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的时候在工厂里与同事交谈知道革新后,到现在已经5年了,删了下,下了删。从开始的原版,从让主公一个爆击的车悬打得我剩下不足百人,到现在我打主公打得他四处躲藏。有着数不清的回忆。当然更多的还是思考。
悉数谈论下游戏里不如人意的地方:
1,学舍。开发技术是需要学舍的,从低到高需要的数量不等。学舍是什么?就是学校。三个人一组的技术开发组居然要住40间?这是搞科研还是开旅馆?大的地方还好说,如四国这种8町的地方连市都造不了几个,根本没有多余的地方造学舍。科技在很多战略游戏中体现,如魔兽。可是像信长这样要求的真是头一回。
建议:学舍,一间足矣。
2,家有金山银山也有粗茶淡饭。这是句古训,可是在游戏中却完全地否定了。你采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不符合现实也不公平。凭什么你春日山城两金一银吃饱喝足,我汤筑城连粥都不上。这个估且还能说是要与现实接轨。可是总不能永远也采不完吧。胜赖急于与织德开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甲斐的金山快要开采完了。
建议:设定金山银山的总数量,灰吹法为增加金山总量的最大值。如40万变成80万。用完了以后还是得用市来过日子。
3,水军的尴尬。水军适性只是用来开发技术?适性越高应该体现在水战上的优势。如船速快攻防高集气快。还有船无耐久一说,凭什么?一条小船能装30000多人?
建议:增加水军技能。修理(恢复船的耐久),操帆(逆风时速度损失减小)贯通(提升炮船的破坏力)两船相接(两船相接后可以使用白兵技能)水雷(在水上也能发动)盖伦帆船(西班牙最后一个科技,超级水上舰只)我的主张是:船是有耐久的,如果船耐久没了就沉了。两种水战方法:一种是炮战,一种是划过去两船相接,把对方人数打没的白兵(这种方法还可以获得对方船只和少许特产)。以上是借鉴大航海的经验。
4,没有雨水的影响。应该有的,下雨应该影响速度和铁炮的威力。可以在铁炮科技中加一个防雨来减少威力的损耗。火矢也受影响。
5,特产。只是用来贸易吗?是不是可以加入其它的应用呢?如做大筒需要50硫黄,50铜1000金钱。造一条安宅船需要300木材3000金钱,修理城和筑城是需要石材。特产可以在商馆中买卖。前提是协定一家商会。使用鼓舞需要酒或者是鱼介。治疗需要药。
6,要是说内政开发的快慢是跟正治高低有关那足轻弓箭怎么可能跟文官能力的高低有关呢?一个经常带兵的人对相关的知识更有深入的了解,应该改变需要不同熟练度。如研发最后一项科技需要1000熟练度。而适性影响研发速度快慢。这样也避免了:“老子天生贵命。”的宿命论。英雄不问出处,尽管如富田政景这样的剑豪能力低,适性也不好,但是勤学苦练最后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研发任务。验证了勤能补拙的良训,在游戏中体现人生的真理。
7,设定的自由度不够。选项不够。如在交换技术中,没有粮食 宝物==选项。特别是在初期,粮食是极紧张的。别跟我说用钱买,一来是受粮价的影响,二来受人的能力的影响。
8,出身的影响面太小。如商人出身就应该在买卖东西中有价格优势和在商会中取引量的优势。僧出身的在交涉中成功率自然有高一些。
9,领地内的人口问题。应该有个人口值,想想一个地区能有多少人,能每隔三个月就征一回。就算是千军易得也不能这么个得法。虽然在游戏中以一个数字来体现,可是一个数字就是一条命。
10,装备问题。我的朋友是锻造师,虽然是个非常垃圾的盾锻,可是我们越后上杉的人非常尊重他,因为只要有人需要他帮忙他一定尽力而为。东西好坏放一边不说,这份心意太难得。为什么就不能加入制造装备呢?
悉数谈论下游戏里不如人意的地方:
1,学舍。开发技术是需要学舍的,从低到高需要的数量不等。学舍是什么?就是学校。三个人一组的技术开发组居然要住40间?这是搞科研还是开旅馆?大的地方还好说,如四国这种8町的地方连市都造不了几个,根本没有多余的地方造学舍。科技在很多战略游戏中体现,如魔兽。可是像信长这样要求的真是头一回。
建议:学舍,一间足矣。
2,家有金山银山也有粗茶淡饭。这是句古训,可是在游戏中却完全地否定了。你采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不符合现实也不公平。凭什么你春日山城两金一银吃饱喝足,我汤筑城连粥都不上。这个估且还能说是要与现实接轨。可是总不能永远也采不完吧。胜赖急于与织德开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甲斐的金山快要开采完了。
建议:设定金山银山的总数量,灰吹法为增加金山总量的最大值。如40万变成80万。用完了以后还是得用市来过日子。
3,水军的尴尬。水军适性只是用来开发技术?适性越高应该体现在水战上的优势。如船速快攻防高集气快。还有船无耐久一说,凭什么?一条小船能装30000多人?
建议:增加水军技能。修理(恢复船的耐久),操帆(逆风时速度损失减小)贯通(提升炮船的破坏力)两船相接(两船相接后可以使用白兵技能)水雷(在水上也能发动)盖伦帆船(西班牙最后一个科技,超级水上舰只)我的主张是:船是有耐久的,如果船耐久没了就沉了。两种水战方法:一种是炮战,一种是划过去两船相接,把对方人数打没的白兵(这种方法还可以获得对方船只和少许特产)。以上是借鉴大航海的经验。
4,没有雨水的影响。应该有的,下雨应该影响速度和铁炮的威力。可以在铁炮科技中加一个防雨来减少威力的损耗。火矢也受影响。
5,特产。只是用来贸易吗?是不是可以加入其它的应用呢?如做大筒需要50硫黄,50铜1000金钱。造一条安宅船需要300木材3000金钱,修理城和筑城是需要石材。特产可以在商馆中买卖。前提是协定一家商会。使用鼓舞需要酒或者是鱼介。治疗需要药。
6,要是说内政开发的快慢是跟正治高低有关那足轻弓箭怎么可能跟文官能力的高低有关呢?一个经常带兵的人对相关的知识更有深入的了解,应该改变需要不同熟练度。如研发最后一项科技需要1000熟练度。而适性影响研发速度快慢。这样也避免了:“老子天生贵命。”的宿命论。英雄不问出处,尽管如富田政景这样的剑豪能力低,适性也不好,但是勤学苦练最后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研发任务。验证了勤能补拙的良训,在游戏中体现人生的真理。
7,设定的自由度不够。选项不够。如在交换技术中,没有粮食 宝物==选项。特别是在初期,粮食是极紧张的。别跟我说用钱买,一来是受粮价的影响,二来受人的能力的影响。
8,出身的影响面太小。如商人出身就应该在买卖东西中有价格优势和在商会中取引量的优势。僧出身的在交涉中成功率自然有高一些。
9,领地内的人口问题。应该有个人口值,想想一个地区能有多少人,能每隔三个月就征一回。就算是千军易得也不能这么个得法。虽然在游戏中以一个数字来体现,可是一个数字就是一条命。
10,装备问题。我的朋友是锻造师,虽然是个非常垃圾的盾锻,可是我们越后上杉的人非常尊重他,因为只要有人需要他帮忙他一定尽力而为。东西好坏放一边不说,这份心意太难得。为什么就不能加入制造装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