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是因为地图是一种缩小了的图像,它将现实中的三维空间变换成了平面上的二维投影。在制作地图时,为了避免让地图变得过大而不便于携带,就采用了缩小比例的方式,将现实中的距离、大小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转化成了地图上的长度、面积等。由于地图的制作需要保证图像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称为“比例尺”的工具来衡量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的比值。比例尺通常以“1:×”或“1/x”的形式表示,其中 x 表示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也就是所谓的比例尺分母。例如,1:1000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一毫米对应现实中的一公里,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为1:1000。因此,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这意味着如果在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五倍,那么在实际情况中,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也应该是地图上所示距离的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