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公告关于终止对北京吉威空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威空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因发行人和保荐机构撤回上市/保荐申请,根据相关规定,终止吉威空间科创板上市审核,并将公司IPO状态更新为【终止】。
吉威空间科创板IPO申请于2021年12月31日获上交所受理,至终止日期间隔532天,期间仅完成一轮问询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因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公司相关人士被立案调查、财务资料过有效期等原因,公司上市审核4次被中止。就此来看,除需补充信息满足审查条件这一条外,吉威空间IPO之路基本集齐了触发中止的要素,坎坷至极,且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家因发行人相关人员被立案调查而导致IPO中止审核的公司。
服收入呈季节性波动
2022上半年营收不到3000万元
招股书信息,吉威空间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提供商,深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掌握空间大数据和遥感智能的硬核技术,相关软件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具备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实现自主安全可控的能力。公司当前的主营业务由三个板块组成:地理信息技术服务、遥感应用技术服务、自然资源及相关行业信息化。
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家级、省级的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一是政府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涉及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住建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等十多个行业部门;二是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数据生产和信息服务等类型。
由于公司主要客户采购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影响,公司第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2018-2020年度分别为52.54%、74.71%及78.71%,呈现明显季节性波动。
报告期内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390.85万元、28,245.46万元、30,830.94万元及3,922.43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9.08万元、5427.41万元、6095.58万元及-5243.88万元。另据第一轮问询回复,公司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715.64万元,归母净利润为-6243.07万元。
而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就此而言,公司很可能不满足所选上市条件。
主营业务及技术先进性相关描述被交易所质疑
吉威空间的招股书内,对于公司产品及技术相关介绍,涉及Atlas 空间大数据基础平台、SmartRS 遥感智能技术平台和 GEOWAY 工具软件等多个与当下热门行业相关的词汇及产品描述,对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用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各业务板块、业务类别、主要产品划分的依据、对应关系及相互区别,主要产品或服务的表现形式,核心技术在主要产品或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据招股书内容,公司承担或参与20余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国家/行业重大工程项目,孵化出了国内领先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对国际先进产品技术的国产替代。但相关表述遭交易所问询。对于公司技术先进性,招股书内多次出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主力承担、主要支撑、替代国外等类似表述,被交易所要求说明其依据是否客观充分,若否,需予以调整或删除。此外,交易所也要求公司用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证发行人的技术先进性。
由此也可看出,企业在递交申报材料时,对于技术先进性的论述除了要表明专业度、客观实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反应业务情况并充分揭示风险外,招股书的“可理解性”也同等重要,还是应尽量注意避免出现过多晦涩且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做到简明清晰。
另据招股书中的相关披露,吉威空间及其实际控制人张扬、王晓红与个人财务投资者吕鬼灵、财务投资机构中证投资、财务投资机构信中利分别签署了对赌协议。协议约定如公司未能于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公司实控人需回购股份,并根据投资期限支付滞纳金。此次IPO被终止后,上述对赌协议亦成为公司待解难题。
吉威空间科创板IPO申请于2021年12月31日获上交所受理,至终止日期间隔532天,期间仅完成一轮问询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因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公司相关人士被立案调查、财务资料过有效期等原因,公司上市审核4次被中止。就此来看,除需补充信息满足审查条件这一条外,吉威空间IPO之路基本集齐了触发中止的要素,坎坷至极,且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家因发行人相关人员被立案调查而导致IPO中止审核的公司。
服收入呈季节性波动
2022上半年营收不到3000万元
招股书信息,吉威空间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提供商,深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掌握空间大数据和遥感智能的硬核技术,相关软件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具备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实现自主安全可控的能力。公司当前的主营业务由三个板块组成:地理信息技术服务、遥感应用技术服务、自然资源及相关行业信息化。
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家级、省级的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一是政府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涉及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住建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等十多个行业部门;二是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数据生产和信息服务等类型。
由于公司主要客户采购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影响,公司第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2018-2020年度分别为52.54%、74.71%及78.71%,呈现明显季节性波动。
报告期内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390.85万元、28,245.46万元、30,830.94万元及3,922.43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9.08万元、5427.41万元、6095.58万元及-5243.88万元。另据第一轮问询回复,公司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715.64万元,归母净利润为-6243.07万元。
而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就此而言,公司很可能不满足所选上市条件。
主营业务及技术先进性相关描述被交易所质疑
吉威空间的招股书内,对于公司产品及技术相关介绍,涉及Atlas 空间大数据基础平台、SmartRS 遥感智能技术平台和 GEOWAY 工具软件等多个与当下热门行业相关的词汇及产品描述,对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用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各业务板块、业务类别、主要产品划分的依据、对应关系及相互区别,主要产品或服务的表现形式,核心技术在主要产品或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据招股书内容,公司承担或参与20余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国家/行业重大工程项目,孵化出了国内领先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对国际先进产品技术的国产替代。但相关表述遭交易所问询。对于公司技术先进性,招股书内多次出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主力承担、主要支撑、替代国外等类似表述,被交易所要求说明其依据是否客观充分,若否,需予以调整或删除。此外,交易所也要求公司用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证发行人的技术先进性。
由此也可看出,企业在递交申报材料时,对于技术先进性的论述除了要表明专业度、客观实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反应业务情况并充分揭示风险外,招股书的“可理解性”也同等重要,还是应尽量注意避免出现过多晦涩且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做到简明清晰。
另据招股书中的相关披露,吉威空间及其实际控制人张扬、王晓红与个人财务投资者吕鬼灵、财务投资机构中证投资、财务投资机构信中利分别签署了对赌协议。协议约定如公司未能于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公司实控人需回购股份,并根据投资期限支付滞纳金。此次IPO被终止后,上述对赌协议亦成为公司待解难题。