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气的人常说一句话:我要做一番大事业!但纵观那些真的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结果都不是凭一个人,而是身后跟着一支庞大的团队。因此,一个人要立大志,不妨这样说:“我们”要做一番大事业!
松下幸之助访问美国时,一名记者问他:“美国人和日本人,您觉得哪一方更优秀?”松下幸之助毫不犹豫地说:“美国人确实很优秀,假如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日本人绝对不如美国人。”美国人喜笑颜开。但是松下幸之助接着说:“假如10个日本人和10个美国人比试,肯定势均力敌;而假如100个日本人和100个美国人较量的话,我相信日本人将略胜一筹。”美国人听了目瞪口呆。
松下幸之助的话代表了日本人一向引以为豪的思想:团队为大,依靠团队,才能无敌于天下。
有一个刚毕业的女生参加麦肯锡公司的招聘。她的履历和表现都很突出,一路过关斩将,冲到最后一关。
最后一关的题目是小组面试,这个女生伶牙俐齿、抢着发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几乎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她认为自己在面试时表现很抢眼,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然而,她落选了。麦肯锡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这个女生尽管拥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但是很明显,她缺乏职业化的团队合作意识,招这样的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无益。
麦肯锡以这个理由淘汰应聘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解麦肯锡的人,对此不会感到丝毫奇怪。
在麦肯锡,你绝不会独自上路--或者说,至少你不会独自工作。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团队的方式来进行的,从一线的客户项目工作一直到公司的决策制定都是如此。公司的小客户有一个小团队为其服务;最大的客户们也许要有好几个由五六个人组成的团队同一时间在现场一起工作。这些团队一起组成了“超级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AT&T超级团队的成员决定共同讨论一下他们的工作,公司总部竟然没有一间足以容下他们的屋子,所以他们不得不订了一家新泽西的宾馆。
这就是麦肯锡的团队精神。
麦肯锡是一家咨询公司,是告诉别人如何才能成功的公司。因此,其本身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理念就非常能够说明,依赖团队作战对一个公司的成败是多么重要。
比尔·盖茨曾说过: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战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的。这是一个对手如云、强者如林的竞争时代,想做一番大事业,只有懂得运用大家的力量、智慧、经验、协作才能真正地做出大事业。从这个角度看麦肯锡的招聘规则,就很容易明白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为何会遭遇淘汰。
朱元璋出身贫寒,无奈之下投到皇觉寺出家,以求有口饭吃。但不久就离开寺庙,四处云游,历尽艰苦。三年后回到皇觉寺,继续做一个僧人。如果不出意外,或许就如此终其一生了。
一日,朱元璋接到了友人的一封信。来信的是小时候一同放过牛的伙伴汤和。这时,汤和已经投了红巾军,在濠州郭子兴麾下做了个千户。朱元璋小时候就是孩子们的首领,汤和深知朱元璋的能力,于是他劝朱元璋“速从军,共成大业”。朱元璋跑到濠州,投奔郭子兴,加入了郭子兴的作战团队,开始了一生事业的起点。
在郭子兴的队伍中,朱元璋凭着他的精明强干,每战必胜,逐渐得到郭子兴的喜爱。郭子兴把自己收养的马公之女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第二年春,朱元璋回到老家,替郭子兴招兵买马,很快就召集了七百多人,带回军中,郭子兴升他做了镇抚。不久,朱元璋见红巾军各将领之间矛盾重重,郭子兴势力难以壮大,就把自己统领的人马交给了别人,精选了二十四人南下定远--这其中就包括后来他的心腹大将徐达、汤和、费聚等人。他们招纳了张家堡驴牌寨的义旅三千人,又打败一支元军,收编了横涧山的两万人,这些人成为他以后成就帝业的基本队伍。这时,他还遇到了重要谋臣李善长,开始了一生事业的发展阶段。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收了他的军队,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1356年3月,朱元璋挥军攻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此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命将士四出,攻城略地。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加强根据地建设,逐步壮大实力。
此时,朱元璋武有能征惯战的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为他冲锋陷阵;文有朱升、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为他出谋划策,已经具备了问鼎天下的资格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出身卑微的皇帝,他的发迹故事有许多传奇色彩。但是有一点很明显,投军发展,不断升迁,并拥有自己的作战队伍是其打天下的根本;没有一个有文韬武略的骨干团队来帮助经略天下,凭一个平民出身的和尚,是绝对没有做天下的资格的。
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其功劳不能归功于他一个人。越是大志向、大发展、大事业,就越是依赖一个规模宏大的团队的力量,这个大道理不言自明。
松下幸之助访问美国时,一名记者问他:“美国人和日本人,您觉得哪一方更优秀?”松下幸之助毫不犹豫地说:“美国人确实很优秀,假如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日本人绝对不如美国人。”美国人喜笑颜开。但是松下幸之助接着说:“假如10个日本人和10个美国人比试,肯定势均力敌;而假如100个日本人和100个美国人较量的话,我相信日本人将略胜一筹。”美国人听了目瞪口呆。
松下幸之助的话代表了日本人一向引以为豪的思想:团队为大,依靠团队,才能无敌于天下。
有一个刚毕业的女生参加麦肯锡公司的招聘。她的履历和表现都很突出,一路过关斩将,冲到最后一关。
最后一关的题目是小组面试,这个女生伶牙俐齿、抢着发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几乎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她认为自己在面试时表现很抢眼,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然而,她落选了。麦肯锡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这个女生尽管拥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但是很明显,她缺乏职业化的团队合作意识,招这样的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无益。
麦肯锡以这个理由淘汰应聘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解麦肯锡的人,对此不会感到丝毫奇怪。
在麦肯锡,你绝不会独自上路--或者说,至少你不会独自工作。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团队的方式来进行的,从一线的客户项目工作一直到公司的决策制定都是如此。公司的小客户有一个小团队为其服务;最大的客户们也许要有好几个由五六个人组成的团队同一时间在现场一起工作。这些团队一起组成了“超级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AT&T超级团队的成员决定共同讨论一下他们的工作,公司总部竟然没有一间足以容下他们的屋子,所以他们不得不订了一家新泽西的宾馆。
这就是麦肯锡的团队精神。
麦肯锡是一家咨询公司,是告诉别人如何才能成功的公司。因此,其本身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理念就非常能够说明,依赖团队作战对一个公司的成败是多么重要。
比尔·盖茨曾说过: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战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的。这是一个对手如云、强者如林的竞争时代,想做一番大事业,只有懂得运用大家的力量、智慧、经验、协作才能真正地做出大事业。从这个角度看麦肯锡的招聘规则,就很容易明白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为何会遭遇淘汰。
朱元璋出身贫寒,无奈之下投到皇觉寺出家,以求有口饭吃。但不久就离开寺庙,四处云游,历尽艰苦。三年后回到皇觉寺,继续做一个僧人。如果不出意外,或许就如此终其一生了。
一日,朱元璋接到了友人的一封信。来信的是小时候一同放过牛的伙伴汤和。这时,汤和已经投了红巾军,在濠州郭子兴麾下做了个千户。朱元璋小时候就是孩子们的首领,汤和深知朱元璋的能力,于是他劝朱元璋“速从军,共成大业”。朱元璋跑到濠州,投奔郭子兴,加入了郭子兴的作战团队,开始了一生事业的起点。
在郭子兴的队伍中,朱元璋凭着他的精明强干,每战必胜,逐渐得到郭子兴的喜爱。郭子兴把自己收养的马公之女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第二年春,朱元璋回到老家,替郭子兴招兵买马,很快就召集了七百多人,带回军中,郭子兴升他做了镇抚。不久,朱元璋见红巾军各将领之间矛盾重重,郭子兴势力难以壮大,就把自己统领的人马交给了别人,精选了二十四人南下定远--这其中就包括后来他的心腹大将徐达、汤和、费聚等人。他们招纳了张家堡驴牌寨的义旅三千人,又打败一支元军,收编了横涧山的两万人,这些人成为他以后成就帝业的基本队伍。这时,他还遇到了重要谋臣李善长,开始了一生事业的发展阶段。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收了他的军队,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1356年3月,朱元璋挥军攻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此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命将士四出,攻城略地。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加强根据地建设,逐步壮大实力。
此时,朱元璋武有能征惯战的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为他冲锋陷阵;文有朱升、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为他出谋划策,已经具备了问鼎天下的资格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出身卑微的皇帝,他的发迹故事有许多传奇色彩。但是有一点很明显,投军发展,不断升迁,并拥有自己的作战队伍是其打天下的根本;没有一个有文韬武略的骨干团队来帮助经略天下,凭一个平民出身的和尚,是绝对没有做天下的资格的。
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其功劳不能归功于他一个人。越是大志向、大发展、大事业,就越是依赖一个规模宏大的团队的力量,这个大道理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