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一对电子后带正电的原理,可由电子的轨道理论来解释。根据电子轨道理论,每个原子都具有一个中心核和一些围绕核运动的电子层。每个电子层由一定数量的电子填充,从而使得层与层之间达到电中性。在化学反应中,一些原子会失去或获得电子,这会影响原子的电荷状态。具体来说:当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该电子往往来自于最外层的价电子层。失去这个电子后,这个原子就失去了一个负电荷,即带有正电荷。例如,Na(钠)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8-1,它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如果这个电子被移走,那么Na原子将成为离子Na+,其电子层数目不变,但它丧失了一个电子,因此携带着一个正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