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在最开始的剧情里,曾经强调过自己不是女人,而是男人的身份。我们由此讨论一下小孟的身份认知:
在这里强调:“我不是女人”的时候,小孟还没去接小樊。这个时期他还想用强调自己男性身份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正常一些,他一直都向往正常的生活。
他去接小樊的原因是因为出发的时候,他还在维持自己的男性身份,见到小樊后,意识到自己对火的感情,身份认知已经开始错位了,董卓和吕布是他身份认知错位的重要推动力,当然司马二更是元凶。
小樊没接回来,让火伤心了很久,小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嫉妒心对自己心爱之人的伤害,开始内疚。这份内疚在她下意识要伤害孙淑的时候,彻底爆发。她不再想伤害火了,自己是绝对无法和火在一起的,但火又是那个比她生命还重要的人,于是她选择死,所以有了小别胜新婚。
被华佗救了之后,她阴差阳错地到了吕布这里。然后阴差阳错地参与了司马家的灭门事件。如果说之前自杀是因为有死志的话,现在已经发展到,她的生已经逐渐开始缺乏支撑的条件的地步了。
小孟渴望的是平凡人的幸福,渴望一个家、一个爱人、一些朋友、一段平和的生活。火的爱人这条路走不通了,包括司马家在内的所有曾经居住过的家也一个个破灭了,吕布是他最后一个像家又不是家的落脚点,白门楼时期也被摧毁了,至于朋友,要么死了,要么背叛他了。
一个人的生存有两个条件,一方面是有基础支撑生命持续下去,一方面是自己不想死。小孟曾经想死,后来又不再想活。所以他选择在白门楼结束自己,顺便带走曹老板。结果失败了,结果发现自己又错了,自己又闯了祸,更加厌恶自己,所以在临死前许愿火看开些,不要因为卑微的自己怨恨司马二,进而增加自己的罪过。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火与小孟一样,都是靠着亲朋故旧来维持自己生命的,其中残兵的众人,特别是小孟是他最重要的几个支柱。小樊找不到了,小孟死了,司马二背叛了,残兵死伤殆尽了。所以支撑燎原火存在的支柱已经无法维系,燎原火变成了赵云。因为支撑赵云的刘关张还活着。
燎原火是一个重感情、重私义、轻公义的人。赵云却是一个重公义,重私义,轻私情的人。悲惨的过去,让燎原火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生活中不幸的一部分原因。所以他尽可能地排除孙淑,希望她远离自己这个灾星。这是赵云身份的一大体现,可是赵云身份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格,它只是燎原火躲避自毁的一个PTSD产物。所以他才有了自身与小樊的最终悲剧。而这悲剧又加深了自责,以及进一步削弱了燎原火身份的存在价值。所以他默认了孙淑嫁给了刘备,毕竟在他看来刘备还是一个不同于司马懿的善良主公。
可是命运又一次凌辱了燎原火,赤壁后的刘备早就不是当年洛阳的那个天真的家伙。他正在向赵烈皇帝的终点前进。这种重视功业,而轻视家人的作风是燎原火绝对不能接受的。为了私情,燎原火可以在八阵图里七进七出救出阿斗,但刘备摔阿斗的行为,只能是逼迫这燎原火说服自己当一个赵云。
此外,刘备这种重视兄弟轻易,轻视自身安危的作风又很吸引他。所以赵云心甘情愿地在刘备账下做事,而起表现就是,当年那个在司马懿账下意气风发的燎原火,如今变得像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燎原火向往的大义,把赵云压成了一个行尸走肉,或者说是一个奴才,而非兄弟或朋友。所以当我们把视角移动到小樊去世的那一章,我们会看到赵云想要卖国!所以我们在最新的剧情里可以看到,当刘备不在,而张飞把孙淑看作一个纯粹的政治俘虏时,赵云变回了燎原火,截江救孙淑。所以,他在和张飞争斗,并且战而胜之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埋葬燎原火夫妇的坟前。
赵云不是燎原火的第二人格,赵云是燎原火逃避自己悲惨过去,而形成的一种认知偏差型的身份。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燎原火,还是赵云。本质上这个人都是在给自己的生命找一些支撑条件,来延续自己的命运。因为燎原火的古旧们纷纷失去,所以主角变成了赵云,可是蜀国终究会经历,败走麦城、白帝城托孤,以及星陨五丈原。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终究变成了那个无力非凡的枯骨。
火凤燎原的所有故事,都是一场悲剧而已,三国两晋,汉人十室九空,动乱的结尾并不是天下一统后的太平盛世,动乱的结尾是五胡乱华后的衣冠南渡,以及更加黑暗的南北朝。
在这里强调:“我不是女人”的时候,小孟还没去接小樊。这个时期他还想用强调自己男性身份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正常一些,他一直都向往正常的生活。
他去接小樊的原因是因为出发的时候,他还在维持自己的男性身份,见到小樊后,意识到自己对火的感情,身份认知已经开始错位了,董卓和吕布是他身份认知错位的重要推动力,当然司马二更是元凶。
小樊没接回来,让火伤心了很久,小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嫉妒心对自己心爱之人的伤害,开始内疚。这份内疚在她下意识要伤害孙淑的时候,彻底爆发。她不再想伤害火了,自己是绝对无法和火在一起的,但火又是那个比她生命还重要的人,于是她选择死,所以有了小别胜新婚。
被华佗救了之后,她阴差阳错地到了吕布这里。然后阴差阳错地参与了司马家的灭门事件。如果说之前自杀是因为有死志的话,现在已经发展到,她的生已经逐渐开始缺乏支撑的条件的地步了。
小孟渴望的是平凡人的幸福,渴望一个家、一个爱人、一些朋友、一段平和的生活。火的爱人这条路走不通了,包括司马家在内的所有曾经居住过的家也一个个破灭了,吕布是他最后一个像家又不是家的落脚点,白门楼时期也被摧毁了,至于朋友,要么死了,要么背叛他了。
一个人的生存有两个条件,一方面是有基础支撑生命持续下去,一方面是自己不想死。小孟曾经想死,后来又不再想活。所以他选择在白门楼结束自己,顺便带走曹老板。结果失败了,结果发现自己又错了,自己又闯了祸,更加厌恶自己,所以在临死前许愿火看开些,不要因为卑微的自己怨恨司马二,进而增加自己的罪过。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火与小孟一样,都是靠着亲朋故旧来维持自己生命的,其中残兵的众人,特别是小孟是他最重要的几个支柱。小樊找不到了,小孟死了,司马二背叛了,残兵死伤殆尽了。所以支撑燎原火存在的支柱已经无法维系,燎原火变成了赵云。因为支撑赵云的刘关张还活着。
燎原火是一个重感情、重私义、轻公义的人。赵云却是一个重公义,重私义,轻私情的人。悲惨的过去,让燎原火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生活中不幸的一部分原因。所以他尽可能地排除孙淑,希望她远离自己这个灾星。这是赵云身份的一大体现,可是赵云身份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格,它只是燎原火躲避自毁的一个PTSD产物。所以他才有了自身与小樊的最终悲剧。而这悲剧又加深了自责,以及进一步削弱了燎原火身份的存在价值。所以他默认了孙淑嫁给了刘备,毕竟在他看来刘备还是一个不同于司马懿的善良主公。
可是命运又一次凌辱了燎原火,赤壁后的刘备早就不是当年洛阳的那个天真的家伙。他正在向赵烈皇帝的终点前进。这种重视功业,而轻视家人的作风是燎原火绝对不能接受的。为了私情,燎原火可以在八阵图里七进七出救出阿斗,但刘备摔阿斗的行为,只能是逼迫这燎原火说服自己当一个赵云。
此外,刘备这种重视兄弟轻易,轻视自身安危的作风又很吸引他。所以赵云心甘情愿地在刘备账下做事,而起表现就是,当年那个在司马懿账下意气风发的燎原火,如今变得像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燎原火向往的大义,把赵云压成了一个行尸走肉,或者说是一个奴才,而非兄弟或朋友。所以当我们把视角移动到小樊去世的那一章,我们会看到赵云想要卖国!所以我们在最新的剧情里可以看到,当刘备不在,而张飞把孙淑看作一个纯粹的政治俘虏时,赵云变回了燎原火,截江救孙淑。所以,他在和张飞争斗,并且战而胜之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埋葬燎原火夫妇的坟前。
赵云不是燎原火的第二人格,赵云是燎原火逃避自己悲惨过去,而形成的一种认知偏差型的身份。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燎原火,还是赵云。本质上这个人都是在给自己的生命找一些支撑条件,来延续自己的命运。因为燎原火的古旧们纷纷失去,所以主角变成了赵云,可是蜀国终究会经历,败走麦城、白帝城托孤,以及星陨五丈原。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终究变成了那个无力非凡的枯骨。
火凤燎原的所有故事,都是一场悲剧而已,三国两晋,汉人十室九空,动乱的结尾并不是天下一统后的太平盛世,动乱的结尾是五胡乱华后的衣冠南渡,以及更加黑暗的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