可伤公瑾只一心扑在为江东而作的谋划,竟连一个道歉的机会都不曾给他。如今追悔,向何人诉?
            想到二十年前的庐江,总趁他抚琴在背后掷菱角的那个自己,总在他和哥哥畅谈正欢时一脸豪迈地挤坐在他们中间的自己,总嚷嚷着要与公瑾哥哥同骑一匹骏马的自己,那时的公瑾只揉着他的脑袋,微微一笑。想到十年前的吴郡,文臣武将面前,是他领头深深一跪,才有了自己的顿悟,从此担当起江东的一片天下。兄长临终曾言:“外事不决问周瑜。”而今,任他仰天呼唤“公瑾兄长”,只传来空落落的回音罢了。
            突然感到极度恐惧,甚至连兄长过世,连大军压境也不曾有过这样的恐惧,就是连天塌下来他孙仲谋也不曾害怕,他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这仅仅只因为有一双臂膀为他撑着天空。哪怕用整个江东去换一个周公瑾,他也甘愿,大不了从头再来。但他已换不来那个临终还念叨着主公的周公瑾。手中还攥着带血的西川图,公瑾已殁,此图何用?
            他深吸一口气,举酒相祭:“公瑾兄,父兄留下的江东的大业,我必坚守!”他用最平静的声音转身道:“子敬,公瑾荐你为大都督。军中不可无帅,你即刻上任。公瑾所留部曲、奉邑也一并转交。德谋将军代领南郡!”
            众人噤声,此二人素来政见不一,公瑾分明应该最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已经无法从吴侯铁石般的脸上揣测出些许因由。而子敬强忍了几天的泪终于宣泄,扑通跪倒:“公瑾公而忘私,鲁肃情何以堪!鲁肃凡才,如何担得起公瑾留下的雄韬伟略?”一声悲啼,众将也应声跪成了茫茫一片,哭成了茫茫一片。风云聚拢,似乎连上天都不忍见人间此情此景。
            没有多久,年迈的程公德谋将军也过世在南郡任上。鲁子敬动议借出南郡,收缩战线,众将哗然:昔日周大都督为之流血的城池竟就这样到了刘备手中!借地的那一天,子敬一人到了江边,把伯符赠与公瑾而后公瑾临终又赠与他的那张琴付与了流水,任大江的浪涛带走他未酬的志向,奔流向海。
            又若干年,吕子明白衣渡江,夺荆州,杀关羽。守城的将士传说,庆功的夜晚,南郡城头,吕大都督望着西沉的月色,酹酒一觞,似在默默祭奠着谁。
            后来,曹操作古,刘备已逝,渐渐老去的孙仲谋终于在吴宫里仰天狂笑,笑过之后,只命人取来一支玉箫,默默吹奏,箫声悲如呜咽。
            然而,如公瑾所料,他一逝,天下三分成定局,东吴从此偏安一隅,直到魏晋南下,孙皓俯首。江东双璧年少时的“廓清天下”,终随着历史的浪涛付诸东流……
            ——(完)


            12楼2010-07-26 19:06
            回复
              太好了


              13楼2010-07-26 20:23
              回复
                好美……紫欣再一次甘拜下风。。


                14楼2010-07-27 09: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顶!!!水晶姐的作文我一定要顶!!


                  15楼2010-08-13 16:00
                  回复
                    • 122.234.253.*
                    写得太好了


                    16楼2010-08-14 22:41
                    回复
                      • 125.34.159.*
                      再看


                      17楼2010-08-15 00:10
                      回复
                        实在是太好了。


                        18楼2010-11-27 11:05
                        回复
                          


                          19楼2011-01-25 21:34
                          回复
                            新三的基底么...很美化


                            20楼2011-01-25 22: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再一次顶····以前看过你几篇文,都很赞
                              有去过黄嘟嘟楼


                              21楼2011-02-05 1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