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28 一个普通的主场比赛日,因为赛后一个散客球迷的文章,在浙江这个极其贫瘠狭窄的球迷群体中热闹躁动了起来。主题意思很简单;我是一个看球非常久的老绿魂,非常怀念08 09年那时候黄龙几万人的看台气氛,怀念东三东四球迷组织4000-5000人的看台,现在的看台球迷组织过于生硬高冷,和普通的散客格格不入,抛弃了原来的老兄弟们。然后是几十上百个老看球人,新散客的复议赞同,夹杂着几个微弱的目前球迷组织成员的辩解。非常高兴看到这个现象,起码说明浙江看台还有人关心,没有消亡。
十二十三年前,记得二锅头和我说过,十年之后,中国大地的足球队都是浙江FC,河南FC或者深圳XXFC,天津XXFC等中性名的时候,才真的是玩看台的成员的极大幸事,我们呼喊的,追随的不会再是某个地产商的名字,某个货运公司,某个装修公司的名字。沿海城市的开放新潮,中原地区的厚重坚韧,寒冷地区骨子里的骄傲与热情反衬到看台色彩中,也许是看台觉醒和嘶声呐喊的进阶一天。
浙江足球的沙漠属性在二十年前才慢慢开始改变,看台的觉醒自然在这之后,也许绕不开的学习模仿就是我们要正视的历史。省份或城市气质决定人群性格,再反应到看台色彩中,浙江人骨子里的高傲不允许浙江的看台落于人后,或者是拷贝他人,再用喷绘材质的横幅做出来直接放在浙江大地。我们从一开始接触曲线看台,心里就想着肯定不输于其他省份或城市,这是我们要维护的省份荣耀。
中国的看台觉醒从90年代被韩国红魔的整齐划一震动(02年世界杯再加深),到俱乐部层面日本俱乐部球迷攻陷上海某体育场时那种悲愤无力,面对人数远远不如自己的看台,却完全限于被动,客队有组织有内涵有层次的助威内动力,让我们的激动愤懑却又短暂无奈的反抗更加悲凉,我们拼尽全身力气大喊几声之后,对方的鼓点和呐喊还在继续,丝毫没有被掩盖或者减弱。落后挨打之后,我们睁开眼睛,打开网络,才发现南美看台的热情,东欧看台的力量与头罩,西欧看台的casual&石岛摇滚等风格,日本韩国看台的东亚特有组织性,纪律与服从。
球迷,球迷组织,看台球迷组织是不一样的人群标签,不要简单的用支持浙江队这个头衔来混为一谈。散客就是球迷,只是喜欢看球,支持球队,希望更轻松愉快的有更好的看球视角,更舒适的看球坐姿,定位非常精确,一个球场需要有几万这样的散客,越多越好。球迷组织类似XX地方球迷会,为更多同区域的球迷提供看球便利性,信息指向性,能让球队和区域更多联通互动,也是很棒。看台球迷组织并没有高大上,或者门槛更高,只是他推崇的是看台主义,而不是简单的到球场看球,球队赢球就是大于天际。
看台主义者认为看台是球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和球员一样对球队来说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看台主义者推崇球队三原色,看台主义者看淡商业化和媒体,看台主义者不以球员合影为荣,看台主义者以拥有个人看台装备为荣,看台主义者看重组织T恤围巾高于官方装备,看台主义者以响应看台领喊高举双手整齐呐喊为荣耀,看台主义者不以和对方散客球迷拳打脚踢为荣,看台主义者以克服现实困难赶赴球场为荣,看台主义者以几个人的孤独的客场看台为荣,看台主义者希望所有组织横幅大旗都出现在看台,看台主义者只支持一只球队,看台主义者认为看台高于比分,如果可以,看台球迷组织的成员都以这个标准来标榜自己。
现在的看台球迷组织真的还有高高在上的门槛和高冷的姿态吗,交钱就可以加入,不考核出勤率,个人装备等,因为在目前90后,00后的时代,你没办法再要求这些,苦行僧似的熬夜手绘,绿皮出行更加没人提。但是散客还是不满意,还是觉得你故作清高,觉得你占着俱乐部便宜套票的优势而不融入群众。那反问一句,要怎么样才算融入散客中去,又恢复到10年前在球迷论坛,官网,贴吧到如今懂球帝这些地方说的,派几个骨干到散客看台带动下气氛,领喊口号,这样真的对吗,如果对的话,还需要从十年前讨论到现在吗?
散客奔赴球场很辛苦,支持球队很真心,那又怎么样呢,难道球门后的球迷组织的人不用工作,不真心吗?赛前研究新的横幅大旗,看台挂横幅整理装备背鼓摇旗,比你散客准点进场,大刀劈叉坐下就开始骂对手**不辛苦吗?球门后的球迷组织也是一个普通的球迷,没有拿薪水,没办法手拉手当保姆让你到球门后来,教你举过头顶,教你大声喊出浙江队。球门后本来就是最便宜的球票,相对不那么好的看球角度,留给最大程度支持球队的看台主义者,散客现在的逻辑是我不愿意或不敢到球门后,不愿意尝试喊出声音,举起双手,但是我希望站在看球视野最好的看台,有球迷组织的"骨干"在比赛最高潮的时候来带动下我们这里,最好能玩个人浪,骂个裁判,不枉我花一小时时间来球场。我想问的是,凭什么散客提出这样的要求,凭什么球门后的球迷组织要去做这样的事情,真的是球门后的座位进不去吗,球票要对座位吗,各种口号没有发散在社交媒体吗?还是散客觉得他们就应该被保姆式的服务,球门后的球迷组织除了要当好他们发抖音的素材,当好背景板,还得手把手教他们举过头顶,大声喊出浙江队。
真正美好和谐的关系肯定是双向奔赴,看台和球队,散客和球门后的看台主义者,都是一样的阐述。多特,罗马,浦和,球门后接近完美的看台体系肯定是先有乌邦托式看台球迷组织竖立旗杆,坚持看台主义,然后吸引其他散客球迷慢慢靠近,完成脱变。不可能是黄衣服红衣服的看台主义者到散客看台抓壮丁过来填充的,抓着抓着球门后本就薄弱的看台体系可能消失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是电视机前发牢骚,手机屏幕前做美梦,肯定成就不了浦和的旗阵,多特的围巾墙,路虽远行者将至。
回到现实的中国式看台,朝着看台主义进展最好的方式我觉得是先把球门后看台填满,在上座率不高的情况下,先坐满球门后看台,看台球迷组织填满一层看台,追求看球视野,渴望靠近看台球迷组织的球迷,球迷组织,球迷家属朋友填满球门后二层看台。费尽辛苦到达球场,我们不再选择只是到中场看台做个安静虚弱的鹌鹑,连大声叫好都在意周遭的眼光。摆脱现实社会的复杂与压力,将自己与四平八稳的领导看台,与包厢看台的冷空调隔绝开来,到球门后做一个自由呼吸看台空气的球场灵魂。
在呐喊浙江队的时候,试着高举双手,大声喊出来,不满足浅尝辄止的二层看台球迷勇敢迈出脚步,到一层的球门后看台追求肆意呐喊的看台灵魂。领喊,鼓手,旗手在合适的时间到二层看台,高举双手,寻找那颗无处安放的看台之心。在二层看台围墙贴上看台球迷组织的标语,微信群二维码,歌曲口号示意,从球门后二层的看台递进到一层看台,给主队最大的支持,给客队角球队员最响的嘘声。在本就贫瘠的浙江看台环境,制造对立是最大的笨蛋,整个社会就剩下看台这个没有经济纠葛的乌邦托小社会,让我们每个人遵循看台规则,释放自己看台主义者的天性。
如果有几句话让你思考我很高兴,如果你觉得全部都是胡扯我也不难过!
Voice of Zhejiang Curva 成员L Since2009
十二十三年前,记得二锅头和我说过,十年之后,中国大地的足球队都是浙江FC,河南FC或者深圳XXFC,天津XXFC等中性名的时候,才真的是玩看台的成员的极大幸事,我们呼喊的,追随的不会再是某个地产商的名字,某个货运公司,某个装修公司的名字。沿海城市的开放新潮,中原地区的厚重坚韧,寒冷地区骨子里的骄傲与热情反衬到看台色彩中,也许是看台觉醒和嘶声呐喊的进阶一天。
浙江足球的沙漠属性在二十年前才慢慢开始改变,看台的觉醒自然在这之后,也许绕不开的学习模仿就是我们要正视的历史。省份或城市气质决定人群性格,再反应到看台色彩中,浙江人骨子里的高傲不允许浙江的看台落于人后,或者是拷贝他人,再用喷绘材质的横幅做出来直接放在浙江大地。我们从一开始接触曲线看台,心里就想着肯定不输于其他省份或城市,这是我们要维护的省份荣耀。
中国的看台觉醒从90年代被韩国红魔的整齐划一震动(02年世界杯再加深),到俱乐部层面日本俱乐部球迷攻陷上海某体育场时那种悲愤无力,面对人数远远不如自己的看台,却完全限于被动,客队有组织有内涵有层次的助威内动力,让我们的激动愤懑却又短暂无奈的反抗更加悲凉,我们拼尽全身力气大喊几声之后,对方的鼓点和呐喊还在继续,丝毫没有被掩盖或者减弱。落后挨打之后,我们睁开眼睛,打开网络,才发现南美看台的热情,东欧看台的力量与头罩,西欧看台的casual&石岛摇滚等风格,日本韩国看台的东亚特有组织性,纪律与服从。
球迷,球迷组织,看台球迷组织是不一样的人群标签,不要简单的用支持浙江队这个头衔来混为一谈。散客就是球迷,只是喜欢看球,支持球队,希望更轻松愉快的有更好的看球视角,更舒适的看球坐姿,定位非常精确,一个球场需要有几万这样的散客,越多越好。球迷组织类似XX地方球迷会,为更多同区域的球迷提供看球便利性,信息指向性,能让球队和区域更多联通互动,也是很棒。看台球迷组织并没有高大上,或者门槛更高,只是他推崇的是看台主义,而不是简单的到球场看球,球队赢球就是大于天际。
看台主义者认为看台是球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和球员一样对球队来说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看台主义者推崇球队三原色,看台主义者看淡商业化和媒体,看台主义者不以球员合影为荣,看台主义者以拥有个人看台装备为荣,看台主义者看重组织T恤围巾高于官方装备,看台主义者以响应看台领喊高举双手整齐呐喊为荣耀,看台主义者不以和对方散客球迷拳打脚踢为荣,看台主义者以克服现实困难赶赴球场为荣,看台主义者以几个人的孤独的客场看台为荣,看台主义者希望所有组织横幅大旗都出现在看台,看台主义者只支持一只球队,看台主义者认为看台高于比分,如果可以,看台球迷组织的成员都以这个标准来标榜自己。
现在的看台球迷组织真的还有高高在上的门槛和高冷的姿态吗,交钱就可以加入,不考核出勤率,个人装备等,因为在目前90后,00后的时代,你没办法再要求这些,苦行僧似的熬夜手绘,绿皮出行更加没人提。但是散客还是不满意,还是觉得你故作清高,觉得你占着俱乐部便宜套票的优势而不融入群众。那反问一句,要怎么样才算融入散客中去,又恢复到10年前在球迷论坛,官网,贴吧到如今懂球帝这些地方说的,派几个骨干到散客看台带动下气氛,领喊口号,这样真的对吗,如果对的话,还需要从十年前讨论到现在吗?
散客奔赴球场很辛苦,支持球队很真心,那又怎么样呢,难道球门后的球迷组织的人不用工作,不真心吗?赛前研究新的横幅大旗,看台挂横幅整理装备背鼓摇旗,比你散客准点进场,大刀劈叉坐下就开始骂对手**不辛苦吗?球门后的球迷组织也是一个普通的球迷,没有拿薪水,没办法手拉手当保姆让你到球门后来,教你举过头顶,教你大声喊出浙江队。球门后本来就是最便宜的球票,相对不那么好的看球角度,留给最大程度支持球队的看台主义者,散客现在的逻辑是我不愿意或不敢到球门后,不愿意尝试喊出声音,举起双手,但是我希望站在看球视野最好的看台,有球迷组织的"骨干"在比赛最高潮的时候来带动下我们这里,最好能玩个人浪,骂个裁判,不枉我花一小时时间来球场。我想问的是,凭什么散客提出这样的要求,凭什么球门后的球迷组织要去做这样的事情,真的是球门后的座位进不去吗,球票要对座位吗,各种口号没有发散在社交媒体吗?还是散客觉得他们就应该被保姆式的服务,球门后的球迷组织除了要当好他们发抖音的素材,当好背景板,还得手把手教他们举过头顶,大声喊出浙江队。
真正美好和谐的关系肯定是双向奔赴,看台和球队,散客和球门后的看台主义者,都是一样的阐述。多特,罗马,浦和,球门后接近完美的看台体系肯定是先有乌邦托式看台球迷组织竖立旗杆,坚持看台主义,然后吸引其他散客球迷慢慢靠近,完成脱变。不可能是黄衣服红衣服的看台主义者到散客看台抓壮丁过来填充的,抓着抓着球门后本就薄弱的看台体系可能消失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是电视机前发牢骚,手机屏幕前做美梦,肯定成就不了浦和的旗阵,多特的围巾墙,路虽远行者将至。
回到现实的中国式看台,朝着看台主义进展最好的方式我觉得是先把球门后看台填满,在上座率不高的情况下,先坐满球门后看台,看台球迷组织填满一层看台,追求看球视野,渴望靠近看台球迷组织的球迷,球迷组织,球迷家属朋友填满球门后二层看台。费尽辛苦到达球场,我们不再选择只是到中场看台做个安静虚弱的鹌鹑,连大声叫好都在意周遭的眼光。摆脱现实社会的复杂与压力,将自己与四平八稳的领导看台,与包厢看台的冷空调隔绝开来,到球门后做一个自由呼吸看台空气的球场灵魂。
在呐喊浙江队的时候,试着高举双手,大声喊出来,不满足浅尝辄止的二层看台球迷勇敢迈出脚步,到一层的球门后看台追求肆意呐喊的看台灵魂。领喊,鼓手,旗手在合适的时间到二层看台,高举双手,寻找那颗无处安放的看台之心。在二层看台围墙贴上看台球迷组织的标语,微信群二维码,歌曲口号示意,从球门后二层的看台递进到一层看台,给主队最大的支持,给客队角球队员最响的嘘声。在本就贫瘠的浙江看台环境,制造对立是最大的笨蛋,整个社会就剩下看台这个没有经济纠葛的乌邦托小社会,让我们每个人遵循看台规则,释放自己看台主义者的天性。
如果有几句话让你思考我很高兴,如果你觉得全部都是胡扯我也不难过!
Voice of Zhejiang Curva 成员L Since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