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辩论吧 关注:192,198贴子:974,217
  • 12回复贴,共1

感觉主导人的一切行为(一点自己的哲学理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于笔者的经验回溯,笔者的行为始于外界对笔者身体施加刺激后引发的感觉。感觉以笔者的身体做体现,产生了笔者身体对外界的动(包含笔者心理上对外界的想象),行为至此完结。随既是新刺激引发的新感觉产生的新的动……故外界刺激是笔者行为的初始动机。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5-21 14:00回复
    笔者能否在不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行为?亦或在身体受刺激后不产生行为?
    第一,笔者无法在不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行为,笔者那些看似主动的行为实则是经验刺激对笔者行为的再次引发,而经验刺激就是曾经的外界刺激。当笔者试着排除外界刺激后,发现自己再无动机。
    第二,笔者在身体受刺激后,当下便会产生行为,无一例外。所以外界刺激不仅是笔者行为的初始动机,而且是笔者行为的唯一动机。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5-22 13:22
    回复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把笔者与外界的联系本质为感觉。外界是若干客体,客体既感觉源,笔者是主体,主体既感觉传导体。客体作为感觉源进入到主体的可感范围内,主体接收感觉并以体动的方式将感觉传回客体,又或传导给其他客体。接收并传导感觉的过程主观体现了客体与主体的共同存在,这一过程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便无从发生,过程无从发生,客体与主体主观便都不存在。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5-23 20:18
      回复
        你强调了感觉在主体与外界客体之间的关系中的重要性。你认为感觉不仅是行为的动机,还是主体与客体共同存在的基础。这让我想起了其他哲学家对此的看法
        约翰·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论》中提到,人的所有知识源于感觉经验,这就是经验主义的观点。洛克认为,人的思维是基于感觉和反射的,这与你的观点相吻合。然而,这种观点受到了伊曼努尔康德的质疑。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先验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并非完全依赖于感觉经验,而是以先验范畴为基础的。
        至于行为是否完全基于感觉刺激,拉·罗什富科曾说:“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隐藏的动机驱使。” 意味着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着意识到或未意识到的深层动机。此外,行为还可能受到道德、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你的观点中,感觉确实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知识、道德、价值观等。


        IP属地:浙江5楼2023-05-24 11:42
        回复
          关于你提到的隐藏动机、知识、道德、价值观等,我会在下文做说明,接着看哈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5-24 12:56
          回复
            那么笔者能否选择不存在?亦或为什么要选择存在?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5-24 13:26
            回复
              笔者可以选择不存在,但在笔者选择不存在之前,笔者确已主观存在。而出于笔者的经验,笔者把笔者选择不存在的理由归结为消除不适、不快,获得愉快。这一理由又与笔者选择存在的理由是一致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5-24 19:37
              回复
                也就是说无论笔者选择存在或不存在。实则都是受这一理由的驱使。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5-25 13:11
                回复
                  而这一理由作为一种原则,似又具有一种经验后的不可逆性(笔者不会消除愉快,除非这种愉快会引发笔者更大的不适、不快。笔者不会寻求不适、不快,除非这样会引发更大的愉快。不适、不快、愉快作为不同类型的感觉,笔者亦不可改变),为了强调这一原则的不可逆性,笔者把这一原则称为先天原则。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05-26 17:32
                  回复
                    以先天原则的不可逆为前提(大家也可以试着经验下这一原则),笔者把好、坏、善、恶理解为在先天原则下获得感觉的判断工具。这些判断工具通常会指向某类特定的感觉,例如善会指向愉快,或愉快多于不适、不快。但善并不等于以上感觉。善仅作为概念指向某些具体的情景,是由这些具体的情景引发了主体(个人)感觉。如果我们把好、坏、善、恶看的等同于感觉,就会产生鸠占鹊巢的错位,既只追求好、坏、善、恶,而忘了自己其实要获得的是感觉。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6-02 20:28
                    回复
                      好、坏、善、恶也只有在不违悖先天原则的情况下尚可推行。好、坏、善、恶在违悖先天原则的情况下是无法推行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6-06 19:01
                      回复
                        为了纠正这种鸠占鹊巢的错位,笔者提出的主张是:无论是他人的行为,还是个人的行为都无需做好、坏、善、恶的评定。而是把好、坏、善、恶以及经验都还原为经验后的个人感觉,用这些经验后的个人感觉先天原则性地引发个人的行为。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06-09 21:39
                        回复
                          端午节快乐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06-22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